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四还”使课堂成为演绎生命的重要场所

2015-07-15 10: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根据办学实际和需求,把新基础教育理论提炼为“四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成为了师生演绎生命的重要场所。
  一、新基础教育的三个要求
  我校创建于1984年,1997年金山撤县建区成为金山区重点高中,2007年学校成功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近年来,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不断摸索和提炼下,“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成事中成人”逐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第一,要求教师具有课堂教学的三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简洁性、科学性和激励性;教材处理能力是对学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对教材重新处理时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程度和教学要求;课堂组织能力是使教学有效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课堂的节奏、结构,对预设的调整,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回应,形成师生有效互动。
  第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体现“四个一点”。节奏快一点,要求课堂中的每一位成员必须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层层推进,避免课堂教学时拖沓冗长;容量大一点,要求师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要宽一点、深一步,不能就事论事,避免课堂教学时一些无意义教学环节的出现;专题性强一点,要求师生在教学时围绕主题,对主题的研究要透彻,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关注学生多一点,要求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是全覆盖的,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再制造新的所谓“学困生”。
  第三,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情到。心到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和体验感悟之中,不分心、不走神;眼到就是要善于观察,努力捕捉课堂教学中师生智慧的火花;于到就是要亲手做一做、试一试,体验学习的过程;情到就是要充满感情,亲近教师、亲近知识、亲近课堂。
  二、新基础教育的三个指标
  把班级还给学生,目的是让班级充满健康向上的氛围,让学生爱班级、爱教室、爱集体。为此,我校努力做到以下三方面。
  第一,班级教室的环境布置要竭力营造“四个性”。教育性,使学生不断规整;进取性,时时激励学生;和谐性,使生生、师生和谐快乐;发展性,使学生发展的轨迹和积极向上的闪光点展现在班级中。
  第二,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时时体现“四个为”。以班级为家,用经营的理念,三年一个循环让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为亲,把学生视作自己的亲属,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以家长为友,把家长作为教育学生的战友,家校合力,共同把学生导向成功的彼岸;以学科教师为伴,班主任与本班所有任课教师为了共同的工作对象,共同的教育目标,共同努力,结伴而行,取得成果。
  第三,班级工作的有效性要看“三个指标”。看班级中的学生是否勤奋学习,这种学习包括思想品格的健全、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等;看班级中的学生是否快乐成长,师生在共同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成长的喜悦;看班级中的所有学生是否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有身体的强健、思想品德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健康,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三、新基础教育的三个能力
  把创造还给教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校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深,而且要宽,更要广而杂,提倡教师应是“经师”。
  第二,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课堂教学的模式、策略、手段、方法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不断调整,以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提倡教师应是“技师”。
  第三,教师的专业情意。教师从事的是一项育人的事业,要带着情感,爱自己的专业,爱自己的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仅自己快乐,而且学生快乐,提倡教师应是“人师”。
  四、新基础教育的“成事”原则
  我校对新基础教育中的“成事”的理解,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成学校发展之事。学校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办学理念的发展。没有符合学校特点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就是盲目发展,因而我们确定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并为师生认可。其次是学校制度的发展。能够覆盖学校所有工作的制度条文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制度能规范学校中的人和事。最后是学校文化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努力为学校文化的发展留下奋斗的痕迹。
  第二,成教师发展之事。教师的发展也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追溯到教师的学生时代,专业的知识积累要更能贴近教育教学的要求。第二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阶段。让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乐于与教师共同探讨学习上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第三是教师要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是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成学生发展之事。我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勤奋、善学、懂感激,从而成为能学习、会生活、有个性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优秀学生”。勤奋是做任何事的前提,善学是对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学习,懂感激是对学生思想品格、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
  五、新基础教育的“成人”原则
  我校对“成人”有以下四个层面的具体要求。
  第一,打造一支眼高、实干、精管理的学校管理队伍。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因而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十分注重统筹性、科学性、前瞻性,让校园内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科学管理的氛围和气息。
  第二,打造一支德高、业精、会育人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准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行。为此,学校将师德、师风、师艺、师魄教育放在突出地位,努力让教师工作更能体现出 教育性、坚韧性和高效性。
  第三,打造一支具有责任心、感恩心、自信心的优秀学生团队。在责任心的教育中,学校要求学生要具有“三省吾身”的境界和风格,以达到成人和成才的目的;在感恩教育中,要求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常怀感恩之心;在自信心的教育中,要求学生每天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和活动。
  “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成事中成人”的办学理念,不仅要求我校师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做得更细,而且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再认真、再规范、再精致、再智慧。只要我们上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学校一定能建设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殿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