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高职旅游专业《模拟导游》实训课程分析与研究

2015-11-07 09: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高职旅游专业作为高等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的任务。《模拟导游》实训课程,作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课程体系的核心类课程,其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手段值得探讨,本文拟通过对目前高职旅游专业《模拟导游》实训课程的研究,找到适合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是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达到为社会输送旅游行业急需的高质量、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任务。高职院校在探索自身旅游专业办学特色的同时,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是通过课程教育来体现的。
《模拟导游》实训课程在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课程的地位,它不仅是将学生旅游知识,尤其是导游知识过渡到实际操作技能上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教育秉持的“双证”人才培养规格的体现之一。旅游专业重要的职业资格证之一就是“导游资格证”,而该证的考试其一的面试环节之“现场模拟导游”,执行“一票否决制”,要求学生在通过理论考试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现场模拟导游考试。因此探索高职旅游专业《模拟导游》实训课程不仅具有对建设特色专业特色具有实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该课程还能缩短课堂的理论教学与旅游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尽快达到导游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减少学生从学校到社会就业的适应时间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时间成本。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0年底,我国持证导游人员已达10万人以上,国内旅游人数达7.44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1047.28万人次,外国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达8344.39万人次(含港澳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旅游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国专门的旅游从业人员人数仍将继续长足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这是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高职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的背景。
与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的“硬件”设施条件正日趋完善,甚至赶超其他国家,但从旅游“软件”,例如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等却不容乐观。与日益壮大的旅游队伍相比,导游服务水平仍需加强。提高导游人面的素质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模拟导游》实训课程的特点
基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旅游专门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旅游专业《模拟导游》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导游服务综合技能,以及将导游以及旅游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综合课程,通过模拟练习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其课程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强。
《模拟导游》实训授课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员带团的程序、讲解的方法和游客服务技巧、如何解决旅游过程中的突发问题等,这些内容就决定了本课程侧重的是实际操作和练习式的讲授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达到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但是绝大多数的老师还是采用单一的讲授类的教学模式,在教室教授导游理论知识,学生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考试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为考点,考试结束后的回访,即使高分的学生,对该课程也只限于理论知识点的死记硬背,缺乏处理具体个案、动手实际操作团队、景点讲解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既不能适应机动性很强的导游工作,而且容易被市场淘汰。这不仅与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相背离,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模拟导游》实训课程有别于其他理论课程,因为这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将导游工作这一实践活动,以项目模块的形式分解为可以具体操作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具体运作每一个项目模块,提升职业技能。
2、涉及知识面广。
该课程是一门涉及专业知识较广的综合性课程。如前所述,《模拟导游》实训涉及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美学、游客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由于覆盖面广,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学生要掌握好导游的技能,就必须先行将导游工作所涉及的知识作为基础,扎实掌握导游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较为有效地掌握导游技能。 
3、授课教师的“双师型”要求。
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倡导“双师型”培养,从事该课程的教师不能仅仅是“符号式”或尚在培训中的老师,而应该是具备多年从事“一线”导游工作经历的教师,且积累了大量“一线”上团案例的教师承担该课程的讲授。现实状况是,高职旅游专业的很多任课教师没有从事导游工作的经验,他们大多来自纯学院式教育的高等教育领域,对于纯理论的知识点还可以授课,但在导游技能操作环节就凸显讲授上的“瓶颈”。
4、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
模拟导游课程具有明显的项目教学特点。模拟导游课程以导游业务流程为主线。形成“一个基础”“五大项目”的模拟导游课程体系。
“一个基础”即导游职业素质(包括导游词改编以及灵活运用、旅游社交礼仪、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政策法规、工作纪律等)。这一基础是实训课贯穿始终的内容。“五大项目”包括导游前期工作(接受任务、上团前的准备、计划书研究、制定接待行程、预定相关接待单位、物质准备、相关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等)、导游讲解服务(接团、沿途城市风光讲解、入住酒店、餐饮服务、交通服务、景点导游等)、导游应急事件处理(游客伤病、交通、漏接、误机、离队、购物、订餐、客房、物品丢失等)、导游娱乐活动设计(唱民歌、讲故事、说笑话、跳舞蹈、做游戏、猜谜语、歇后语、绕口令等)、导游后期工作(送团、总结、结帐等)。这五大项目教学既泾渭分明,有彼此影响,在“一个基础”的贯穿下,将导游服务的工作以及能力技能要求以工作任务和项目教学的形式传授。
三、《模拟导游》实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偏重语言技能培养,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现在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所开设的模拟导游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景点讲解能力为实训的重点,其培养模式主要是教师设定具体的旅游景点通过景点知识讲授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师的课程考核也是以学生的讲解水平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但是追踪这类实训课程成 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际的上团中却并不出众,而且很受旅游者的“诟病”。
第二,主讲教师业务能力低。
如上所述,《模拟导游》实训课程对主讲教师的“双师型”要求及其迫切。而实际上从事该课程讲授的教师大多没有导游经验,空谈导游流程和步骤却不能讲透业务核心要求、对导游的能力要求以及工作流程的突发状况和处理。由于这样的讲授方式,学生在未来的岗位实操中,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适应力相对低下。
第三,课程实施欠缺必要的物质和环境保障。
高职旅游专业的《模拟导游》实训课程大多是自办自销的办学模式,与旅游行业、旅游企业在合作办学层面无实质的接触,即使是校企合作,也是局限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简单对接,即使学校与旅游企业签订有实习协议,也只是限于形式上,具体到学生深入旅游企业实习很少付诸实际。很多学校因为缺乏实训经费,实地导游实训要么选择学校校园,要么采取室内模拟的方式,这样的“节约”,不仅不直观,而且实训效果不甚理想。
第四、课程定位不明确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旅游专业“模拟导游”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地方陪同导游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培训上,单纯强调“地方陪同导游人员”的导游技能和区域景点知识的学习,从整体上看,课程仅重视入境涉外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
第五、课程运行中重形式,轻实效。
实训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实训班级的规模不能过于庞大。一般来说,旅游专业人数应该控制在25——30人为宜。亦即,实训课程的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内。但是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出于集约型效益的考虑,班级人数多达40人甚至50人。实训课程甚至采取合班上课的形式,原本应该执行每人均有展示自己机会的课程流于形式,多数学生仅仅走“过场”。教师课前任务布置不清楚,学生未能充分准备,在有限的实训时间里,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从而影响实训效果。
四、高职旅游专业《模拟导游》实训课程的思考
第一、执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
项目课程始于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并且始于普通教育。但是与研究者初衷相悖的是项目课程在普通教育领域未能按照应有的路线发展,却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肯定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项目课程成为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学生参与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问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模拟导游》实训课程内容与导游工作紧密相关,然而导游工作可以构成一个清晰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将其中的每一个工作过程通过典型任务来描述,并将其转化为课程项目。而且每个项目彼此联系又泾渭分明,每个项目既不庞大也不单薄。可以通过模拟导游实训室以及图文声像材料创设工作情景,师生共同参与,逐一完成课程项目,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能力锻炼。
根据《模拟导游》实训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分为下面的七大模块19个项目进行工作任务式的训练:

