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际经验表明,技术进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我国"三农"问题亟待解决、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宏观背景下,职业教育就愈发显得重要。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并不乐观,现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远不能适应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1.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体系化的职业教育管理组织制度,它隶属于国家行政体制,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权限划分。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诸如以教育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以经济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专职机构的管理模式以及多元化管理模式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走过了一条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中心到以教育部门为中心的道路。1953年政务院制定了"中央各部和主管部门对中等专业学校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与管理,劳动部门对技工学校实行综合管理"的方针。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权集中在中央政府,分散在各主管部门,教育部门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在1996年八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则规定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从而确定了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管理(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从各主管部门到教育部门的转变,取消了部门和地方所有制而造成的职业教育布局不合理、学校规模过小、专业重复建设以及教育效益低等弊端,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宽口径、发展适应性等要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转变同时带来一个严峻的挑战,即政府部门(而不是企业或市场),教育部门(而不是行业主管部门)如何准确地掌握信息、把握形势、合理决策和管理。
2.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虽然它曾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成为职业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1 对政府而言--该做的事没做好,不该管的却在管
政府忙于繁琐的业务管理,对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总体规划却很少或无暇顾及。相反,学校却被捆住手脚,缺少办学自主权,缺乏灵活性与适应性,凡事习惯于"等、靠、要"。各业务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办学,缺乏宏观统筹、总体规划,结果导致重复办学、人才重复培养,使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发挥最佳效益。
2.2 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较为封闭
长期以来,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是一个政府单向操纵的封闭体系,这个体系对于用人部门(企业)而言处于一种霸权地位。企业、市场、社会基本上都排除在管理决策之外,形成这种局面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政府部门能够较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基本信息,由政府操纵的中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但实际情况是,政府在努力把握全局的同时有失于时效和准确,在笼统、粗略地估计形势的时候又没有专业的视野和分析,出现了"政府失灵"的现象,表明政府主导、垄断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局限。而当前存在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和高级技工人才短缺等实际问题,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管理在处理政府与企业、市场关系上存在很多缺陷的证明。
2.3 教育经费相对不足
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总计5733。58亿元,其中职业教育经费支出424.46亿元,仅占总支出的7.40%,中央教育经费支出、地方教育经费支出中,职业教育的支出比重也仅分别为0.84%、8.29%,远低于同期高等学校、中学、小学等类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而且全国、中央及地方财政预算内经费支出中,职业教育所占的比重更低,分别为6.64%、0.79%和7.31%。可见,职业教育经费水平与教育部门提出的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还很不相称。
2.4 地方政府及社会重视不够
近年来,中央政府及教育、劳动等主管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已日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仍然普遍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生源缺乏、社会和企业认可度低,相应地造成我国人才结构很不合理,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另一边是技能型人才较为紧缺。以深圳为例,据2005年《深圳市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调研报告》分析,深圳真正存在的不是"民工荒",而是"技工荒",技能人才缺口达5万多人。报告预测,2008年深圳技术岗位从业人员缺口将高达38万人。
2.5 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欠佳,办学环境和体制有待改善
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自身管理以及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还都相对落后。此外,据教育部2005年《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通报》显示:近年来有700多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被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行业、企业办学受到严重削弱,不少学校停办,相当一部分行业、企业办的职业学校被改做他用,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严重。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其民营化、市场化改革还不理想,民办职业教育只占全部职业学校的10%,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职业教育的行业参与性差。
3. 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模式应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遵命走向自主,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3.1 改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提高职业教育综合素质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政府对职业教育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但职业教育管理和投入体制仍需改善。同时,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应当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要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
政府应由直接管理逐步转变到主要运用制定方针、政策、法规和条例的间接管理,由过去的发号施令逐步转变到牵线搭桥为职业学校服务。上级组织部门要克服校长任命制、校长岗位轮换制所带来的对学校规划、教学管理的负面效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于宏观规划、立法建设、规范评估、环境创造等方面的工作,将具体管理交由学校完成。
3.2 学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紧密且相互联动的一种教育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生产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必然要求学校全方位地开放办学。因此,必须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会议,听取行业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评价,让社会力量务实地介入职业教育,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职业学校的终身追求,切勿急功近利,短期操作。另外,教师必须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地发展、充实自己,做到一专多能,主动地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要主动地去适应市场组织教学,要灵敏地汲取市场岗位需求信息,要主动地关注现代技术发展信息,要及时地传授新知识和新技术。
3.3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与几年后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相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是相对不足。虽然目前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已经有所加大,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3.4 提高地方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
据统计,德国青年只有约30%选择上大学,约70%选择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而在我国,一般是没有机会接受普通高中或普通高校教育的学生才选择职业教育。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职业教育毕业生更多地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县级政府部门更应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将促进本地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执政要务,从政策、资金和办学环境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
3.5 拓展职业教育投入渠道,给予民办职业教育更多优惠
在国家财政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应吸引多种行业及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企业投资或合作办学。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办职业学校,在税收、用地、补贴、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并增强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并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实用技术性强、与企业具有天然紧密的合作关系等特点,将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本有机结合,创新和发展灵活有效的办学模式。
此外,职业学校还应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努力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 余祖光, 孙琳. 新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发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国务院做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 经济日报, 2005.11.10.
[3] 徐素霞. 浅谈新时期职业学校的发展策略[J]. 北京教育(普教), 2006,10.
[4] 李振波.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规律的探索[J]. 理论探索, 2002.
[5] 李敬军.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J]. 管理与决策, 2005,27.
[6] 蔡睿贤. 坚持创新, 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两会特稿)[N]. 教育与职业,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