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微博即微型博客(即时博客),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服务。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1]。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媒体,依据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正迅速蔓延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如今,“微博文化”已然成为大学校园中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于敏感前卫的大学生来说,微博的出现和普及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对微博内容的关注度及微博对其产生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现在急需探索有效合理的措施和对策,指导大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微博,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2 调查方法与过程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750份问卷,回收问卷714份。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014年1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3年4月—2013年8月,依据对微博基本功能和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研究,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共30个题目,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用来收集大学生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使用过微博;第二部分调查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调查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第四部分调查微博关注的内容;第五部分调查微博的影响;第六部分调查对微博的评价。本阶段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4份,回收率为94.8%;问卷回收后,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检验和统计分析,撰写了论文《大学生在微博传播中的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2]。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是继QQ、人人网之后又一个社交服务媒体,平民、碎片[3]、交互等传播特征更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际领域。据调查,了解最新资讯、打发闲暇时间以及关注熟人朋友动态占据使用原因的前三位,这表明微博不仅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社交与情感的需求。根据统计,40.5%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这一使用取向使得大学生更乐于关注娱乐八卦和潮流时尚等轻松的内容。
通过对问卷一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微博上的关注内容主要集中于社会新闻、学习、娱乐、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于是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调查,从2013年9月—2014年1月,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微博主要关注内容及其影响的调查问卷”,共29个题目,进一步从时政新闻、社会热点,学习,生活,娱乐,交往与自我诉求五个方面进行了关注度和参与度的调查研究。本阶段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回收率为92.8%;问卷回收后,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了10人进行访谈。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期望提出营造健康微博环境的建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基本情况 调查表明,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新浪微博,占比为81.9%;其次是腾讯微博,占比为17.2%。而大学生开通微博的时间大部分是两年以内,这体现了微博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新兴媒体,在近两年内才开始盛行。
1)使用微博的频率。48.3%的大学生每天至少上一次微博,22.8%的大学生两三天上一次微博。微博作为一种互动性和传播性极快的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校园内流行的互联网社交服务之一,便捷性、原创性、及时性等特点更是赢得了多数大学生的热爱。
2)使用微博花费的时间。53.9%的大学生每天花费时间不到半小时,32.8%的大学生花费半小时到一小时,而只有4.3%的大学生每天花费时间为两个小时以上。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合理控制使用微博的时间。在对登录微博时间的调查中发现,40.4%的大学生是晚饭睡觉前登录微博,26.6%的大学生是在早晨起床和午饭时间登录,而只有20.7%的大学生是在上课无聊时登录。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是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登录微博,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登录的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
3)使用微博关注的内容。如表1所示,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主要关注时政新闻、社会热点及娱乐信息,分别占比25.5%、25.1%;其次是学习资源和生活信息;而交往和自我诉求所占比重较低。
微博的即时性、信息共享性等特点能够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参与社会讨论。在学习方面,微博打破了传统课堂“标准化”“程式化”的局限性,满足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生活方面,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活资讯,加快了大学生获取生活信息的速度。而在交往与自我诉求方面,大学生关注的较少,主要是因为QQ、人人网等社交软件已经基本满足了大学生的交往需求,微博出现较晚,且匿名注册,给用户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的关注 据调查,对于时政热点话题的交流与讨论,29.0%的大学生表示一直参与,54.5%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参与,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积极关注。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发布、转发、分享等。
