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化学论文

肿瘤生物化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共2篇)

2023-12-09 07: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将辨证思维引入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肿瘤生物化学是揭示生命基本活动的科学,因此作为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的基础,在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1]。但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问题也较普遍;一是教学内容纷繁复杂,涉及面广,使得学生难记亿;二是道理比较抽象,分子结构式、反应方程式、信号转导形式等非直观内容妨碍了感知觉,使得学生难理解;三是平淡无奇,缺少临床医学的生动性、兴趣性和感染性,使得学生难应用。其表现为:(1)学生在大量的信息流中分不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只能囫囵吞枣;(2)学生在纷繁的认知过程中分不清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3)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生物学变化中分不清动态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尽管有不少教师也采用了病案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并对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与相互融合作了深入细致的研讨[3];尝试应用生物化学与临床联系的教学法[4],试图采用临床实践与案例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但是,课程设计难度大,选用病案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课堂应用仍然不够广泛。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将辩证思维引入生物化学教学的做法,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易学好懂实用。


  1抓住主要矛盾与统筹次要矛盾的观点


  主要矛盾: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物质与代谢的统一、基因与调控的统一,结构、物质和基因是基础,而功能、代谢和调控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达到三个统一的本质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关系,从这个观点出发就比较容易理解各类细胞中的物质、细胞器与酶类、受体等作用;调节的反式作用与顺式作用;可诱导基因与可阻遏基因的协调表达等问题。例如在讲解糖、蛋白和脂代谢时,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链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点,其中每个生物链中的限速酶则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三羧酸循环来将三大物质代谢联系起来,就可以解释为何糖代谢障碍,如糖尿病可以促进脂肪与蛋白质的消耗,导致病人消瘦的问题;食入过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导致血脂升高的问题。在讲解酶调节中,还可列举人体饥饿时可以分解脂肪产生ATP,通过ATP/ADP比值增高来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达到减少糖分解的目的。如果学生抓住了生化反应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来了。


  2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观点


  现象是事物的表象,而本质才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性所在,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观点能够指导学生完整的理解生物化学所阐述的深刻道理。例如在讲解脂代谢时,随着人们对于胆固醇与动脉硬化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胆固醇的结构、代谢与功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在不同的分子结构中起到了迥然不同的作用,被称之为好的胆固醇与坏的胆固醇,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胆固醇在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中所起的作用是背道而驰的,前者为危险因子,而后者则是保护因子。同样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了恰好相反的角色。


  3注重动态变化克服静止的观点


  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是瞬息万变的过程,诸如基因开与关,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酶的激活与抑制等都是动态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应用此种原理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采用PAM(解磷定)可以快速抑制有机磷中毒时活化的羟基酶,用于军用毒剂及民用农药的快速解毒药;应用BAL(二巯基丙醇)有效地抑制重金属(如砷)中毒时活化的巯基酶,对抗其神经毒性;干扰相关基因表达可以影像癌细胞DNA的合成用于肿瘤的治疗。血红蛋白在肝脏代谢最终生成胆红素,无论游离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升高都会引起黄疸,但是在不同情况下会造成不同类型的黄疸,诸如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等,理解胆红素肠肝循环后就容易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以上事例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克服思想方法的孤立、静止与片面的观点。


  第2篇: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推行实施学分制是近20年来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教学制度相比,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学习和兴趣爱好结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头医学院为国家二类本科院校,自2011级本科学生中全面推行、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正以迅猛的速度向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渗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医学科研的一项基本技术成为广大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研究和阐明人类疾病的重要研究工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生物化学实验课在国内很多医学高等院校中依然是依附于生物化学理论课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实验课程体系,其课程内容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简单、实用性不强,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本科生的要求。2012年,在我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中,本科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经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有独立授课内容和学分考察的课程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双语教程》。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采用实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结合教学主题,提出案例中各种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按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案例,提出的生物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多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新进展,并尽量涉及医学其他学科的复杂背景,或者是一些与生活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并使学生领会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


  例如,电泳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项目,运用案例分析就十分必要。血红蛋白研究是我校的特色研究项目,肝、肾、血液疾病、肿瘤等都可以引起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的变化。让学生了解临床上可以根据电泳图谱的变化,协助一些疾病的诊断。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常,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适当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对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效果显著[2]。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动手实验”所带来的枯燥感,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主动位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也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探讨问题。


  教师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查阅参考书、文献资料,认真做好读书报告,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点拨式或精讲内容结合实验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和提出的实验问题进行总结。


  3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目的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高度“程式化”。学生对做实验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按实验指导按部就班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已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新编的教材增加了部分灵活性的创新性实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创新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施。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一步培养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精神。一方面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进行方案设计,将最好的方法提选出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并独立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又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将Webquest模式(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案例导入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书写查询报告,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此外,将设计性实验通过WebQuest引入实验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而且解决了由于实验课课时少、班级多、实验室面积和设施有限而限制了设计性实验开出的难题。


  5尝试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配制试剂,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里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等手段对实验原理、方法等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则可以依据实验的方案、技术路线、实验成本、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实验给出评价。利用实验室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6运用Powerpoint、flash等手段,制作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仪器的构造及使用、实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国内、外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网络资源,如生物资源网、生物谷、科学网、生物通、生物实验网等,使实验教学不再受时空限制,这样既增加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学生拓展知识、自我学习、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4]。


  7结语


  总之,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反映现代科技水平,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引进新方法、新技术,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还要求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