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心理障碍;成因;措施;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自卑心理、畏难心理、厌学心理、急于求成心理等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现象的心理机制及深层原因:错误的语言习得认识;挫败感的持续强化;错误方法的持续强化;缺少化解渠道。提出了排解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措施:夯实基础,恢复学生的自信心;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改进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等,以寻找解决英语学习困难这一问题的新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也进一步深人。现代教学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的学习观,发展到既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又强调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效益的整体教育观。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准确把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类型并加以排解,有必要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分类统计,来探究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种种表现和深层原因,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避免和消除心理障碍,以寻求解决英语学习困难这一问题的新途径。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收发
调查对象均为河北农业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非英语专业学生,共计5个自然班,130名学生。为了真实有效,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发放,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92.3%,回收问卷100%有效。WWw.133229.CoM根据这些问卷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为了尽量准确调查出不同水平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心里障碍类型,问卷以学生最近一次考试成绩为依据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
二、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表明,120人中有115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学习心理障碍,占总人数的95.8%,不存在学习心理障碍的仅为4.2%。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障碍。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存在的心理障碍程度及主要类型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存在两种以上心理障碍。在各类型障碍中,有35人存在自卑心理,所占比例为29.2%;48人存在畏难心理,所占比例为40%;35人存在厌学心理,所占比例为29.2%;65人存在急于求成心理,所占比例为54.2%;10人为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比如骄傲心理,所占比例为8%。
(一)急于求成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54.2%的人在外语学习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所占比例最高,而且高、中、低三个水平中该项比例均超过50%。这一现象说明包括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多数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困难性、复杂性、长期性有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急于求成,希望只花很少的力气就能很快收到成效。实际上,外语学习是掌握一种新语言的过程,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学生把外语学习看得过于简单,在学习新语言陷人困境时,便产生急躁情绪,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想学好又怕吃苦的心理矛盾。事实上,在学习外语时,由于处在全新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语言学习者要克服记忆单词的枯燥、语法规则的复杂多变、听力练习的单调重复等诸多困难。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习得观念,充分认识到速成不适用于语言学习,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二)自卑心理
在本次调查中,平均29.2%的人存在自卑心理,其中在高水平学习者中仅为2.9%,中水平学习者中为31.7%,低水平学习者中为60%。这表明水平越低的学生自卑心理越强。由于学习基础差,加之个人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即使努力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于是形成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偏向于自我贬低的自我评价障碍,即正确认识自己的困难,主要特点是缺乏自信,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遇难而退。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便觉得自己天资不如别人,甚至自暴自弃,结果导致学习行为退缩,学习效率降低,以致引起恶性循环。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自卑感,一般表现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和否定。“我不行”、“我的口语不行”、“我的听力不行”、“我的发音很差”、“我学不好英语”等,这是当前在一大部分学生中相当流行的自我评价。事实上,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而这些学生则习惯于贬低自己的这种能力。自卑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相当深刻和广泛的。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意志。这种自我贬低的心理如不克服,就会转变成为自我抑制、自我挫败的心理机制,产生畏缩不前、消极被动的心理,他们就会过多地注意自己的弱点,过多地考虑“学不好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一个胆怯地认为自己不能学好外语的学生,必定缺乏学好外语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恢复信心。
(三)畏难心理
在本次调查中,畏难心理平均所占比例为40%,仅次于急于求成心理,说明很多学生普遍感觉外语学习难度较大。同自卑心理一样,畏难心理也呈现出水平越低的学生畏难心理越强的特点,在高水平学习者中为14.3%,中水平学习者中为41.7%,低水平学习声者中为72%。这也表明在中低水平学习者中,畏难心理普遍较强烈,大部分人处于不进则退的窘境。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因听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外语难学,单词不好记,语法不好学,故采取弃而不听的态度,而干其他事情。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是因为中学的外语基础没打好,主要担心自己的外语基础差,听不懂老师用外语讲课,无法消化和吸收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学习内容,所以产生了畏难心理,越不愿学,成绩就越差,就越丧失信心,由此产生了恶性循环。另外,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也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障碍重重。学生碰到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或考试受挫,就会退下阵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的念头。针对畏难心理,教师要注重学生外语基础的夯实,训练基本功,做到熟能生巧。
(四)厌学心理