模块

项目

工作任务

接团服务

接待准备

熟悉接待计划;落实接待事宜;做好物质准备

迎接

迎接准备;接站;致欢迎词;调整时间;首站沿途导游

入住酒店服务

协助行李员落实行李;办理住店手续;照顾行李入房;处理有关问题,落实店内用餐;安排叫早时间

商定行程

核对日程;修改日程;调整日程

参观游览服务

市容导游

市容特色和历史沿革介绍;经济文化概述

景点导游

景点导游词创作;典型景点讲解

购物、餐饮、娱乐服务

购物服务

介绍商品;合理安排购物时间;提供咨询服务

餐饮服务

团队内正餐服务;风味餐服务;计划内宴会服务

娱乐服务

欣赏性娱乐活动服务;参与性娱乐活动服务;计划内其他娱乐活动服务

旅游者个别要求处理

游客个别要求的处理

对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的个人要求助理

旅游活动安排的个别要求处理

游客要求自由活动、亲友随团活动;中途退团;修改旅游活动计划

游客投诉的处理

预防游客投诉;游客投诉的处理

特殊团队处理

儿童团队处理;老年团队处理;残障人士团队处理;宗教团队处理等

旅游事故处理

计划内事故处理

漏接、空接、错接,误机(车、船)处理;行李遗失处理等

计划外游客个人事故处理

游客丢失证件、钱物处理;游客走失处理;游客越轨言行处理

旅游安全事故处理

火灾事故处理;交通事故处理;治安事故处理等

导游才艺展示

导游才艺展示

民歌演唱、讲故事、语言游戏等

送团服务

送站

准备工作;离店服务;送别;离站

善后工作

整理团队票务;团队总结及全陪日志撰写;团队收尾工作

表1 《模拟导游》实训课程项目设置
第二,基于能力训练要求的模块式教学。
导游员是旅游接待工作的核心,他们是导游工作的主体,合格的导游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心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模拟导游》实训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先期开设了《导游业务》、《导游服务技巧》、《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由于具有先期基础理论课程的依托,在后期的实训课程中,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则是实训课程需要考虑的。《模拟导游》实训课程可以根据导游人员的能力展开专项的模块教学。

能力训练模块

导游交际能力

导游讲解能力

导游服务能力

个性才艺能力

训练内容

普通话以及外语训练;

语音语调语速训练;

欢迎词欢送词训练;

游客问题回答;

主客情景模拟

景点正确清楚生动灵活的导游语言训练;

导游体态语训练;

常用导游讲解方法和技巧训练;

实地景点模拟

实训室观摩职业导游服务;

利用实训室设置模拟场景训练;

主客情景模拟

实训室观摩导游服务;

实训室模拟主客情景

表2 《模拟导游》实训课程能力模块设置
    第三,合理设置考核标准。
    为达到实训项目化、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实训课程的考核指标设定要牢牢把握实训课程的课程目标来设计。考核指标要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侧重学生对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
    设定有三项主要的考核指标,其中技能考核侧重的是项目教学的实效,学生现场抽签的形式,实操项目要求;知识项目则是在题库里随机抽题现场考查;学习过程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小测试结果;其他项目是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是否有创新性的思考和即兴表演,或参加实训过程中与导游相关的竞赛和 比赛。

考核指标

技能

知识

学习过程

其他

权重

40%

30%

20%

10%

表3 《模拟导游》实训课程考核设置
第四,强化教师队伍的“双师型”建设。
《模拟导游》实训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以及紧密联系导游工作。因此,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导游从业经历和导游工作经验,而且工作范围全面覆盖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全程陪同导游人员以及海外领队这三大领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需要具备旅行社计划调度工作、旅行社项目经理等岗位的工作经验。
第五,组织并参加校内外导游大赛,加强校企沟通和合作。
导游大赛是展现导游能力和素养的舞台。积极组织并参加校内外导游大赛,不仅能够激励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还能通过竞赛形式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参加校外导游大赛,更加能够积累导游工作的“二手”经验,并让学生理解未来导游工作的高质、优秀的标准何在,提高学习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彭蝶飞:《就业导向的高职模拟导游课程开发及动态实施》,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一期.
[2]熊友平,钱晔:《高职类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改革初探》,科技信息,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祝晓春(1979.3--),女, 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内),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教学、旅游规划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