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吕梁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

2016-07-08 13: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吕梁学院将劳动教育作为环境育人系列四大板块八个项目的重要项目,将劳动教育教育管理、日常管理相结合,积极探索出一种具有吕院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是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一种手段,劳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类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体力劳动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但劳动不仅是体力的成长和发展,也是精神和智力发展重要途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

 

社会各方面要积极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吕梁学院将劳动教育作为环境育人系列四大板块八个项目的重要项目,并于2013写入了招生简章。作为学校一门必修课程,旨在针对当今青少年成长的薄弱环节,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环境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生存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本领和综合素养。

 

  一、吕梁学院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劳动教育分基本劳动教育与团体劳动教育两种形式进行。基本劳动教育时间为期半年,培养对象为大一新生,在第一学年的上学期或下学期利用课余时间集中进行,周一至周六每天安排半小时左右,清理教室卫生、公共区域等,此外特设置劳动教育周,劳动期间停课,按照学校划分的劳动责任区域劳动,进行除草、捡石子、扫落叶。

 

  团体劳动教育是基本劳动教育的巩固与延伸,对于大二以上的学生,劳动教育主要通过团体劳动开展,每学期每班均需按要求完成一定时间的团体劳动。由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带领,按照各教学系劳动责任区卫生清理,整地、锄地、拔草、修剪及绿化维护,巩固劳动教育成果。

 

  基本劳动教育期间由辅导员、班主任不定期督促抽查,学长辅导员、劳动教育督查员、巡查员、监查员和协管员负责每日检查、考勤、评分等。学期结束后,由班主任结合劳动态度、劳动任务完成情况、出勤等给出劳动教育成绩,未获得劳动教育2学分的需要根据学校安排进行重修或者补修,直到完成劳动教育。对于劳动教育期间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守时、爱惜公物、合作能力强、工作成效好,表现优秀的同学,进一步推广劳动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每学期由班级推荐班主任审核推荐教学系()审核推荐学生工作部()审批,

 

  按照学生处和系部制定的评定细则公平、公正的选出学期劳动教育优质奖、劳动教育管理奖的获奖人选以资鼓励。

 吕梁学院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

()劳动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充分把劳动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尊重劳动者,体会劳动带来的自我尊重,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爱护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自觉维护校园、公寓、教室卫生和整洁。

 

将劳动教育与学生公寓管理相结合,突出学生党员、优秀积极分子的先锋带头作用,使得学生能保证个人卫生、宿舍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整洁。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不定期检查,每周学生公寓自管会定期按照评分细则检查宿舍,学期内评比优秀文明宿舍。劳动教育促进校园志愿活动,学校每学期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岗位,招募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志愿者,协助参与校内部分岗位工作。

 

提供的志愿服务岗位有校园文明监督团队、伙食自我管理委员会、大学生事务中心管理团、教室管理团队中心、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团队、心理导航、助教助管、学业门诊、劳动教育管理委员会,对在志愿服务活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认定并在新学期的勤工俭学中优先录取。通过志愿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服务的成就感。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

 

  ()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劳动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观教育,树立正确劳动的劳动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体现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要求。

 

  通过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与引导,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内涵,逐步塑造大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2];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劳动价值观、劳动品德等方面的理解,进而增强劳动教育的教育效果。

 

  ()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劳动教育的内容不单指体力劳动,还应该包括理论讲授、实践活动等,大学生劳动教育既要重视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也要强调以实践为主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锻炼[3]。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形式,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显性知识通过劳动教育转化为隐性知识而内化。进一步拓展社会劳动时间,如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加社会活动,如勤工俭学、科研、三下乡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等。

 

  ()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大学身劳动精神和意识的形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下,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打下坚实基础;逐步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形成具有战胜困难、坚持不懈、努力完成劳动任务的劳动精神和积极主动、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劳动意识。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发展意义重大,是吕梁学院环境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莹 薛文 王中慧 来源:亚太教育 201620

 

  更多论文请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