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通过作文教学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的策略建

2015-07-29 09: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制约,小学作文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关。在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写话,从三年级开始就正式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在作文课上,讲了许多写作技巧,也要求学生记在心上;结果,花了不少功夫,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为在农村小学,师资、生源、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经济文化状况、家长素质等诸因素都严重滞后,这种滞后,导致了整个教育教学发展的滞后,在语文科目的作文教学上表现尤为突出,是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困境。
  为了探索如何在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启蒙阶段把学生引上路,进而搞好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关有所突破,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本文主要从教学的主客体方面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归纳总结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及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因素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总体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一切课程都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课程教材的反思与重建,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影响小学生的作文质量之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因素
  “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即想的过程和想的结果,实际上都离不开语言。” 很明显,语言也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不掌握丰富的词汇、灵活多样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写作是无法进行的。日本心理学家阪本一郎认为: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积累的词汇量越多,对提高其表达能力的作用越大。
  扎实的识字基础,丰富的词汇积累在作文启蒙阶段意义重大,作用明显;语体风格对作文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主要是要尽量实现口语语体向书面语语体的过渡,并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区别,在具体语境中灵活机动地使用语言手段;对于表达方式,也要能多了解和运用各种句式、布局谋篇的常识及一些必要的修辞手段和方法。
  语言因素是影响作文质量的第一重要因素。从思维起步,到口语交际,到书面表达,到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只有语言文字功底扎实,才能谈得上学习作文。
  (二)思想因素和知识因素
  当语言文字的制约因素得到解决以后,我们还要充分重视思想因素和知识因素。很明显,一个思想品德方面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一个具有健康心态的人,再加上尽可能广博的知识,在作文时不但素材丰富,选材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且文章所显示的主题思想也往往是健康的、积极的。
  对于写作来说,语言是其外衣,重要的还是要看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写的文章所展现的内容才有可能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不至于流于枯燥乏味和单调空洞。知识面和思想内容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
  (三)写作技巧及写作兴趣因素
  有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有了广博的知识以及积极健康的思想,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要写好作文,的确还需要掌握必需的写作技巧。这些技巧解决的是“怎样写”的问题,比如前人的写作经验、方法,教师自己的写作心得体会等。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创作动机,从内因入手点燃学生作文的欲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向往之情,使“要我作文”转化为“我要作文”,才是真正体现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地位,作文教学的难关才有真正突破的可能。
  二、教师的作文教学策略
  根据上述对影响学生作文质量各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
  (一)语言知识的指导与训练
  在语言功底方面,首先应当是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写作的最基础部分。教师要高度重视识字积词,字词之于文章就像砖瓦之于高楼大厦。识字时充分注意字的音、形,对于字义则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因字扩词,因词说话、造句,连句成篇。
  其次,要高度重视语汇积累,如好词佳句、名诗名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当然,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巩固了积累。所以要积累,更要在说话、交际、作文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再次,训练语言要重视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多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指导、鼓励、督促其说流畅、说通顺、说完整,说得有艺术水平。口语表达是训练语言运用的一种途径,它与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是成正比的。
  最后,在语言因素方面,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我们应该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破万卷”说的就是博览群书,书读得多,下笔做文章自然就会如有神助;诗读得多,自然也就会作诗了。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说的就是阅读(学)是耕耘,而作文(文)是收获。没有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硕的收获。
  (二)思想品德教育及拓宽知识面的指导
  针对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1、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科目教学中应该把立德、立身放在第一位,德立、身立而后立作文,文章才能真正体现人性的光辉,才能真正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表现出真善美的高尚追求。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其情操,使其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样,他们写作文才能表现出健康、昂扬、纯正的主题。当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也可结合课外阅读的指导进行。
  2、知识面的拓展。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另一大原因,还在于知识面、视野的狭窄。众所周知,在广大的山区、农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等多方面的 原因,大多数学生对城市习以为常的红绿灯、公园、少年宫等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他们除了在学校上几节课,就是回家务农:扯猪草、放牛羊、挖地、背粪等等,实在是太单调、太枯燥了。
  不管何时何地,告诉学生,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到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只要善于去挖掘,去发现,作文的素材真是俯拾即是。
  (三)指导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
  有了文字、语言功底,有了纯正昂扬的思想,有了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如果再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作文就可望得心应手了。而写作技巧的获得,主要靠学生的领悟和把握,但教师恰当的引导,有如指路的明灯,可使学生事半功倍、突飞猛进。
  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方法不拘一格,各位教师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正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的教师,相信都能探索出最佳的途径,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相信,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主编 [M] 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版(316)
  (2)《课程的反思与重建》任长松著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