微博的即时性、自主性、草根性等特点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话语平台,进一步打破了传统的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使大学生找到了成为“新意见阶层”[4]的可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参与社会热点的积极性。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对时政的深入关注,通过访谈发现,这种参与较为表层化。他们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下,易产生人云亦云的评论和错误的立场,甚至被舆论所诱导,做出不正当行为。
对学习资源及信息的关注 通过微博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发现,33.1%的大学生认为微博是学习的有利工具和重要的信息来源,31.7%的大学生认为微博是和同学、老师交流的平台。微博上有多种“标签”,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另外,随着手机成为微博的最大载体,微博的交互性和及时性还为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提供了条件,把新型的学习理念变成现实的学习行为。
关注学习资源及信息的总得分通过单一样本K-S检验,得到均值16.31,标准差3.879,P=0.267>0.05,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说明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经常关注学习。
从表2中看出,Pearson(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374,即学习中遇到难题在微博上求助和关注学习资源的积极影响之间的
相关系数为0.374,双侧检验的P值为0.000,明显小于0.05,即拒绝二者不相关的假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学习中遇到难题在微博上求助和关注学习资源的积极影响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一数据说明微博已经从“最初的社交工具转型为网络交流的全方位平台”[5]。收发方式的多样性和裂变式传播吸引了更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学者加入其中。
微群的出现为专业学习的交流与讨论提供了轻松、平等的网络环境,随着微博用户的指数增长,微博技术与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实名注册,这为微博注入了崭新的血液,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向微博求助。但另一方面,利用微博快捷、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料会导致学生的惰性和依赖性,如果利用微博求助形成惯性,将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深刻、不系统。因为微博本身的限制,导致微博中的学习信息比较简短而琐碎,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深入探索。
对生活类信息的关注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消费群体,调查中发现,在生活类信息中,购物类信息是其关注主体。因此,将对生活信息的研究定位在对购物类信息的研究上。28.9%的大学生一直关注购物类信息,49.6%的大学生经常关注。微博传播对象的精确性和传播信息辐射面的广泛性,丰富了大学生获取购物信息的渠道,而进一步的参与其中也提高了他们对信息的识别度,更有效地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但是方便消费的同时,也存在诸多购物隐患。比如通过访谈发现,一直关注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信息,会增强他们对这类信息的认同感,被这类信息同化。此外,海量的购物信息和商家及圈内人营造的购物气氛,易使他们的消费失去理性和计划性。在被调查者中,有44%的大学生表示消费理性受到微博的影响。
随着微博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关系逐步完善,许多商家开始把微博当成新的网络营销平台进行宣传、交流。大学生作为微博的较大使用人群,开始受到微博营销的影响,其中40.2%的大学生表示影响很大,27.7%的大学生表示影响较大。影响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微博的交流反馈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商品信息,进行理性消费;另一方面,广告的冗多繁杂,易误导大学生,产生冲动消费。
对娱乐类信息的关注
1)娱乐信息的关注内容。如表3所示,在娱乐内容中,大学生主要关注的是游戏,占比44.5%;其次为带有神秘色彩或与两性有关的内容,占比29.0%;其他按百分比依次为娱乐八卦信息、名人生活动态、视频欣赏和幽默搞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需要娱乐来释放压力,微博的草根特性、泛娱乐化特点使微博娱乐更贴近于大众生活,更易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微博都能很好地缓解用户压力,满足用户娱乐需求。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凭借其方便快捷性,成为移动设备上的风靡软件。而游戏凭借其沉溺性,轻松感,赢得多数大学生的青睐,微博中指向游戏的超链接使大学生更易接触游戏。而在调查中显示,48.5%的大学生选择在宿舍或家里登录微博;36.0%的大学生只要有条件(如网络覆盖)就会登录,没有固定地点;13.2%的大学生会在教室登录微博。由此可见,在微博中大学生对于游戏的较高关注可能导致大学生浪费学习时间,影响专业成绩。
另外,“大学生正处于性意识、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6],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感,但由于社会对性教育持含蓄态度,学校家庭对性教育的忽视和曲解,导致大学生的性知识严重缺乏,加之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自控力较弱,易受外界干扰。所以,有的学生对带有神秘色彩或与两性相关的内容关注度较高,便不足为奇了。这一现象也对微博的网络监管提出要求,作为网民规模超过3亿的交流平台,建立微博发展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2)关注娱乐内容的性别差异。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对大学生在使用微博中关注的娱乐内容进行了调研,调查内容包括5项。在单项选择中,把每方面内容的关注程度进行了细化和详细描述,与李克特量表相比,大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更高。在统计计分时,选项A代表一直关注记4分,B代表时常关注记3分,C代表一般关注记2分,D代表基本不关注记1分。
表4给出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关注的娱乐内容各维度题项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4显示,在微博上关注的娱乐内容中游戏和娱乐八卦、名人生活动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游戏维度,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娱乐八卦、名人生活动态维度,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视频欣赏和幽默搞笑维度则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使用微博交往和自我诉求 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原因中,认识陌生人、扩大交友所占比例最高,为36.6%;随时表达自己观点、记录自己生活和关注朋友的动态三者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14.0%、13.4%、11.3%。这说明大学生使用微博主要是用于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使用微博作为交友工具,主要因为QQ、人人网等社交网络的信息发布处于封闭式状态,更注重与好友的联络,在封闭的空间内,用户只能够了解到与好友有关的各种信息,对于陌生人的信息掌握较少。而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媒体平台,拥有微博的所有人均可以看到所发布的信息,这也就更容易与陌生人交流,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际领域。
