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论析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视阈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

2015-07-02 13: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大学生;诚信
  【论文摘要】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价值追求。大学生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大学生诚信素养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同时提出要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仅是当代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目标一致的,而且也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达到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状态。在此过程中大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基地,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准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水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业。
一、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内涵对大学生诚信的基本要求
1.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要求大学生是诚信友爱的群体。传统意义上的“诚信”属于个人道德理想层次,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现代意义上的“诚信”是适用于市场经济的规则诚信。Www.lw881.com胡锦涛总书记对“诚信”的阐释则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它包含了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谅解、相互理解、相互信赖。这对于保持和谐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其前提是诚实守信的个体。如果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以诚实守信的品德待己待人,那么诚信就成为社会经常持久的行为方式。安定有序的生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有了保证。所以“诚实守信”作为个人品德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最需要的,也是现代社会所认可的基本价值。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诚信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也与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
2、和谐社会诚信道德风尚的形成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事业的不断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出现了较多的矛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最活跃、最富于变化的群体,大学生以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马克思理论的追随者、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者,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者等多种角色,在参与改革、稳定大局、协调处理不同利益关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解种种危机和矛盾,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时代的要求。所以,大学生不仅要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成为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还应具备优良的品德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以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带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大学生诚信素养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差距甚大
目前大学生们在诚信素养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让人十分担忧,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差距甚大。
1.在学习、作业、考试上。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如小论文、调查报告,均有不少学生通过抄袭、网上下载,粘贴复制,一篇作业几个小时就可搞定,甚至毕业论文三两个星期完成的同学也不少;考试作弊现象十分严重,作弊方法五花八门,根据某高校一次抽样调查,有39.1%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2.在就业方而提供虚假信息。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造假,如毕业生简历,或者更改成绩、或者添上干部、社团活动积极分子、或者弄出一堆英语、计算机、科研、社会实践的证书,还有各类奖状等等,欺骗用人单位。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扰乱了就业市场,导致不公平的竞争。
3.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最直接的就是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信用瓶颈”,甚至出现伪造虚假信息获取银行贷款、恶意逃款的严重失信行为。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言而无信、违纪违规、缺乏公德等现象比较普遍。_上述一系列行为是与大学生的形象与身份极不相称的。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转换的影响是根本原因。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发展及尚不完备的经济政治体制分不开的。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经历了社会的变迁和转型。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变,社会文化的日益繁荣、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在转变。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原有的计划经济规则失灵,而市场经济规则又缺位,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模糊化了,失去了约束人们行为的能力,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又尚未确立。人们的利益意识和自主意识逐渐觉醒,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导致了市场主体行为一度失控,失信行为在各个领域泛滥。

2.教育部门诚信表率作用的丧失是直接原因。教育领域历来被视为社会的一方净土,知识分子是社会良知的代表,更当以诚信为本。但是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上功利浮躁风气的影响使高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名气,也加入了制假造假的行列。如有些学校通过虚假材料获得科研项目;-一通过虚报人员和成果来获取重点学科和学位授予权。特别是学术造假现象十分严重,教材编写七拼八凑,论文抄袭剿窃,有校如此,怎能担当诚信教育重任?有教如此,怎能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高校造假、学者造假现象严重败坏了教育的声誉,令知识分子斯文扫地,也直接导致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下降。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是内在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修养的主要渠道。但大学生诚信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手段和方法的僵化,教书与育人的背离、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道德教育难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诚信教育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也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积累过程。许多学校在课堂教育的同时未将诚信教育贯穿在大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
4.信用制度建立缓慢,法制建设不健全是制度原因。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必然。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还相当落后,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而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对于个人、企业的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惩戒机制。所以在经济生活中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得不到社会的鼓励和奖励,失信一方风险小,成本低,代价少,导致一些人和企业不去维护和珍惜自身的信用。在高校,自律性强、诚实守信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扬,而对那些不讲诚信,投机取巧的行为也没有给予道德谴责和纪律处分,不足以引起学生重视,使得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止。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经过了2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有的甚至矛盾突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就是这样一种道德病态,它不仅扭曲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灵,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提出来的。高校作为培养教育大学生的基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
1.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诚信”社会环境。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是与整个社会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无序有着密切的联系。重建诚信的根本途径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制度。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一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这就是说,人们的道德观念,如诚信观念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生产关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因此,有什么样的交往关系和交换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诚信和信用本质上不过是其经济关系、制度、规则的道德形态。只有建立完备的市场体制和市场规则,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和合同关系便可在信用和契约的基础上展开,社会信用体系才能得以重建,人们的诚信道德才可以恢复。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要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高校诚信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既要继承中华民族诚信做人的优良传统,又要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社会认可的基本价值观念,还要反映体现时代特点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等。使他们成为合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全面和谐的人。
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要将诚信素质的培养贯穿在大学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依托校园网、广播台、校园报刊杂志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诚信为修身之本,立业之基,开展“诚信班级”“诚信考场”“诚信贷款”等活动,组织系列讲座,阐明现代社会诚信是人际交往和事业合作的通行证,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无形资产”。营造一个“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通过这种环境的熏陶,使大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诚信锻炼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和习惯,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加强高校师德教育,提高育人水平。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方面不仅是传导者,更是表率和榜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思想道德水平、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育人的效果。不仅是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带头讲诚信,实事求是,将城实守信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教师良好的道德教化和人格力量感染大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约2000万人,这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腾飞,高校及全社会要将它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实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