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心理学已经表明智能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是一个基本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也是个必要条件。历史上有无数的成功者,仔细研究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众多的因素中几乎都有与兴趣结下不解之缘这一条。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就能专心致志,遇到困难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毅力与自我求索的精神。反之,则厌学、苦学甚至逃学。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综合性、实践性强,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地生成过程,特别适合创设各种情境。而对于视力残疾的学生,创造情景可以补偿视觉缺陷,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助语言来创设语言情境。
盲生接受外部的信息主要靠听觉获取,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盲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语言情境依赖学生已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们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
教《第一场雪》我在引导学生装理解“雪末儿”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真是一幅奇丽的图画。学生们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雪景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
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朗读,把握好感情基调,与学生共创一种学习场景。
教学《可爱的草塘》第四段,我是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过渡。当读到“拨开眼前的芦苇”时,让学生接着往下读: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让学生体会“惊喜”之情。接着,我指导学生读描绘小河景色的句子。朗读再现了草塘景物倒映在小河的美景。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草塘的热爱之情。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创设语言实践情境中,我用的较多的是转换角色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后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这一游览胜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课堂上利用实验来创设模拟情境。
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盲生由于视觉缺陷,对怎么喝到水只是文字上的理解,过程不明白,不理解乌鸦怎么喝到水,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找一个小瓶口的瓶子,里面装一点水,再找一些小石子,用两个手指作乌鸦的嘴。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摸着老师的手,边感知整个演示过程,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理解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从中还理解了“渐渐”、“一个一个”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
3、利用音乐来创设艺术情境。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时间艺术,与文学有共同之处。盲生非常喜欢音乐,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盲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
《快乐的节日》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节日快乐的场面以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快乐的节日》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学生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们哼唱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并获得美的感受。
音乐是盲孩子的心声。因此,在讲《月光曲》时,我先播放音乐,或者配乐朗诵,教师导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平静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波涛汹涌……使学生感受到优美的月夜之景,陶醉其中,受到审美教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因课文内容而定。课文《小小的船》可采用理解课文后播放音乐《小小的船》,让学生想象夜空的美,有月亮、有星星,有卫星……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深化巩固课文知识的目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可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爱,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展现在学生心中,从而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4、创设表演情境,培养创造力
故事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环境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其特点是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角色不同,个性鲜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特别适宜表演。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不同角色之中,深刻体验不同角色的个性,这种表演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而且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提高。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在学习理解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本剧作业。为了完成这道作业,学生之间会主动合作完成:他们中作文好的人承担编写剧本的任务,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会承担表演任务,他们自己动手做道具等等。这样,在完成这道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入情入境,把课文故事表演得栩栩如生,因而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个性特点又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外,教《美丽的公鸡》一课,首先让学生熟悉角色,感知角色,进入课文的世界。然后让学生仔细领会课文中的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描写的句
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通过表演来创设书中的情境。当他们真正进入角色时,表演栩栩如生,学生们对此有强烈的兴趣。通过表演,他们真正领悟到了“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揭示的是美的真正内涵,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才能。
5、多媒体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低视力学生的残余视力,借用现代电教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放录像,播放课件,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第一,教师必须对特教事业充满爱,对残疾学生充满爱,认真钻研教材,这样才能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来创设不同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第二、情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应运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艺术手段来创设情境,或通过音乐、文学语言描述,或通过师生扮演角色等,冲破了教科书的局限,丰富了教学内容。这样的情境才会吸引学生,易于学生吸收新知识。第三、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基本功不仅包括三笔字、普通话,它还包括新的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等。因而,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养。
总的来说,教师必须把学生学的兴趣与自己教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