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探析

2015-10-10 0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危机干预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特殊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干预体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危机干预;体系
问题的提出: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不能自己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成为危机。目前多起各高校由于学生心理危机而导致的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在校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1】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学业压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存在大量潜在的心理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干预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总结、分析近年来笔者遇到的较为严重心理危机个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错综复杂的家庭情况导致学生情绪困扰严重
   高职高专的心理危机大学生中,家庭背景复杂,有些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据统计,高职学院的贫困生的比例约占18%左右,高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一些高职学生家庭贫困,在与家庭富裕的同学相比时,自卑感油然而生。有些学生来自特殊结构的家庭,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及情绪困扰,使得这些学生入学之初就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笔者曾经接待过一位患重度抑郁症的学生,因家境贫困,父母长年疏于孩子的沟通,采用较为粗暴的教育方式,这位学生从小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多年感到悲观、绝望,以至于入学之前就有较为严重的自杀倾向,就学期间校方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干预,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2、高考失利带来的焦虑、自卑心理危机
  高考的失利,一些学生对自身的智力、能力产生怀疑,引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想法,产生严重悲观的心理问题。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成绩严重下降。也有学生急于摆脱现状,终日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焦虑状态。笔者曾经接触一位从重点中学高考失利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他对现状不满又无力摆脱,整日长吁短叹、捶胸顿足,忧心忡忡,以至于无法进行正常的睡眠,严重影响在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人际交往受挫导致的心理危机
  人际交往是高职院校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孤僻,在交往中不被理解,担心同学对自己有意见,从而自我封闭,看似很正常,但有可能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有部分学生在人际冲突中,败下阵来,从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攻击情绪,对老师、同学甚至学校充满愤怒情绪,蕴藏着危机。笔者接待过一位较自我中心但又不善于沟通的学生,由于宿舍作息时间问题而与舍友发生冲突,扬言要与宿舍同学同归于尽,后在心理老师劝说之下打消念头。
4、恋爱失败导致的心理危机
  因为恋爱失败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我国的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对学生情感教育不够,许多学生在面对情感问题时,往往选择逃避,自我伤害等方式。笔者曾经接待过一位恋爱失败的女生,情绪低落,整日以泪洗面,完全自我否定,沉默消极,有自杀倾向。笔者在沟通疏导的同时,迅速联系系里,通过辅导员、家长、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多方开导、支持,使其逐步走出心理阴霾。
  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识别、干预需要多方领导、部门的共同合作,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危机干预体系势在必行,因此如何建立可操作性的危机干预体系,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危机干预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工作都在探讨、摸索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1、缺乏危机干预的可行性的具体计划
  尽管许多领导、教师、辅导员谈危机色变,但是大多数学校对于如何识别危机,正确应对危机以及调适危机后相关人员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明确计划。在危机袭来时,凭借原有的经验进行处理,有时候往往忽视了一些心理规律。还有相当部分的师生在历经危机过后担心心理问题暴露而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求帮助。
2、心理教育的影响力不够。
  尽管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多数班级都是大班授课,许多学生的个体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此外由于学校资源有限,目前只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接受心理辅导,更多数的学生无法接触到适合于自身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方法。
3、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制度
   目前高校尚未形成科学、规范可行的危机干预制度。因此各部门有必要联合起来,共同探讨适合于本校实际情况的危机干预体系。要使各部门对于危机干预中本部门在学生危机干预中的职责有清醒的把握和认识,在危机来袭时既做好本职工作,又能够有机配合。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危机干预体系
  危机干预项目至少包括危机识别和评估、危机干预过程、干预后效果评估和追踪。因此构建科学的危机干预体系,应兼顾危机的识别、干预、评估、追踪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协调。
1、全员动员,更新观念。
    要让全体师生认识到危机干预的重要性,认识到危机过后相关人员的心理调适也属于危机干预的范畴。通过系统的危机干预心理讲座使广大师生充分了解什么是危机,如何识别危机,危机来袭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遭遇危机之后积极寻求帮助等等。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预防危机的重要预防手段之一。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寻求生命的价值、生命安全教育、困境挫折应对教育等部分。【2】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健全和完善自身的人格。
2、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危机干预制度
  要建立从学生、辅导员、系部、心理咨询中心、学生管理部门四位一体、权责明确、分工合理、管理科学的危机干预制度。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在心理危机早期识别、干预中的作用,早发现,早预防。应结合学校的地理位置、学生管理部门具体情况以及学生构成等方面建立危机干预体系。在危机干预、评估、追踪的过程中,既分工明确又能够合理协调地发挥作用。
3、利用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宣传,加强师生互动
  心理健康公共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常识、团体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内容。应充分借助心理健康课程的平台,加强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 动中了解自己,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要让心理学的课程真正活起来而非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4、完善心理危机的学生干部评估机制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各班设立了心理委员,当前,朋辈心理互助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体系的新模式。通过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心理学生干部,在同学中以观察员,陪伴者的角色发挥作用,既可以组织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又可以针对问题学生开展危机后的评估工作。
5、心理咨询中心的技术支持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心理咨询中心在做好学生心理咨询个案的同时,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工作坊,如人际交往障碍治疗小组,提升自信工作坊、考试焦虑工作坊等,为问题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咨询中心的心理测试系统也可为心理危机的评估提供条件。
7、学生管理部门的协调及管理介入
   学生管理部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协调及管理的作用,可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在危机的识别、干预、评估、追踪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协调与管理。在危机事件过后及时总结、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利用多方面的学校管理职能,构建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等.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3):712.
[2]陶新华,周丽芳.试论以预防为重点开展高校危机干预工作.高校教育管理.2008(1)
[3]陈玲.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南方论刊·2012(2)
[4]马晓红.美国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管理探析——— 以两所美国高校为例.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37
[5]陈诣.高职院校危机干预工作浅析.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