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聋人服装专业礼服设计制作课程中的问题和相关

2015-07-15 10: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聋人服装专业礼服设计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聋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这门课程让聋生第一次独立完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关于礼服设计制作课程
  (一)全面检验已学课程的运用情况
  礼服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聋人服装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这门课程开设在聋生具有较完整的服装专业知识之后。聋生基本掌握了服装款式设计方法、服装结构制图原理和服装立体裁剪方法之后,礼服设计制作课程成为了一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课程。在礼服设计制作课程中首先需要聋生根据主题设计礼服款式、造型,确定使用色彩,完成效果图和款式细节图的绘制;其次,按照已绘制的效果图结合立体裁剪技术完成结构设计,形成纸样,确定所使用的工艺,在人台上用坯布做出初步效果;再次,购买合适的面料,开始按照前面既定的程序制作礼服;最后,修葺与完善装饰部分。
  (二)承上启下独立完成设计作业
  礼服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是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和进行毕业创作课程之前,是一次对毕业创作流程的预演,也是聋生第一次相对自主独立地完成一件服装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授和辅导为主,完成专业课的作业时,聋生大多是在教师的辅导启发下完成,独立性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甚至在给自己的服装效果图命名上也没有主见。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设计、制版还是制作都要求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因此,礼服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前期,就对聋生的独立原创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选定主题开始,要求聋生独立分析主题元素、提炼元素,完成面料试样,确立最终效果。在此过程中,鼓励聋生相互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以学生为主,提供参考性意见,保证聋生作品的自主性、原创性。
  (三)聋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高
  聋生对这门课程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与热情,究其原因,一是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成衣的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无论是款式造型还是色彩上都较为循规蹈矩,聋生对于礼服这种造型夸张、美轮美奂,长期见于时尚秀场的服装品种向往已久。二是对于尚在学府中的聋生来说,思维相对较为活跃,受市场影响较少,有部分聋生有着很多新颖、大胆的设想,这些造型上标新立异、色彩上突破传统的设计构想长期被禁锢在成衣的世界中无法发挥与释放,礼服的设计与制作让一部分有想法的聋生得到了一个极佳的展示机会,同时也让大多数聋生第一次感受自己设计制作成品的成就感。
  二、礼服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设计风格的把握
  “时尚多变,而风格永存”,这是服装设计大师COCO香奈儿的一句名言,可见树立个人风格对于一个服装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这需要文化知识的长期积累与渗透,需要尝试与创新,需要挖掘属于设计师自身个性特点的元素,最终形成个人风格。对于在校阶段的聋生来说,要求每位学生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是不现实也是牵强的,但在礼服设计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把握一种喜爱的风格,加以自己的诠释,而不是将多种风格中出彩的部分收为己用,造成一种混乱,使作品南辕北辙,俗不可耐。从课程总结的情况来看,少部分学生能够较为成熟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参考已有的设计,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大多数学生仍然处于“临摹”“东拼西凑”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辅导聋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大刀阔斧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确保设计风格有序可循,而不是杂乱无章。
  (二)造型的突破性尝试
  服装的造型外轮廓设计是整件服装设计作品的基石,它引领整件服装的风格走向,并局限于女性身体的“S”型曲线。服装的造型在满足服装设计师自身的设计语言表达之后,也要满足于人体的可穿着性。因此,在造型上的突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直至最终达到艺术性与实用性两者的平衡。在礼服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聋生表现为不敢想、不敢做,空间造型能力有所欠缺。根深蒂固的“抹胸”款几乎出现在每一位聋生的设计中。此外,聋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禁锢他们思维发散的主要因素。在班级教学中,只要有一位聋生做某种款式得到教师的肯定,其他聋生便纷纷效仿。所以,在辅导过程中尽量让聋生先天马行空地想,获取诸如建筑空间等造型灵感,然后帮助学生构建立体造型,在人台上不断尝试,鼓励聋生敢想敢做。
  (三)面料的创新精神
  再好的设计都需要借助面料这一载体来实现,在现今礼服的设计过程中,面料的开发与制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礼服面料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求聋生不得大面积直接使用购买来的面料,需先将购买来的面料根据主题进行艺术加工,采取添加、破坏、重叠、褶皱等多种方法重新设计面料为礼服制作所用。在这过程中,聋生思维比较混乱,不能很好把握主题风格的统一,缺乏创新意识,不愿尝试,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针对出现的问题,课程中应尽可能给学生的面料制作过程提供便利条件,例如进行扎染、蜡染工艺,压烫、绣花、印花等技术指导。鼓励聋人学生勇敢尝试新材料、新方法,探索行之有效、效果出众的面料设计方法。
  三、礼服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结构制版
  一般礼服制版中多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这是由礼服造型特点所决定的。礼服造型夸张、反复,需要突显其华贵、典雅的立体造型效果。在制版过程中,立体裁剪最为聋生所喜爱,因为有了人台这个实物载体,聋生可以真切地在人台上做出与设计相符的造型效果,主要运用褶皱、缝纫、编结、缠绕等手法进行立体裁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要求聋生将平面结构与立体裁剪相结合,因为设计对象不仅仅是像人台这样的标准身材。基本的造型运用平面结构制图的方式完成,保证礼服的合体性,夸张的造型部分则采取在基本结构基础之上进行立体造型,需要在人台上完成。通过平面与立体两者之间的结合,让聋生多方位理解结构设计的概念,同时提高独立制版的能力。
  (二)制作工艺
  “三分裁,七分做”,这充分说明了制作工艺关乎服装成品的成败。课程中,应要求聋生列出详细的制作步骤,对于 一些特殊工艺,例如睫毛边、压烫、刺绣等则借助于专业机器来完成。礼服制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聋生耐心不够,礼服一般是层层叠叠,制作中材料种类繁多,聋生往往开始的时候雄心壮志,遇见困难则节节退缩,制作工艺得过且过。面对此种状况,除了在前期专业技能教学时对其加强操作训练以外,就是书面化地规范要求工艺,例如直缝线顺直宽窄一致,弯缝线圆顺宽窄一致,收口处无毛边,拉链对接良好外观平整,等等。
  参考文献:
  [1] Patricia A.Mudgett-DeCaro,James J.DeCaro,刘玉芳.中国聋人高等教育:现状、需求和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7(8).
  [2] 杨剑秋,杨树山,李淑兰.聋人高等工科教育教学的特殊性[J].中国特殊育,2000(3).
  [3] 王淑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美术教育,2004(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