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大学教师 教学能力 研究评述
论文摘要:从教学能力的结构、、教学能力的水平、影响教学能力的因素以及教学能力的开发四个方面,对我国有关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加以分析论述,提出若干思考与展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的教学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受到了多方关注。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大学教学的关键因素,研究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目前相关研究,并加以分析、论述和展望,希望能促进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发展。
一、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
1.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
在关于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中,关注得最多、研究得最深人的就是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从有关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角度有微观和宏观两种。微观研究单独讨论教学能力;宏观研究则是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放置于更宏观的概念下进行讨论。如储召红将教学能力和动力、观念、知识并归于高校教师的教学素质中;纂珊珊在教学学术的概念中探讨教学能力,认为教学学术由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构成;章坤则认为,教学能力应该包含在教育能力之中。
从内容上看,学者们主要从大学教师特征、学科视角、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讨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问题。WWW.133229.COm余承海等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智力基础(分析、批判、创造、实践思维)出发,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七因素。秦小智则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谈教学能力的构成。还有些学者将教学过程分阶段,从不同阶段中提取大学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如储召红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由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构成。
2.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研究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如何是研究者们热切关注的问题。他们多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来反映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对象既有教师也有学生。
调查研究结果反映出当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偏低,表现在:基本的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缺乏以及教学组织能力不足。充分说明了学历高低和教学能力并不是必然的正相关,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巫待提高,同时也向大学教师的选拔和在职培训发展工作发出了警示。
3.影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因素的研究
研究者大多从客观、主观及历史三个维度来探寻影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认为影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造成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客观上大学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训练。目前,教师教育体系只负责高中及以下学校师资的培养,大学师资并无相应的教师教育机构来培养。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刚脱离了学生的身份,只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走上大学讲台。他们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门的教学实践锻炼。
(2)主观上对大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重视不够。这既有评价体系的严重偏颇,也有学校管理者的不重视,还有理论界的职责。目前教师评价制度依然偏向于科研,这导致许多大学教师轻教学、重科研的倾向明显;许多高校更关注教师学历的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他们教学能力的提升;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对教学的重视不够,对教学投人不足;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严重滞后。
(3)影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历史原因。秦小智指出,过去苏联盛行的看法是大学教师只需要有学问,不必学习教育科学;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顺理成章地可以当好教师。这些看法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大学教师教学的观念。
4.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开发的研究
(1)具体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开发策略。一是反思性观察模式。通过反思性观察实践激发大学教师的主体性,让其置身于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中,从这些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同时结合有效的反馈和及时的评价。二是微格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大学教师的正确教学思想,通过对教师适当介绍和渗透当代认知学习理论与方法,以促进教师对“导人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深入理解和运用的自觉性。
(2)系统化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开发策略。从观念层面、培训层面和教师层面分别着手。宏观上,树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观念和原则;中观上,职位准人、岗前培训和在岗培养三管齐下,校本培训采取学校整体培训与院系具体培养相结合;微观上,大学教师自我建构与完善教学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另一种思路是从非教学干预和教学干预开发大学教师教学能力。非教学类干预策略主要从创造公正、自由、高效、激励的大学教学环境人手;而教学类干预策略重在教学培训,包括核心、校本、反思、电子绩效四种培训模式的选择和建立教师培训运行保障机制等。
二、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评述
1.已有研究的价值
研究者们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论述得比较深人,细化了教学能力的构成;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有比较深刻的探讨;针对目前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偏低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这些研究推动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2.存在的问题
(1)研究论文数量偏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这类研究论文的数量偏少,而且从时间上看,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大学教师教学能力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较多采用理论性研究,如用哲学思辨探索构建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没有实证性数据支持;开发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也尚在理念构建阶段,没有相应的行动研究支持。
(2)研究出发点单一。研究者都是为了提高大学教学质量而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忽略了教师发展与学生需求这两个因素。因此,在讨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中,既没有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进行构建;也没有从教师的个人成长以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阶段性规律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在讨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开发时,着眼点并不是从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而是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这样,大学教师与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可能会导致研究的操作性与针对性减弱。
(3)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分析尚不深人。研究者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但这个结论还缺乏实证依据。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并不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它影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及努力程度,甚至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学效果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什么样的教学最能激发大学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等,都是目前尚未深人研究的问题。
(4)研究主体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研究者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这个概念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论述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包含了知识、动力等因素;但有的学者又将教学能力抽离出来,与知识、动力等其他因素共同构成一个更宏观的概念。以致在一些论文中,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概念的内涵与其他,如教学学术、教育能力等概念的内涵有所交叉。
研究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现象。一些论文并没有特别区分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些研究者构建出来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同样也适用于中学教师,开发策略也是如此。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学存在巨大差别,大学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到学生特征、教学规律等都不同于中学的教学,因此,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一定有所不同,提高的途径也不尽相同。
三、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展望
1.从促进大学教师发展这一目的出发
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更是为了促进大学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发展。当下,教学研究的角度多为课程教学论理论研究或是具体学科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介绍;而教师发展研究着重于宏观层面上理念、政策的研究和技术层面上教师评价、培训的研究;教学能力研究则属于教师心理研究范畴。这些都是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研究范式,这样的研究不能获得太多来自非研究此专题的大学教师的认同感。应当明确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动机是为了保障每个大学教师的自身与职业发展,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研究者与相关人员对此专题研究的关注。
2.朝着专门化方向发展
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多地从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专业性,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对大学教师的反作用力以及大学教师特征来考虑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构建专门针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另外,学校类型、学科类型的不同,所培养的人才要求也不同,因此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也相应有所不同。
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将朝着更专门的学科、学校类型方向建构细致的教学能力结构,这样可以方便每名大学教师针对自己所在学校和所授科目,定位相关的具体能力要求。
3.开发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系统
衡量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有两种思路:一是开发多元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系统,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自我教学反思、教学组评价,使大学教师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二是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动态地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发展、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为指标,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
4.从大学教师需求入手
让内在的驱动力带动外在的行动,让大学教师先产生想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未来的开发策略从大学教师心理、大学教师发展出发,从满足大学教师需求着手,而不是独立于大学教师,站在高处指挥大学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