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学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的协同发展。高中语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情感最重要的载体,在语言表达方面涉及一系列的情感因素,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增进友谊,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将情感教育与髙中语文知识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以人的心灵和思想为主题,以情感交流为载体,它是当今时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体现在教育中的各个方面。一方面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以语文教育传达感情教育。另一方面,情感教育注重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掌控能力,使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好的情感体验。另外,情感教育可以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可以把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也是作品创作的思想源泉,还是高中语文学习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教育可以帮学生建立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然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意识,它不能独立存在,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情感将文学的意境声情并茂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判断力、想象力等方面趋向成熟,而且情感在这个时期也容易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高中语文作为最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且语文作为课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诸多体裁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意境,能够与人类的心灵情感形成共鸣。因此,教师应注重将感情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是情感与意境融为一体,构建内心的文学情感世界。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教师应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人的分析,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充分地体现出其中的情感因素,让知识与
情感相结合,并渗透到教学当中去。
(一)优化教学模式,挖掘材料中的情感因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阅读理解教材知识后,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对知识融会贯通,把自己的情感加人到提炼的知识当中去,使教学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词面上表达的仅仅是一种恬静闲适、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但如果带着感情来理解这首诗,则能感觉到作者那种归田后的欢悦心情,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后的闲情趣味,诗歌从侧面批判了现实的黑暗与浑浊,表达了诗人对欢乐生活的热烈追求。可见,情感的渗透可以使语言饱含色彩,体现了语文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魅力。
(二)借助创造意境来丰富想象力
意境是抒情作品所呈现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所以教师在教育环节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迸发,构造意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飞跃。学生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也是调动自己知识融入情感的过程,这样可以使诗中描绘的事物与学生联系起来,由虚生实,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情感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纽带,可以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的环境才能迸发出更多思维的灵感,因此,课堂上要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情感与知识相融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将自己的现实融人到课堂知识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
情感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是接受真理的动力,是思维创造的源泉,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贯穿在人的一生当中。情感教育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美好的情愫,其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地融人情感教育,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孟磊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