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管理策略

2015-07-28 18: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简介:丰硕(1978—),男,山东曹县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陈韦宏(1986—),男,湖南永州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
  项目简介: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2012ZZZ009)。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与当前青年学生的心态相结合,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应当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将互联网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生党建;网络;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41—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高校究竟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党建工作与网络结合起来,具体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摆在所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理论和实践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是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步入互联网时代,由互联网进一步引申出物联网、无线即时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已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年纪轻、思想新、乐于接受新事物。如果高校学生党建依然停留在老阶段,以旧思维思考新事物,必然会与当前学生的思想和心态脱节,降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5.64亿,其中20~29岁网民占30.4%,在网民职业结构的14个分类中,学生类占25.1%,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由此可见,学生仍然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而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新形势下搞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2.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是创新工作载体、拓展工作领域的需要
  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传统的教育方式正在受到互联网的进一步挑战。欧美名校利用互联网开设网络公开课,将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免费、公开地分享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教育培训机构,线上教育已经不再是线下教育的补充,而是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互联网通过技术手段和市场占有,已经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了倒逼。
  在高校学生党建方面,如果我们固守传统方式,不创新,不改革,不勇于思考和接受挑战,就会使我们党的教育学习方式单一守旧,并且脱离学生,脱离青年。因此,高校学生党建要积极创新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工具,拓展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党建领域改革,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是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多校区教学、跨校区管理的情况,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班级概念有所弱化,学生更为自由,思想更加活跃,以传统方式开展党建,不仅存在客观现实的困难,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通过互联网工具,如QQ群、微信群、微博群、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等,能够全时段、跨区域、随时随地将学生连接起来,大大提高党建效率,并能有效整合互联网资源,符合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能够更加全面地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宿舍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成绩。
  二、网络载体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1.党建工作进网络能丰富教育内容,加快信息传播,突破党建教育时空的限制。当今社会,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双方产生误会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党建依托会议、文件等方式传递信息,受众面窄,传播效率低,在重要信息和涉密信息中有其必要性,但是在日常信息传递中就凸显其劣势了。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大学生首先会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并且由于是第一时间导致先入为主,传统方式的党建方法难以跟上网络传播速度。
  2.党建工作进网络能丰富教育形式,交互及时,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在网络宣传阵地的建设上,我们需要了解并迎合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网络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强化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大学生党员主体参与性和能动性。
  3.党建工作进网络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天地,增强了教育的效果。党建工作平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实时性,由于老师的工作量大,工作任务多,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和更新党建平台信息,许多高校建设了平台,但是更新速度慢,甚至长期不更新,导致在学生群体中失去号召力,沦为摆设。如果引入大学生骨干党员专门对平台进行管理,不仅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锻炼机会,也能大大提高平台更新效率,为大学生党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
  三、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新局面
  网络时代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所电子科技大学,我们应该也有理由带头做好信息化工作,加强网络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解决好网络的双刃剑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作用,传递正能量,对学生党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1.突出特色,搭建平台。在互联网上积极搭建党建平台,做好党的知识普及、传播教育等,做到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又贴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使之成为高校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一面旗帜,打造新闻宣传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阵地。
  2.加强理论教育,体 现党建特色。既然是党建平台,党的理论学习必不可少,如何加强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是一个重要课题。党建平台应该加大对学生的“三观三热爱”教育,大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将第二课堂延伸到互联网、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
  3.建立网络临时支部,填补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空白。新形势下,我们面对学生实习、弹性学制、休学创业等各种情况,流动党员增多,如何把流动党员聚集在党组织周围,如何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建立网络临时支部,将流动党员统一组织起来,平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通过微信、微博、飞信等信息化工具,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沟通联系。
  4.建立健全高校新型党建网络工作队伍。搭建网络党建平台,一支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任何平台和技术,人都是核心,没有人才,任何目的都无法很好地实现。因此,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学历背景相关、层次丰富的专业队伍,是搞好网络党建的基本要求。
  网络条件下,我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主动而为,自动自发,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要求,为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两个建成”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让高校党建与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
  [2]宋雅兵.构建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1(03).
  [3]张泽宝,刘畅.论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有效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2).
  [4]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