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力推广和使用,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滥用的误区,分散着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如鱼得水”?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 巧用媒体,亲身体验,激发学习乐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例如,在教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时,笔者为让学生体会互联网的神奇和巨大,演示了利用网络与国外的亲朋好友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交流双方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形象,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然后,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网上世界的精彩:下载歌曲,查找学习资料,逛淘宝网买东西,快速发送邮件等。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直观地验证了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捷方便和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 利用媒体,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教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设计课件,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点化难点,不断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最邻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根据画面展开想象。例如,教授《桂花雨》一文时,笔者为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小时的摇花乐,感受桂花雨的芬芳,首先让学生做抱树姿势使劲地摇,并想象摇花的乐趣。接着笔者出示多媒体动画:悠扬舒缓的钢琴音乐声,纷纷扬扬的桂花从树上飘落下来。学生惊喜之情,在想象中流露,在喊声中释放,使学生完全地融入其中,理解也水到渠成。
2.再现历史情境激情。例如,在教授《虎门销烟》一文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为何虎门销烟的壮举引发了群情激奋,先让学生通过看图,走近那些因吸食鸦片,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的烟鬼,展现他们病死的悲惨情形。看着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股痛恨之情在学生心底燃烧;接着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过程,并采取多媒体导视、朗读、合作交流等功能,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学生自己的话语中,民族自豪感、对林则徐这位英雄的敬佩之情都油然而生。
● 运用媒体,拓宽视野,激活学生思维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静态的书本教材变为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能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授《田园诗情》一文时,笔者为帮助学生理解“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在学生自主交流课前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荷兰风土人情的视频呈现给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欣赏了花海般的荷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些鲜活的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印象,为理解文本提供了可想象的依据。通过配乐读或自由读等方式,启发学生读出感觉,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利用媒体来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将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的每一步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高效性,课件展示与教师讲述的衔接及计算机画面插入的时机,各环节要相得益彰,使整个教学过程“如鱼得水”,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