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强自身语文素养,对自身语感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属于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高中学校普遍存在忽视朗读教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内容。在新课改逐渐深入下,教师对于朗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只有正确培养学生朗读习惯,并充分发挥朗读教学所具有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进行详细阐述。
朗读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字音判断能力和字形区别等进行锻炼,使学生更好区分相识字词。现阶段,在各高校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并没正确认识朗读的意义,导致学生朗读能力不断下降。传统朗读教学主要是以齐声朗读为主,这种朗读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不仅感情不足,而且朗读过程停顿无序。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是目前各高校所面临的重点课题。
一、对朗读教学进行分析
朗读形式主要包括: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熟读背诵三种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
第一,自由朗读。在新课程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并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将其学生语感能力。而自由朗读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学生可以依据自身情感完成阅读,充分表达出自己对于该课程的认识,自主完成课文的探索,比较适用于学生学习新内容。而学生也可以在自由朗读后,及时找出朗读难点,如断句和字音等问题。
第二,齐声朗读。主要是指:在朗读原文基础上,保持学生朗读步调的一致,不出现加字和丢字的情况,利用齐声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口读能力以及眼力,并加强学生集中力,在认真阅读后,真正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主要以古诗文为主,所以教师安排学生适当齐读,能加深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更好掌握文言文等语文知识。
第三,熟读背诵。只有对古诗韵脚等进行熟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言文。可是,在熟读背诵过程中,切忌“死记硬背”现象的出现,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的条件下,对课文进行背诵,并在认真欣赏基础上,做到熟读背诵。例如:在对李白的《蜀道难》进行朗读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真正体会李白热爱祖国河山情感;而在朗读杜甫的《登岳阳楼》时,能充分展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具有较强的现实风格。
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将音频合理应用于朗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和教师范读都可以利用音频资料替代,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一方法并不能完全被音频资料所取代,应做到适量和适当,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改善。适量:是指音频资料的应用,应在需要的时间应用,属于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应用之前应对其教学作用进行充分分析,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方面,音频资料都应做到适量。适当:音频资料的应用,可以在学生难以理解和复杂抽象的教学中,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理想效果,而音频资料的应用,更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养成学生朗读习惯
著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朗读属于模仿的过程,即对作者喉舌等活动的模仿,长此以往,在读者喉舌技巧训练中会存在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众多的优秀文章,内部涵盖较高的语言运用技巧,因此教师利用学生对朗读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对文章中的语言技巧进行充分认知。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还能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技巧,从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学生朗读时间,例如:在文章《烛之武退秦师》中,其中关于“军”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名词,另一种是动词,教师通过向学生阐述“军”字的用法,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对“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进行断句与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彰显朗读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朗读习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促进作用。
(三)教师应对朗读内容进行适当范读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有着明确的要求,例如: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示范与表率的所用。首先,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示范朗读,其中教师应按照普通话标准,对文章进行有感情朗读,从而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质量起到引领作用。其次,教师可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或语言技巧,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从而对学生朗读的节奏、语调进行有效控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只有重新认识朗读教学,并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学习语文。朗读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课文中心内容,改善语文整体课堂效果,让学生快速发现朗读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身朗读能力。但是,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并结合学生实际朗读情况进行,充分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养成学生朗读习惯。
第2篇:浅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想要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应当重视朗读教学。目前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忽略了朗读教学在学习语言中发挥的作用,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般可通过朗读来提升对字音的判断,对字形的认识,为后续的写作练习打好基础。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通常会被师生忽略,多数学生的朗读水平低下。在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齐声朗读,效果却不好。因为在齐声朗读的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往往不足,个人朗读时声音较弱。而且很多教师认为朗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如此一来,在高中教育阶段,朗读很难得到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较难得到提升。
一、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听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寄寓着作者对生活的评价,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在课前,教师可在网络上查找专家朗读的作品,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听,专家富有感情的朗读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触动了学生的内心,学生体会到了朗读的美感,纷纷被课文内容吸引,进入了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将进酒》时,教师就可在网上下载名家方明的配乐朗诵,学生听得入神,听了好几遍,还觉得意犹未尽。听完后,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听完了名家朗诵,你们有何感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些学生认为听出了李白的潇洒,有些学生说听出了李白的豪迈,还有些学生说听出了李白抒发的感伤。不用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解释,学生就已经听懂了这首诗。[1]此时,教师就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可挑选几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来朗读。朗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娱自乐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因此不能怕别人的嘲笑,应当大胆地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都认真地读起来,有些学生朗读了十几分钟以后,居然就能够背诵了,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做好示范,激发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同时还可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或者朗读录音来引导学生,有时教师的朗读更有说服力,而朗读录音教材则是名师经过反复揣摩,反复练习后的作品,能够给学生提供语调以及节奏等方面的示范,使学生学有标准,能够快速地掌握朗读方法与技巧,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2]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播放名家朗诵的音频,低沉的语调加上充沛的感情,使很多学生产生了共鸣。多数学生听完后都表示还想再听一遍,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从而灵活地驾驭课堂。此外,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当注意语调与节奏的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于苛刻,应当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态。
三、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培养朗读习惯
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属于一种模仿的行为,经过长期的练习,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感情就能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对于学生的表达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课文,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说出作者的话。作品中精准且华美的用词,还有生动的修辞手法等,均先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最终记于心。[3]通过多方面的感知,学生不仅能够对文章产生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能够积累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一举多得,为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用法。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第一段中的“军”字就用得十分精准,掌握了“军”字的用法,学生很快就能够判断出“晋/军函陵,秦/氾军南”是正确的断句形式。可见,通过朗读掌握重要的字词知识,比单纯的教学生记住这些字词的效果更好。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重点突出诵读,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带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语文的魅力,使朗读在语文课堂上散发原有的风采,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