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内涵发展

2015-07-27 10: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以生活教育思想引领课程改革
  我校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学习陶行知思想,开展了“构建以生活力为核心的新生活学校”的课题研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逐步建构了生活教育思想,确定了“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特色化”的办学目标和“规范、求实、进取、发展”的校风,以“构建以生活力为核心的新生活学校”为理论基础,把整个教育过程看作一个和谐的生活教育过程,学生得到不断发展、延续和提升。近年来,“生活教育”已作为一种教育需求,渗入学校的整个运转系统,融入师生的心灵深处。
  在生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学校构建实施了一系列精品战略:秉承1个理念——坚持生活教育思想;追求1个目标——培育生活教育文化,塑造新生活学校,培养具有道德力、学习力、创造力等生活力的新儿童;处理好3个关系——整体优化与办学特色的关系,平民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打造5项工程——精美的校园、精致的教育、精细的管理、高效的课堂、优良的质量。
  二、以素质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管理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和设置校本课程,构建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的课程体系。
  (一)上好基础性课程
  1.开齐上足国家课程我们按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齐上足规定的课程门类,严格控制课时总量,做到不多排、不少排、不挪用,不占用,从而保证了国家基础性课程的实施。
  2.综合安排地方课程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安排了地方课程,做到了开设的门类全,管理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措施实,学生发展的好。
  3.精心组织学科节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每年我们都在学生中开展新颖多样的学科节活动。
  (二)开设拓展性课程
  1.开设艺术特色选修课艺术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我校抓住这一优势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师资优势,在学生中开设了管乐、古筝、扬琴、笛子、二胡、琵琶、拉丁、葫芦丝、小篮球、美术等十余种艺体训练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
  2.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开发了生活技能类、艺术体育类、心理健康类、科技应用类、学科拓展类等六大类八十余种校本课程,共计开设阅读与写作、行知诗社、数学思维训练、泡泡英语、器乐等118种社团活动小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
  三、以校本研训为抓手发展教师专业
  课程改革要顺利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校本研训为抓手,扎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把自己的成长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联系起来。
  (一)在学习中孕养教师(主要在校内实施“两大工程”)
  1.实施“师表工程”“师表工程”主要侧重在加强教师的教育心态、职业道德、人生理想建设,通过观摩优秀典型如“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视频,评比学校美丽教师,通过身边榜样的现身说法,通过教师间的演讲交流对话,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2.实施“读书工程”围绕学校主课题,每学年向教师推荐阅读相关教育教学经典书籍如《陶行知文集》、《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什么是最有效的教育》等,通过个体自学、重点研读、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确保教师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在浓浓的书香中厚实底蕴,丰富素养。
  (二)在活动中锤炼教师(主要围绕“两大工程”来实施)
  1.实施“青蓝工程”“青蓝工程”主要侧重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激励青年教师为人师表、严谨笃学,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好风尚,通过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周三校本研训活动、行政拔尖人才随机推门听课活动、周预约听课活动、微格教学研究、教学基本功系列竞赛活动等尽快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2.实施“名师工程”名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展示学校品位的窗口。我校一是形成“一个梯队”,就是形成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培养层次,渐次推进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搭台子、压担子、结对子,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加大宣传,加强管理,加大考核,在思想上“导”,鼓励进取,追求高目标;在工作上“促”,传给经验,教给方法;在业务上“帮”,精心指导,刻意扶持,让骨干师有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二是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自学一本教学专著,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上好一堂示范特色课,做好一个讲座,带好一个徒弟,发表一篇教育论文。三是搭建“三个成才平台”。即与大师专家零距离接触学习的平台,课题研究实验的平台,外出展示交流的平台。
  四、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提高学生素质
  1.实施电子化“成长记录袋”评价根据课改理念和低耗高效的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们对学生实施了电子化成长记录袋评价。该评价利用网络优势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直观鲜明有趣地记录和展示着学生的各方面成长的足迹。
  2.尝试进行考试改革我们摒弃了“纸笔一统天下”的做法,采用了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单项与综合相结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法。比如语文中的朗读、背诵、阅读分析、口语交际等,数学中的“口算、说说议议、拼拼搭搭”等,科学学科中的实验操作等,同时,学校或教研组不定期地进行单项质量调研。这样多元有效的评价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 极性。
  3.搭建多层面评价平台为了使学生持续全面发展,我校为学生个体的成长、班集体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又一个评价激励平台,从每月“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的评比到每学期“一好十星”的评比,从“管理小能手”评比到学校成功柱的题名评选,从语数英学科等级评价到音体美学科的A/B/C评价,从班集体的“每月流动红旗”的评比到每学期“十星级文明班队”“温馨中队”的评比,这些评价激励机制能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我发展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