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与培养途径

2015-07-09 08: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以及培养途径的分析研究,分别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旨在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使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师 职业素质 培养途径


  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着素质教育中体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对体育教师进行综合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观念、新的要求、新的举措。如美国的“完整型体育教师”,俄罗斯的“通才体育教师”,韩国的“首席体育教师”等,都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层次性的要求。在我国,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一步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课标》实施下,把握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现状,健全体育教师的培养机制,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构成要素
  目前,体育理论界及有关学者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论述较多。综合各种观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就是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各种素质的总和。具体说,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要素构成。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动力,健全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文化科学素质是基础,专业技能素质是核心。Www.133229.Com因此,这些素质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其构成的要素越完善,其整体的功能就越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就越高。
  2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现状及分析
  2.1思想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进行的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1〕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着教师的道德、行为的方向。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较之其它职业道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在道德认识上具有更高的水平,在道德行为上具有更强的典范性,在道德影响上具有更广泛深远的特点。
  在2003年以前关于职业素质的研究中,较多地提到思想道德素质,但2003年以后的文献资料中却较少提到思想道德素质,且研究结果有差异。盛昌繁选取敬业爱岗与热爱学生这两个指标,得出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年龄差异,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差。王建民等以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师为对象,选用政治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现实表现等为指标来衡量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青年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牢固的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研究结论的差异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思想道德素质的理解有新的变化;第二,选取的样本有偏差或者是选用的指标不科学。关于高校体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2身心素质
  新的健康观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大部分研究普遍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整体较高,体格健壮,心肺功能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劳损、伤病的困扰也日趋明显。这可能与他们常年坚持体育锻炼且多为户外竞技活动直接相关。
  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总体状况呈一般状态,表现为意志力与抗挫折能力较强,青年体育教师自信心、独力工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较高。这可能与体育教师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联,因为体育教师多从事户外运动,所以心胸更加开阔,性格更加开朗,更能接纳别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较突出的是调控情绪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不足,具有高水平的教师比例只占20.4%。这与体育教师的社会声望和职业局限性有一定关联。同时也表明我国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模式还不能充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改革。
  2.3文化科学素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习得体育技能的促进者,而且是有关体育课程的开发者和体育知识的研究者,在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

有机统一的原则。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具备语言文学、美学、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这是高校体育教师形成良好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文化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陈绍艳等对武汉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有78.38%的体育教师认为需要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2〕王建民等对甘肃青年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大部分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只有13%的基础学科知识达到较高水平,能胜任当前教学〔3〕。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匮乏,需要在今后不断加强和提高。
  2.4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天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对专业素质的研究也比较多,目前的研究表明,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但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
  2.4.1专业知识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对胜任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有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不够理想,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对各专业知识需求程有所不同,普遍都急需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跨学科知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样应树立“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
  2.4.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教学能力和训练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主要方面。大部分研究结果都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极不均衡,教学能力和训练能力明显好于科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和训练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与动作示范能力较高,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法与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在教学中缺乏沟通交流,教师仅仅是授课,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至于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科研方面,有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缺少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没有认为自己不具备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还无进行教学科研的动机。可见,科研能力低下,科研意识淡薄是高校体育教师中存在的相当突出的问题,成为影响体育课程开发和体育知识深入研究的重要因素。
  总体上说,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是较高的,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滞后仍然是存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表现在教师专业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广博的知识面,无法更新知识结构,不能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因而很难将最新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离“教育型”、“科研型”、“创新型”师资的要求相距甚远,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3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因素
  3.1体育教育观念的滞后性
  体育教育的滞后在物质方面和观念方面均有表现。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不能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重视体育教学过程的考核,体育课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不能够一视同仁,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社会地位不高且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体育教师职业被学校和社会漠视,工资水平偏低,与其他专业形成差距,心理很容易出现失衡。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下降。
 3.2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
  体育教育经费紧张、投入不足,是制约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面对十分有限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心有余而力不足;体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无从下手;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远远少于文化课教师,使得体育教师普遍知识陈旧,无从更新。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态度也随之大打折扣。
  4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途径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要从培养适应新时期全面合格人才的高度上去认识。体育教师由教学型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型“转变,是21世纪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加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

常抓不懈,应在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切实搞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4.1大力开展师德教育
  根据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及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
  4.2更新观念,主动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求
  未来体育教师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而且还是传递和创造社会精神文明成果的社会工作者。体育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要用“跨学科”观念来发展自己。体育主管部门要用现代体育教育观念加强教师培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从基本的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变为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讲习班、培训班、研究生进修班等。通过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大量的新资料,从中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经过实践,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逐步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
  4.3建立健全教师进修、培训制度,进行重点培训
  高校体育教师虽然普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不同的对象专业知识急需提高的程度不同。因此,在对高校体育教师培训中应改变以往的单一化模式,完善培训机制。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有所侧重,并且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训力度,以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应制订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规划,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培训形式,重点培训其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智能素质与心理素质,促其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创新素质和科研素质。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充分运用远程教学和网上教学等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4.4倡导在岗自学,提高教学能力
  4.4.1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师资
  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教学观摩和训练经验交流会,并积极为体育教师安排一些竞赛的裁判工作及社会活动,积极引导教师采用具有现代教学特征的新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进行校际交流,借鉴其他高校体育工作的好的做法,并结合本校具体实际,加强教学研究。学校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使体育教师充分体现教师的个人特长,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挖掘教学潜能,以激活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创造一个探究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4.2注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深入教学实践,开展体育创新和教学研究,建立教学新模式、应用新方法,积极开展创新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现代体育教师。
  4.5树立创新精神,增强科研能力
  创新精神是任何事物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又是科研活动的实践者,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以科学的眼光去处理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抓住本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瞄准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上级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在科研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利用积极的奖励政策,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兴趣,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的课题研究。
  4.6利用好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高校体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资格的培训考核制度改革,使高校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更加注重知识技能全面性的考核,全面实施体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竞聘制度,尽快建立起公平竞争上岗、人员合理流动的新机制,解决好高素质师资的选聘与业务或师德不合格师资的转岗问题,以建设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樊临虎.21世纪体育教师基本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6):98-101.
  〔2〕盛昌繁.临沂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528-531.
  〔3〕王建民等.甘肃省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8,(9):1105-11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