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表面上,教育行政化主要表现为学校的行政级别问题;实质上,教育行政化是指行政权力对教育的过度干预,表现为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行政化。行政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去行政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受体制、观念的影响,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 教育;去行政化;行政级别;校长
2010年“两会”之后,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无论是官方,还是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教育行政化,矛头直指学校和校长的行政级别。难道学校的行政级别真是万恶之源?去除学校行政级别后教育就去行政化了?本文拟将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 教育行政化的实质
教育该不该去行政化,怎么去,有赖于对教育行政化概念的界定。从表面上和形式上看,教育行政化是学校及其内部的教学单元、管理部门被确定了严格的行政级别,对应地其负责人也享受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比如把四年制本科院校定为厅局级,其中985高校及其党委书记和校长被定为副部级。大学内部的学院或者系定为县处级。学校的党政一把手纳入组织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双重管理,属于国家干部。
但古今中外的学校都必须实施行政管理,行政并不等同于政化。从字面上理解,“化”是一种过程和机制,并不等同于彻底和全盘,很多问题被冠以“化”之后就贬义化、妖魔化了,比如获得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但一旦被称为自由化,就被认为是无组织、无纪律和无政府状态,基本上等同于“资产阶级自由化”,一个好好的东西被污名化,以至于一些官僚和政客要扣别人帽子、给人“穿小鞋”时就加以“化”字。WwW.133229.coM我们应不被字面所迷惑,探究教育行政化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教育行政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在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层面,指政府按照行政逻辑和规则管理学校,把学校当成了其下属的一个部门随意发号施令,横加干涉;在学校运行和内部管理上实行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在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内部治理等方面都体现浓厚的行政色彩。有人称前者为“抓校长”,后者为“校长抓”。因此,教育行政化的实质是行政权力对学校和教育的过度介入与不当干预。教育行政化的深层问题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即把学校当成了行政单位来管理,把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当成了行政事务来处理,把教师和科研人员当成了行政人员来管理。
二、 教育去行政化不是简单地去除学校行政级别
(一) 教育具有自身运行规律,不适于行政化办学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都是第一要务。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人才的生产可能比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都复杂,因此特别强调因材施教,而行政讲究标准化和一致性,往往一竿子插到底,一把尺子量天下,从而扼杀个性,妨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自由的空间,禁区和框套太多,必然禁锢思想,所以在学术领域要反对统一思想,允许和鼓励各种思想和言论,哪怕与主流相悖,甚至是奇谈怪论和异想天开。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是世界所有一流大学的共同做法,在学校学术权力就应该绝对优先,教师和科研人员是绝对的中流砥柱,校长和学校的管理部门是服务而不是指挥师生。总的说来,教育是生产知识和人才的专门场所,要遵循的是教育规律,而非行政规则。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关系应该是服务和协调关系,近似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辖区内的企业的关系。企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自主经营,学校也应该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下自主办学,让真正的教育家而不是由政客来办学。
(二) 简单地去除学校的行政级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1. 学校和校长级别问题是个伪命题。行政级别并不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保留行政级别并不对教育发展构成实质性危害。学校及领导设置了行政级别不是中国教育改革最突出的问题,有行政级别与自主办学并不矛盾。行政化不是教育系统的专利,社会上有级别的事业单位和企业比比皆是,他们不是一样发展得很好?
2. 学校和校长追求行政级别无可厚非。从体制上讲,这个国家的主要社会资源由党政来分配,行政级别是最重要的分配原则之一,行政级别附加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包括政治待遇和社会福利;从观念上看,人们习惯于根据官职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和社会价值。而且中国的行政化与官本位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从科研、出版、医疗卫生、体育到群众组织、中介机构,甚至寺庙都有行政级别。再说,我国的干部制度要求逐级晋升,如果校长没有了行政
级别,那以后如果想从政,是不是要从科级开始重新做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校长要求行政级别并不过分。虽然温总理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让教育家办学,但教育家也是人,也应该受到尊重,也应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和待遇。大学校长反对的是过度的行政干预,最想得到的是自主办学,正如纪宝成校长所说的“有自主办学权比去行政化更重要”,但希望同时保留行政级别。我认为,保留行政级别和自主办学并不矛盾,校长反对去行政化并无不妥。即使出于既得利益的考虑也并非罪过,既得利益不等同于不正当利益。从经济学上讲,追求个人利益是一切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整个社会的平衡就是个体基于自身利益的相互博弈的结果。
去行政化,再难也得做。(1) 推进社会和政治的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社会范围内去除行政化,这是教育去行政化的外在条件。(2) 修改和完善《教育法》,把党的教育方针、政府的教育思路体现为法律。学校上对《教育法》负责,下对教师和学生负责,完全按教育规律办学。(3) 教育去行政化要从教育部开始,进一步规范教育部的宏观调控职能,改革管、办、评一体的管理体制,减少行政审批项、检查和评估,允许学校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4) 暂时保留学校的行政级别,但减少行政特权,跟随社会的总体步伐逐步去除行政级别。(5) 教育部门和组织部门退出校长的选举和任命,由教师民主选举。(6) 借鉴国际经验,按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