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大连港集装箱空箱调运的理念分析

2015-08-14 08: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集装箱 空箱 调运
  一、大连港口空箱的现状分析
  2010年,大连港口的集装箱总的吞吐量高达150多万箱,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21.3%左右,2010年港口的总收入为2.09亿元,比09年增长了16.5%左右;但总经济利润却只比09年多了8%。究其原因,港口的集装箱调运空箱的成本因素难逃其责。因此,如何控制集装箱空箱调运的成本成为该港口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集装箱空箱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港口集装箱进出口的箱数和集装箱型号因素
  货源的季节性特征引起了货物运输呈现出季节性的差异,造成了货物流通量出现不均衡性。进出口箱目数以及箱型需求的不均衡造成了大量空箱在港口堆积待运。
  (二)港口的规模因素
  一个港口的发展基础就是是规模,港口规模影响到其进出本港船舶的等级和数量。
  (三)港口信息化的程度因素
  大连港目前还未实现实时监控集装箱码头,信息化的程度还较低,集装箱船舶的装卸货清单以及传递的速度慢,难以在第一时间安排好预到港的船只停靠泊和相关的作业计划。
  (四)港口的配套设施因素
  大连港无船舶用的重油及常用补给设施服务,这就造成了班轮公司在安排到大连港的船舶时,要计算好重油量及补给是否能维持到下一港口,这样一来大连港进出的船舶数量会相对减少,而航次的减少又会引起集装箱空箱的堆积,影响集装箱空箱的中转。
  三、措施与建议
  (一)完善大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高效率工作的前提,但如果完善了基础设施,却缺少操作熟练的工作人员,那么再先进的设备也就无济于事,所以,港口应做到抓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建设力争做到“两手抓”。
  (二)做好船舶靠、离泊计划
  当预计有大量靠港以及离港的船舶时,港口要做好准确的计划,佛则将会导致船舶在锚地等候的时间过长或着是没有办法离港,严重影响重、空箱的运输。因此,港口应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随时保持和船舶的联系,通过与船舶联系,可以获得船。通过经纬度、航转速以及航行风向等具体信息,以估测船舶的到港时间,并适当调整时间以及门吊、作业岸桥和运输设备的数量;其次,及时关注港口的天气,尤其是在天气状况转好时,要适当添加作业岸桥,以保证装卸任务的按时按质完成。
  (三)合理使用免费箱(Free-use Contai Ner)业务
  免费箱(Free-use Contai Ner)业务,指的是集装箱持有人提供自身所掌握的免费箱给用箱人使用的业务,并按照合同或协议把免费箱送达到约定的地点。合理使用免费箱业务不仅节省了新箱调运的高额成本,而且也调节了企业在装箱地集装箱箱源短缺以及企业的其他地方货源较为充裕的矛盾关系,降低了海上调运空箱的费用或者是租箱需要支付的费用。
  (四)做好空箱的及时中转
  大连港作为一个中转性的港口,堆存空箱的现象是必然发生的,在空箱到达港口的场地后,要做好集装箱空箱到港中转的时间、数量和不同箱型比例的推测工作,并及时向班轮企业反馈堆场的空集装箱堆存状况,和过多的集装箱空箱导致的重箱无堆存地点的情况,从而使船企业能够依照推测的本港及其他港的集装箱需求,在第一时间进行集装箱空箱的海上调运工作。
  (五)利用第三方调配服务系统
  对企业的集装箱进行合理调配,可以减少集装箱的空箱调运成本,这需要企业在软件以及硬件投入、人员的互相配合。和大规模船公司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在进行集装箱调配箱时受到人才、资金和规模上的制约,难以充分发挥资源规模的优势,若是企业亲自进行调配工作,成本一般很难抵消节约空箱调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中小型的班轮企业要选择中立的运输设备的管理企业进行集装箱调配。如此,对第三方企业界来说,因为可面向多家的班轮企业客户,可以进一步研发调配的系统,对硬件以及软件采购方面增加了投入;对支付了资金享受服务的企业而言,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变可变成本,与此同时也降低集装箱空箱海上调运成本。对于班轮企业来说,选择了可靠的第三方调配服务企业,参与企业集装箱空箱以及箱务管理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配模式,可改善公司的箱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较为可行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 牛素萍.中铁集装箱公司发展现代物流的探讨[J].铁道货运,2007,(9):43-45
  [2] 宋天生.战略联盟下的海运集装箱路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121-122
  [3] 吴迪.集装箱运输海外企业资金管理实务探讨——以中国海运巴西代理公司为例[J].水运管理,2010,32(7):26-28
  [4] 范玉红,蔡春花.北方沿海集装箱运输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4):166-169
  [5] 徐天芳,付健.内贸沿海集装箱运输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3):232-23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