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开设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中,案例教学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教法之一。管理类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实践性较强,仅仅靠理论教学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如何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是管理类课程整体教学效果改进的关键。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一、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
1.案例引入
所谓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教学案例从来源上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于第一类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概念、理论、原理的需要,在占有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对于形式的选择上,也应力求多样、灵活和实用,既可以是问题待定型、方案待决型,也可以是说明型、练习型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形式、学时,选择适用的案例进行教学。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应针对每次的议题规定若干讨论题。讨论题的确定既要结合案例的内容,又要体现本次课程的主题,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通过案例学习达到深入理解理论的目的。一般而言,案例讨论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学生个人课前预习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Www.133229.cOm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其次,小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不是要为了就案例事主所处形势和建议取得一致意见,而是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最后总结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选出表达比较清楚的学生进行小组意见的汇总。最后,是课堂讨论阶段,在课堂上,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老师会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讨论的进程。
3.概括总结
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小结讨论的成果,老师可以针对每位同学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讲评,对其精彩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及理论错误进行讲解,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
二、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在国外已实行多年,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如哈佛商学院所有的课程中,约90%的课程中的90%以上的内容必须采用案例教学。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尤其是在工商管理类高校已经开始广泛运用。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内容选择的适应性较差
由于管理水平的限制,过去的案例多是根据国外公司的情况总结出来的。受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些案例或国外的管理模式很难被我们的学生深入理解。而国内由于各个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之专业取向的差异,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事实上处在一种“各取所需”的状态,加之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转轨经济的特殊性日益突出,可作为教学案例的本土企业的发展难于预计,典型性案例的选择更是余地有限。
2.案例教学比例不尽合理
当前在我国高校中,对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重视的程度远远高于对财经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现在单科课程教学上,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基本在1/3以下,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国内高校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远远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哈佛商学院为例,除了两门课以外,其他课程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占教学时间的比例高达90%,对于30个学时的课程,一般只有2学时的理论讲授,其余28个学时均用于案例教学。
3.案例教学组织过程的自发性特征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从案例的选择开始,到案例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个环节,基本上是主讲教师一个人表演的“独幕剧”,主讲教师集编剧、导演、主要演员等角色于一身。因此,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讲教师的教学经验成为根本的决定条件,很难看到科学的、稳定的、制度性的支撑因素。
4.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可比性差
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和具体方法的指导,案例教学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还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水平。在教学中,各个高校即使十分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也没有拿
出一套客观公正的考核指标体系,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相对科学的评价。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