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谈新课堂对教师理念知识素养的要求

2015-07-08 0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本文就新课堂对教师理念知识素养的一些要求进行了全面、科学、深入的讨论;重点是对教师肩负责任之重大,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发生转变的必要性、参与新课堂建设、自我建设、自我完善的紧迫性,在接受和传播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新内容方面适应潮流并且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讲究教学效果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理念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必须的。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其中,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必须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1.知识素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wwW.133229.cOm“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知识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知识观来说,则包括言语知识和言语行为知识。统而言之,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1.1语言学;语言学概论,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汉语,掌握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懂得普通语音学,熟悉汉语的声、韵、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基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掌握词的构成和组合规则,明确词的基本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熟悉词汇的发展变化。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汉语的句型结构,熟悉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
1.2文字学;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学好汉字学。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悉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结构,掌握规范汉字,掌握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掌握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3文章学;学习文章学,首先要了解文章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章本身的构成规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内部联系。学习阅读学,研究文章的阅读、分析和鉴赏。掌握各种实用文章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种阅读方式、明确各种阅读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阅读的反应过程和训练方式,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学习写作学,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文体知识,对内容与形式、素材与题材、思想与思路、语言与文风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对中学生的写作起到切实而有效的指导。
1.4文艺学;学习文艺学,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规律,学习中外文学史,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熟悉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与作品,对驰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见的作品。学习美学,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懂得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审美的教育。懂得一点文艺和文艺批评的的基本理论,提高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还应对电影、电视、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知识有所涉猎。  
 

;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2.1思维科学;首先,要通晓它的基础理论——思维学,其次,要懂得它的技术理论——科学方法论,再次要熟悉它的应用理论——思维培育学。思维培育学,包括抽象思维的培育、表象思维的培育、直观动作的培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等等。
2.2社会科学;课程有着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师要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的能力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经济学、法学、文化学、学习民族习俗、风土人情:学习人际交往等。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总之,要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2.3自然科学;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小而言之,要教好教材中的有关介绍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就必须弄懂文中所介绍的有关科学知识,如宇宙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大而言之,‘要培养21世纪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很强的科学意识。如果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3.1教育学;教师首先应当学习教育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教育的目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比较教育学,了解中外名家教育思想,从中获得借鉴;学习课程与教学论,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开阔视野,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应关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3.2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及发展的规律,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努力用心理科学的规律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3.3学科教育学;学习教育学,懂得学科的性质,掌握教学的目的、要求、过程、原则、方法;熟悉教育的对象,研究他们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在教学全过程中根据训练特点实施德育和美育的规律。学习教育史,了解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熟悉现代语文教育的演变与发展,把握语文教育论争的脉络与实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