在本次调查中,厌学心理平均所占比例为29.2%,与自卑心理所占比例持平。但在高水平学习者中不存在厌学心理,所占比例为0%,中水平学习者中为25%,低水平学习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0%。这表明低水平学习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厌学情绪最为强烈,加之由于教师的自身素乓,最容易对这部分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学生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反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产生反感、厌学的心理,最终自暴自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部分学生最需要关心、帮助。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成因较复杂,根本上说是自信心的缺失。自信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每个人个性心理的特点之一,它是指每个人在对待自身态度方面的一种性格特点。苏联心理学家塞尔金娜曾指出,能力的形成和顺利发展受个人性格所制约,其中包括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自信。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的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是人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在思想品德和学业的成就确实能起到一种强有力的动力作用。要想排除个人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或障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就必须对障碍形成的原因透彻了解。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一)错误的语言习得认识
语言习得有其自身规律,若认识不到,必然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克服本土的语言习惯,建立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习惯的建立与改变是要经过反复训练的。在此过程中,要付出努力,会遇到挫折,当然也难免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和焦虑。学生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常常希望有某种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毫不费力地学会英语。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之下,往往热衷于寻找学习方法,寻找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但真正转化为行动的少,或一遇到困难就会气馁而停止努力,又继续寻找新的“更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二)挫败感的持续强化
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基础的好坏往往决定了能否进一步提高。很多大学生由于种种因素,在小学、中学时英语基础没有打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一直都困扰着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挫败感持续强化,经历多次失败后,产生自卑感,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动力。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认识、领悟到英语学习困难源于自己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错误的主观判断和确定学习目标的期望值过高,只看到表面的努力不够,于是总是认为自己学不了英语。
(三)错误方法的持续强化
一些传统的英语学习办法,如单纯背单词、哑吧英语等,因初学时有一定的效果,就被逐渐地固定下来。到了大学以后,大学英语教育要求包括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既强调听说能力,又强调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原有的方法已无法适应大学英语学习,学生成绩逐渐下降,由此产生焦虑。由于没有认识到是英语学习方法存在问题,而错误地认为学习不够努力,不断强化错误的学习方式,导致焦虑不断加重,效率越来越差,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有的走向反面,逃避英语学习。
(四)缺少化解渠道
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基础差、方法不当等种种原因,导致英语学习遇到了困难,而又不愿与老师沟通,加之,某些教师因为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尊重,使学生厌烦。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便开始回避学习英语,或一学习英语就感到不舒服、头痛,为自己找理由。有的学生还可能是中小学期间某个英语教师的批评、偏见等因素,产生逆反厌学心理,一直到大学都没有及时化解,而影响对大学老师的认知和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排解措施
(一)夯实基础,恢复学生的自信心
语言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基础的重要性,解决心理障碍问题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基础问题。由于英语学习困难形成因素的复杂性与持久性,不论是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英语学习困难的克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仅仅依靠“说教”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先通过学生自身反复的实践或练习,从易到难,夯实基础,从对英语能力的一般要求逐渐过渡到较高要求或是最后过渡到更高要求,逐步恢复学生的自信心,慢慢克服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从而使之发挥自身的潜能。
(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精心设计,因材施教。所谓差异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人们之间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外语教学上,即每个人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总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总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能力总有高有低。为了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愉快。对学习基础不好,接受能力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热情帮助,循循善诱,使之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抛弃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明确只要主观努力,方法得当就能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建立自信,形成学习的良好动机,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同时,要给予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可在教学中采用分步教学、分层教学,适当降低学习要求,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努力的信心。自卑的学生往往存在着较强的消极心理,但同时也存在着微弱的积极因素,任何人都有长处,只要教师仔细、深人地挖掘,就不难在其身上找到闪光点。挖掘闪光点,扬其所长的过程,就是启发进步,补偿自己的过程,也是让他们克服自卑、胆怯心理,树立自信的过程。
(三)改进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点,作为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都是有潜能的,可改变的,愿意上进的,通过别人帮助及自身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去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超越。英语教师首要的就是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质,不因他们一时的失误和挫折便丧失对他们教育的信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自信、积极学习氛围的设计和调整,来克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各种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