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会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相关探讨

2015-07-28 18: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审专业;教学现状;对策
  一、高职院校会审专业的教学现状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会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会审专业的特点来大力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会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高职会计与审计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专业发展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的导向不明。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会计、审计教育理应区别于本科教育,重心应放在操作能力的培养上。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会审专业课程时缺乏针对性,职业性和专业性不强,从而导致专业发展定位与培养目标没有有机地衔接,因而难以培养出理论知识过硬、实际操作水平高的毕业生。高职人才应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而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就是综合素质过硬、能独当一面的财务主管或财务骨干,由于本科生的“看不上”、中专生的“拿不起”而正好解决高职生的就业问题。
  2.课程与培养年限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论证。一方面由于专业发展定位不准而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一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照抄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是闭门造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设置倒挂,没有一个很科学的层层递进的课程模块。另一方面是在培养年限上打折扣,学生理论和实训学习过少,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高职学生虽说学制是3年,但很多高职院校实行的都是“2+1”的教学模式,也就是2年校内、1年校外。实际上学生在校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2年,最后1年说好听点是校外实习,实际上是“放羊”。因为学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场所,而学生又因为种种局限,靠一己之力很难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所以,学生的最后1年要么是在上“专升本”的培训班,要么是在从事和会计与审计根本就不相干的其他工作。
  3.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必要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学生很多,一个班将近70个学生,很多会计、审计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认为会审专业属于投入小、见效快的专业,能写写算算就可以当会计了,所以对会计、审计实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目前的会计、审计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电算化模拟操作上,不仅在模拟实训的时间上不能保证,实训的内容也很单一,仅仅侧重于企业日常核算的处理。要想真正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会计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是空谈就能实现的,需要一套先进、科学、完整的试验实训体系做保证才行。
  4.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战略合作眼光。好多高职院校的会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上都没有取得真正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五点:一是财务重地,闲人免进。因为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会计工作的技术性、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员有限等原因,一般企业都不接受校企合作,所以学校很难找到足够的愿意接纳学生实习的合适的深度合作的企业。二是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科技开发、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的办学体系,无法满足真正意义上校企合作的要求。三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容易导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四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不足。五是教师的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惯性和惰性,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社会需求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
  5.师资队伍亟待建设,尤其是缺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等都要依靠教师。因此,建设一支“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再者,高职教育本身就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岗位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会计、审计工作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又很高,所以,讲授会计、审计课程的教师理应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但是,目前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会计、审计专业教师从来就没有从事过会计、审计工作,有的教师甚至都没有去财务处、审计处工作或实习过。另外,在高职院校中,会审专业聘请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偏低,这使得校内的专职教师与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接触较少,实践知识更新的速度受到了影响。
  二、对高职院校会审专业教学的对策探析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究,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师资建设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探索符合高职会审专业特色的教改模式。
  1.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年限要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课程设计不应闭门造车,应结合社会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进行。首先,要把社会需求转化到高职课程设计中来。应根据市场要求做好课程设置,使学生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参与课程设计方应多元化。课程设计应邀请相关部门,如企业总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上级教育部门等共同制定,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在课程设计中,应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生与劳动者、学校与社会的界限。课程内容的安排应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要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计,提倡学生的动手能力从知识本位走出来。
  2.加大实训投入力度,真正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要想有效解决高职会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就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尤其是要寻找到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具有共识的、有较强的培训和管理能力的深度合作企业,只有通过深入开展真正的校企合作,才能保证 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教育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应将会计模拟实训作为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使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和中小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活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将会计、审计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校内会计、审计综合实训基地,并综合运用其他校内实训室如经济贸易、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实训室,实行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单证模拟实训、税收实训、手工和电算化综合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毕业前全真职业环境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校外会计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供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任兼职指导教师。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应该是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最佳选择。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有较深理论的人才。要想实现会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要大力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会审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将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审计实际工作岗位知识结合起来。所以,从事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既要能讲,又要能干;既是理论专家,又是实验实训教学的指导人;既要当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又要成为教研领域的探索者;既要当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又要成为本行业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的探索者。因此,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要不断提高专任教师中具备真正“双师”资格的教师和有企业丰富经历且有较深的知识理论水平教师的比例,同时,使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能够满足教学实施的需求。对于老教师,要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因为会计、审计准则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于年轻教师,尤其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必须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或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通过挂职锻炼、顶岗实训、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从教素质。外聘会计、审计教师时要注意其是否有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经历,能否真正胜任会计、审计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最好可以外聘正从事会计、审计行业的专业人才,这样既便于丰富在校的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又能解决实践操作课程的教学需要。
  4.加大科研奖励力度,鼓励教师搞科研,并在职称评审上体现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价值。高职院校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少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所以,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在高层次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很少,承担的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也比较少。要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要在高职院校教授职称评审上做出相应调整,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授职称评定时跟普通高校一样,看重的只是教师的学历学位和科研成果,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价值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支持教师逐步实现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要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审计实验和实训室的建设,积极参与各级财政机构和会计学会组织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要给教师提供参与上市公司、各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改革和审计活动的机会。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按需培养,是时代给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要想顺利实现高职会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会计、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课堂教学、校内实训、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来加强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俚.高职院校会审专业师资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2,(16).
  [2]吴万盛,童莉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4).
  [3]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1,(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