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浅谈书法课教学的美育功能

2015-12-12 1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中国书法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高校书法教学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在审美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书法教学的美与功能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关键词:书法;美育;情感;审美创造
美育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是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书法是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教育有独特的美育教育作用。鲁迅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民族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所以,学习书法、欣赏书法能使人体会到字体结构美、线条美、章法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因此,书法课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探求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书法艺术在审美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法课的美育功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书法首先是一种空间艺术。书法艺术的空间形式主要表现在线条、结构、章
  法等方面。其中线条是书法艺术形成的首要质素。书法线条的形式美表现在粗细、大小、浓淡、滑涩、迟速、刚柔等方面。如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的率劲浑健、小篆的圆润整饬,隶书的一波三磔美,楷书的棱角分明,行书的流畅洒脱。这些却缘于书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毛笔的性能和线条的感知力。在结构上,书法致力于使汉字具有姿态美。因此讲究奇正、疏密、宽窄符合比例,从而把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贯通于“书道”的运行中。另外书法创新,讲究整体布局的章法,如纵排横列,连贯与错落、虚与实、黑与白、题款与称谓等,无不体现着书家的审美感知力。所以通过书法创作和欣赏训练即能培养人的空间形式的审美感知力。
  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是以形象符号为本源的符号,它有如绘画,来
源于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而书法正是以汉字象形为基础,进一步推进了汉字表意上的观物取象的特点。书法家在汉字的艺术化过程中,为了求得书法的神情妙状,极力调动他的联想力,从外部世界大胆地摄取物象,千姿百态。如蔡邕《笔论》所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倒若起若愁若喜,若虫依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所以在用笔上,书家讲究如折钗骨、如屋漏痕、如锥画沙,横画“如千里陈云”,点画“如高峰坠石”,于是在欣赏领域也有了“矫若游龙,飘若惊鸿”之类的评语。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想象力幻化所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对审美想象力的潜在培养优势于此可见一斑。
  陶冶学生情操
  刘熙载《艺概﹒书概》云:“写字者,写志也。”可见书法不仅是传达一般的信息更是一种表现生命情感的载体。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云:“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之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与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寄于书。”这段话生动的说明了书法审美的情感性特征。不仅如此,不同的思想情感往往表现为不同的书体。儒家的入世济世往往与规范、工稳、严密的书体具有同构关系,老庄的无为、自然则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超逸书态中得到了表现,佛家出世思想在黄庭坚奇崛诡谲的书体中亦能得以表现。另外,不同的书家在各种独特的心境、情感的支配下,结体也表现出不同来,“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则有浅有深,变化无穷,气之轻和肃壮,奇丽古淡,互有出入。”(祝枝山《离钩书诀》)总之,以笔写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表明了书法是以人为核心的艺术。而创作和欣赏书法的过程,正是对人的本质力量进行直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将主观感情移入欣赏对象并由此触发联想,甚至可以达到忘我之境,主体从中体验到精神的自由和情感的愉悦。
  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书法是个性的艺术。书法作品不仅表现着书家的个性,而且又是在不断完善
其个性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书家的个性气质流露在书法作品的风格上,同是楷书,颜、柳、欧、赵,各家书体中的气质倾向迥然不同。颜体的浑重雄博,柳体的清峻挺健,欧体的清朗谨严,赵体的柔媚端妍。而且书法是书家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综合表现,依靠技能方显示出来书家的审美本质力量。没有审美技能的书家只能是“写字匠”。书家唯有将圆熟精纯的书艺技能落实于创作中,才能使其本质力量得以充分地展现,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以知识修养为辅助,以灵性为魂魄,眼手心高度综合,全神贯注地挥洒审美创造力。书法教学固然首先要以写字训练开始,但最终目的却是通过这门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以上四个方面说明,书法艺术有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属性,书法教学应从单纯的“写字课”中摆脱出来,将自身提高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以书法进行美育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服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