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方式路径

2015-07-28 18: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伟大的中华儿女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齐头并进,世界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我国文化阵线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文化继承、传播、发展的重要任务。所谓文化,《辞海》中是这样界定的:“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突出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讲究格物、致知、诚信、仁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积极入世,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张岱年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合一四个方面。他认为,《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厚德载物”就像中华民族一样能够海纳百川、胸怀宽广。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优秀的文化一样,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在特定的地域形成的,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因此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不断弘扬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价值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齐头并进,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快速地发展着,同时,我们的社会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种不同的思想在激荡,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这都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然而,当今的学生们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对美国大片、韩剧、日本动漫的了解与喜爱程度远远高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他们吃着西式的快餐,穿着国外的名牌衣服,用着国外名牌的电子产品,却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经典的典故一无所知,他们不以此为耻,反而觉得自己很时尚。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感,诚信意识丢失,缺乏礼貌与教养,过于关注眼前与现实,急功近利,这些都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明礼诚信”等传统美德相背离。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十分有必要向全体学生普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自身美德与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期间国内各民族政权都有过纷争、争霸、独立、分裂,但是每一次分裂的最后,都形成了长时间的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孕育着统一的国家意识、独立意识,任何外来的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统一的步伐。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奉献成为我们至今都崇拜的楷模。精忠报国的典故已经深入人心,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则体现出崇高的国家意识与民族精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英雄人物无不激励着我们的爱国情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与品格
  当今的校园,显然已经不是单纯的净土了,功利主义横行,现实主义当头,人文精神已经失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给予学生正确的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国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典故:诸葛亮在《戒子篇》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论语》中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传统文化中所反映的明礼诚信、勤俭节约、礼貌待人、博爱慎独等传统美德无不对培养当今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与品格起着积极而巨大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
  传统文化能否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传统文化需要一批掌握我国渊博传统文化的教师,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习与培训,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讲授,结合自学,从而形成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时,也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乐于奉献,艰苦奋斗,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面对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大传统文化的讲授范围,通过各种学科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从当前来看,高校的两课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为主要内容,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少之又少的。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两课结合起来,不仅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培养高尚品德。事实上, 除了“两课”外,我们应该在一些适当的学科中常态化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水滴石穿,贵在持之以恒。我们在适当的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就进行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通过各种方式,使我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创造机会,举办学术论坛,聘请国内的一些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的名家学者来举办讲座,启迪学生的思想,点拨学生的思维,通过学术活动的影响,通过大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更加关注我国传统文化,更加喜欢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各学校应该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的相关学生活动,通过鲜活的活动来解决课上传统教育枯燥无味的问题。比如可以借助 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广泛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开展读书活动节等方式来让学生有更多地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和了解传统文化;通过组织学生去学校所在城市的古代遗迹和名胜古迹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切身的体会比上几次课要有效得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和教育途径。我们一定要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吴寿松.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J].高教论坛,2005(03).
  [3]陈亮,尹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功效[J].鸡西大学学报,2006(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