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浅析传统道德在师范院校德育中的作用

2015-11-23 10: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始发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师范生思想道德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传统道德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 对于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调研当代师范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功能, 对师范生德育工作中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传统道德; 师范; 德育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步伐的加快,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扰,师范院校的准教师们也深受西方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思想道德呈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加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师范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代师范大学生道德现状
  1 、诚信危机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社会各界失信事件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尽管多数大学生认为诚信很重要,但在自己的实际行为中却依然缺乏诚信,忍不住要“拖欠贷款”、“简历注水”、“考试抄袭”、 “枪手”替考、“脚踩两只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还有学校教育德育因素。可见,健全诚信机制、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势在必行。
  2、责任感和良知缺乏
  责任是任何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应承受的后果。良知更多地指责任个体不但意识到其责任,而且在更高的道德境界上承担责任,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产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在校学生与社会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环节不畅;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等。结果导致了个性观念突出而集体意识淡化,时代感强而责任意识缺乏。思想道德心态逆转,重实惠、求实用,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理想追求淡化。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淡化社会责任感和良知。
  3、一些大学生“孝道”的缺失
  由于大学生长期在外求学,很少在父母身边,看不到父母的辛劳,感受不到父母为子女默默地付出。有少数师范院校的大学生甚至瞧不起父母、对父母缺乏应有的敬仰和爱戴。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根本不考虑父母,生活中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盲目攀比的现象比比皆是。除了向父母索要生活费,其余时间很少与父母联系,有的甚至节假日都不愿意回家看看牵挂他们的父母。根本不关心父母的生活、身体健康状况,亲情冷淡,“孝道”严重缺失。这其间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唯我独尊的性格。其实学校也有部分责任,很多学校只抓教学成绩,不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中有关“孝敬父母”的教育,使大多数孩子丢失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己却全然不知。
  4、人际交往越来越呈现荒漠化
  交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在的社会虽然拉近了人们空间上的距离,但是却加大了人们心灵上的距离。随着全球信息化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许多学生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人际交往越来越呈现荒漠化。大学生自我封闭的居多。有的碍于面子,有的碍于地位,把自己的生活空间变得很狭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际交往方式越复杂多样,人际关系越淡漠无辉。这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师范院校结合传统道德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教育十分必要。
  二、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
  在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有利于在将来献身教育事业的日子里,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人格感召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目的。
  1、传统道德中的整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加强师范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儒家开创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传统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道德在价值取向上重群体而轻个体。孔子曾明确指出,“君子义以为上”要求人们“见利思义”也就是在价值导向上把整体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用古人的这种整体主义精神教育师范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增强抵制个人主义的自觉性,摆正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有其明显积极意义的。
  2、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精神,有利于唤醒师范生的良知
  “ 仁” “爱人” ,即强调不仅要真心地爱自己的亲人, 而且还要仁爱百姓、善待万物。在其孔子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他还强调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孟子进一步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在中国传统道德中, 仁爱思想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原则, 体现了古代以人为本的思想。今天师范院校弘扬孔孟“仁爱”思想, 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养成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帮助人的优良道德品质, 唤醒大学生的良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3、传统道德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利于呼唤师范生的责任意识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 “ 天”是指“ 人” 以外的世界。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是孟子。他说?? “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矣” 。道出了天与人、自然界与人类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互利共生。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可以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荒漠化现状,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他们学会宽容,宽容地对待亲人、宽容地对待朋友,以至于宽容地对待身边的一切,包括资源、环境。这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传统道德中的诚信精神,有利于对师范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被历代思想家视为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对于“诚” , 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则无它事矣” 。朱熹说:“诚者, 只是表里如一。”对于“ 信” ,孔子说:“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陆九渊说:“ 信者何不妄之谓也。”诚信成为做人的根本和传统道德的精髓。挖掘传统道德中的诚信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用形象,不 仅是提高师范生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也是如今构建诚信社会的迫切需要。
  5、传统道德中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有利于对师范生进行尊老爱幼教育
  孔子提出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原则。墨子认为“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孟子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的五伦关系,并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他们养成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诲,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师范生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的精髓,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师与日俱增的要求,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明天,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树立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在保持发展原有的民族精神中的精髓的同时提升民族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牟艾力;论师范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司会敏;中美高校德育比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王萍;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岳丽.浅论我国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10.8
  [5]梁金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讨;宁波技术学院;201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