“记录自己的生活”占13.4%。如今,微博广泛分布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中,这也为大学生方便、快捷地使用微博,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提供了条件。“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占14.0%。大学生是一个追求个性张扬的群体,渴望表现自己、张扬自己进而实现自己。微博是一个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空间,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微博的草根化、碎片化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讨论、交流,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表达机会。而且微博传播的自主性、互动性使得大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展开讨论,反驳与自己相对的观点,赞同与自己相同的看法,是一种双方处于平等地位的意见交流活动。
4 思考与建议
加强管理部门对微博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微博运行机制 微博的主动、裂
变式传播强化了大学生对于公共领域的围观、参与影响。这也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通过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等来混淆视听,扰乱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面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健全法规制度,使微博运行有章可循,防止微博成为造谣、诽谤和欺诈的沃土,使微博真正发挥其作为公共交流平台的作用。其次,贯彻落实微博实名制。微博现存的各类造谣,欺骗事件除了法律不完善外,较大原因是由于匿名注册,导致注册用户存在侥幸心理,破坏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最后,注重政府管理中的技术手段的使用。在微博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仅仅以行政命令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必须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应对微博上各种各样的违规行为,来监管微博企业和微博用户。
社会应该着力营造良好的微博环境 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微博绿色环境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参与新事物,而微博作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兴媒体,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成为微博的重要参与者,为微博的发展注入积极的力量。同时,微博也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一情况下,首先,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微博环境。应该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发布、分享色情、淫秽、暴力等不健康信息;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净化网络环境,构建良好的网络风气。其次,主流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引导微博舆论的走向。主流媒体应该对各种信息进行客观、公正、及时的报道,避免大学生在网络上盲从、跟风。最后,应该加强微博过滤不健康信息的技术。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博 学校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学校要积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线下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完善阶段,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要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微博空间虽然有较大的自由,但并不是完全自由,其行为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微博发布平台,一方面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大学生更好地应用微博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把微博作为信息传输通道,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生活、娱乐、工作等各方面的信息,拉近学校与大学生的距离,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应积极开展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活动或专题报告,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 由于微博中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在接收信息时要擦亮双眼,进行理性判断,增强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对于网络大谣,做到不盲从、不跟风,抵制不良诱惑,谨防受骗。同时,微博也潜在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大学生自身要提升安全意识,提高警惕,防止自身关键信息的泄漏,维护自身利益。微博包含的内容广泛,大学生应理性选择关注的内容,侧重关注学习方面的内容,充分利用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优势来拓宽视野,丰富学习方式,让微博更好地发挥辅助学习的作用。大学生不仅是微博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大学生应提高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理性地进行微博传播。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14(1):42.
[2]孟杰,蔡海云.大学生在微博传播中的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软件导刊,2013(10):43-45.
[3]张琪.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与行为特点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8):54-58.
[4]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欲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49.
[5]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4):86.
[6]潘国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