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摘 要:近几十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但是我国旅游教育相对发达国家发展时间短,存在着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首先阐述了当今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的旅游教育的需求状况,然后分析其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我国发展旅游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发展;需求;缺陷;策略
1 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起步于改革开放后,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多年来,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通过不断分化与深入发展,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显著,逐步形成学科体系。旅游管理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起步,逐渐发展了高等职业、高等专科、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甚至博士教育等完善的体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日新月异。当前,我国随旅游业发展迅速,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受关注程度也越来越大,持续发展和地位突显, 旅游教育研究已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8年5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中国旅游业"十五"人才规划纲要》,在2003年,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同时,我国各省市的旅游局也不断出台相关举措,加大当地旅游教育研发,促进其发展;二是我国的旅游类院校队伍不断扩充壮大。近十年来,一大批旅游专业的院校迅速发展起来,旅游专业的学生数量也迅猛增长, 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中专职高学生等多个学生层次体系,院校的学科、师资以及教材等各类建设基本完善; 三是全新的旅游教育格局已经初具规模。当前,旅游院校的创办有国家投资、企业创设、民办以及中外合资等多种渠道、多个方位、多个层次以及众多形式的格局;四是旅游院校教育成绩显著。据有关资料,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旅游院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50万的旅游专业人才。
2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需求状况
当前我国是全球第5大旅游国。国际商业监测发布的“2005年中国旅游报告”指出,2020年时,我国的年游客量将达到21,000,000人(是现在游客量的2倍),但是当前,我国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只有600万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一数目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副总经理以及销售部、公关部、各部门的经理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市场需求会更大。而我国所有的旅游院校每年只能向社会输送10万余人,随着我国对环保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众多省市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建省”战略发展目标,旅游专业的高水平的学生必定是未来社会的炙手可热的人才。
3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存在的弊端
我国旅游管理教育是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发展时间不长,短短三十年,便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到全的系统发展过程,因此, 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我国旅游院校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
据相关资料,旅游院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就业概率低,不到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造成这种社会资源极大浪费的主要原因就是旅游院校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具体有以下原因所致:一是我国地方各个省市制定的旅游业未来发展规划缺失旅游教育的相关计划与内容,不能给旅游教育建设提供指导性方向,让当地的一些院校没法制定实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或内容,整体规划缺乏, 结构不合理, 导致旅游人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二是旅游院校对旅游专业教育的研究严重不足, 其学科理论的研究远远不能跟上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其学科的设置比较随意,专业方向不清楚,培养目标不明朗,旅游专业高学历的人才的培养与院校招生规模比例失调。
3.2 旅游院校的课程体系不合理,缺乏有效整合与特色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各层次的专业人才有重大缺口,可是,旅游专业院校在教育模式上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旅游学校在设置课程不合理。我国的旅游院校历史都较短,很多专业缺乏自身设计,多是有其他学科衍生而来,甚至出现因科设课、因师施教的状况。譬如管理学科,带有明显依附专业、学科的很多迹象。同时,一些旅游院校对教学计划任意改动,不做调研就引进社会上一时热门的专业,使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不明朗,缺乏自身特色。二是教材缺乏衔接与协调。很多院校的专科课程是由本科课程简化而得,本科课程的一些重点重复则成了研究生的一些内容;三是课程结构缺乏创新与实践。一些旅游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通常把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衔接上,一些诸如演讲、写作以及人际沟通等综合素质能力不重视。同时缺乏实践,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3 旅游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手段缺乏, 缺乏时代需求与科学化意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基础建设差强人意。智能模拟以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模式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是对一些实务性很强的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三是其教学模式只依赖课堂,缺失类似学生兴趣小组、学生寒暑假活动等第二课堂的重视与研究。
3.4 旅游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旅游教育历史短,高职称与高学历的教师资源相对缺失,具体体现以下几点:很多专业教师是其他专业转入而来,其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足,更缺少专业带头人;二是旅游院校对老师队伍的培养投入不足,落后于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旅游院校的老师旅游实践的经验不足,很难出科研成果。
3.5 旅游院校的管理体制相对封闭 教育资源缺失共享与优化。
一是我国众多旅游院校在教学经验与模式上相互之间很少进行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更少见的联合办学情况;二是旅游院校与旅游相关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很少沟通,导致在旅游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很少,而理论教学占的比例却很大。
3.6 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低
当前我国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怪圈,一方面是旅游企业急需大量的专业旅游专业的人才,而另一方面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却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甚至转行或者跳槽。据相关资料调查,我国旅游学校的只有大约百分之三十左右毕业生毕业后到相关的旅游企业工作。
4 我国发展旅游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我国旅游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但是与旅游发达国家的院校想比较,仍然落后。我
国院校要发展,必须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下,逐步的去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4.1 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教学宗旨
一是旅游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在相关专业的设置、教学模式与计划等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二是旅游学校要强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心理品质。
4.2 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设计要不断创新
一是旅游学校以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为目的,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教学课时;二是由于旅游专业的课程结构需要借助多门学科理论,因此,旅游学校在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设计要不断创新,培养好学生职业能力;三是旅游学校要根据时代的需求与行业的发展变化,找准旅游市场需求缺口,创新旅游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大力解决毕业的学生供需错位问题。
4.3 加大师资力量建设 培养高质量旅游专业教师队伍
旅游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前提是具备一只高质量与高素质的的师资队伍,旅游院校应该加大师资力量建设 培养高质量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一是加大对老师向更高一级的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鼓励他们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二是旅游学校的老师要通过企业兼职等形式加强实践学习,将理论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授给学生;三是大力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旅游业界人士来院校兼职教学,提高旅游教育师资活力。
4.4 大力创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旅游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旅游院校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作重点,但是依靠学校内的教学资源很难培养出旅游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因此,旅游院校必须大力创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能为旅游院校的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大力解决校内实训场所缺失、实训设备和资源不足等众多实际问题。旅游院校可以通过两种种途径与企业联合办学,一是旅游院校和相关旅游企业通过“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等谈判模式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二是通过给企业输送人才的承诺,让企业支持旅游院校,并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和师资。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可以保障一定的实践技能性课程的教学,从而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旅游人才夯实基础。
4.5 加强旅游就业指导 为学生就业铺路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应该是旅游院校工作重点。旅游院校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状态,对专业前景、市场需求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让学生真正认识旅游院校,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及技能形成的关系,了解本专业的社会要求与发展,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树立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能在院校中学习目的清晰 做到学有所成。同时旅游院校要多与旅游企业沟通,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销人才,为学生就业铺路。
参考文献: [1]黄松山.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桂林旅游[J].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朱若男,张德成.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肖爱连.我国旅游教育发展初探湖南[J].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 [4]柳进,刘明珠.贯通式本硕[J].连读培养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
作者简介:陈述婷(1991.4--),女,海南省三亚市职称:学生,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教育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