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对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化程度的要求逐渐提高。作为师范生,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成为一门必修课。但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教育学教材不满意,且普遍认为,教育学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更新较慢;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兴趣,厌学现象严重。所以,只有通过分析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改进课堂教学不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师范生对教育学知识的需求。
一、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1]也是一门研究“人”的教育与发展,探究人类智慧的学问。所以教育学不仅是高等师范生的基础课,更是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要求高等师范教育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养成”,给予学生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养成。杜威曾经指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实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2]所以,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情境又不像生活情景那样具有随意性,所以课堂教学要保持它的严谨性,即高于生活。理想状态的课堂教学可以在教育学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过程中得到体现。
良好的课程目标的设置是对学科、学生、社会进行综合研究的过程,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的特征,打破了传统的“统一”模式,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应用四个方面。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理论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理想的课堂教学内容兼顾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即意味着教师在规划具体的课堂工作时,有着创造的可能性,可以“不必为了保证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而在课程中提供有局限的、指令性的学习经验”。[3]课堂教学涉及“怎样教”的问题,课堂教育学理论讲授与学生教育实践灵活多样的结合,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增强课堂活力,不仅调动了学生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令人感到困惑,课堂教学质量也令人担忧。目前,教育学课堂教学并不受学生喜欢,表现为:满堂灌,照本宣科,“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上课不注意听讲,听课率低下;对老师的提问不认真思考,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待课后作业应付了事,不讲质量;教育学教师的热情减退等。
(一)教育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现状
对教育学基本知识目标的清晰度情况,调查显示:所有的教师和多数学生都认为教师确立了使学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知识的目标。由此看出,学生对教育学课堂教学基本知识目标的认识不够明确,即对学生教学的内化程度不够。
对教育学课堂教学基本能力而言,它的基本构成包括备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和组织能力等,明确教育学基本能力的目标,对于师范生教育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针对性。但是有95.6%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明确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所以,教育学课堂教学能力目标的不确定性成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发展阻滞的关键因素。
(二)教育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现状
教育学课堂教学内容出现了严重不平衡,即所呈现的理论知识过多,实践知识过少的现象,多数学生认为教育学基本理论内容偏多,认为教学中呈现的教育学实践性信息和活动偏少;部分教师也认为自己提供的实践性信息和活动偏少,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缺乏影响了师范生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升华,不能使原有理论得到充分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方法的基本现状
课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手段单一。虽然教育学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但静观教育学课堂教学,就不难发现,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行为特征仍然非常明显。单调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显得更加枯燥。
即使科技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便捷,但由于不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扩大应有的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反而使学生更加厌烦课堂教学。
(四)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现状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没有严格遵循“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理论”的规律。多数学生都认为教师没有按照这个过程开展教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大多终止于教育实践,缺乏对原有理论的反思,“工匠师傅并不用理论为难他们的学徒,而是一开始就让他们做实际的工作,于是他们从锻造学习锻造,从雕刻学习雕刻,从做油漆学习做油漆”[4],所以教育学也应该在实践中成长。
教学“双主体”功能发挥失衡,缺少教与学的互动,造成了师范生教育学学习依赖性强,主动参与教育学学习的积极性差,厌学情绪明显。
三、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其理想状态差距的存在,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为了提升教育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针对教育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合理定位教育学课堂教学的课程目标
教育学是培养教师教育学素养的专门课程,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反映教师这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方面的要求;只有明确的、清晰的、具体的课程目标才能对教育实践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为师生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向。教育学课程目标的设定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和争当一名好教师的热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和探索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兼顾“师德、理论、技能”[5]三项内容。
(二)适当更新教育学教学的课程内容
学生对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传统的教育学教学内容多为“远离生活,忽视生活”,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讲授的内容应该与
时代发展紧密联系,信息量不仅要大,更要真实和新颖。
课程内容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成败,所以教育学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立足于教育学改革的热点和前沿,大量搜集国内外有关教育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并且精选和裁剪教学内容,根据教育学课程的要求开设选修课,以激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钻研精神。
(三)优化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动态的最优模式的组合体系,要灵活选择和应用。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完善传统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包括重新组织讲授体系,合理分配学时,梳理教育学基本理论脉络,还要尽量避开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反复论证;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采用理论教学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讨论式、互动教学法等,根据学生、学科和教师的特点,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教育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因为课堂教学有固定的空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精讲和演练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激发师范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不仅增加了课堂活跃的气氛,也增加了教学演练的机会。
(四)及时调整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重心
有效的教育学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双主体”功能充分、自由、和谐发挥的基础之上的。然而,长期以来,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功能,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不仅使课堂缺乏活力,而且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空间萎缩。只有转变教学过程的重心,重视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学向差异性教学转变,才能符合时代对多样化人才的要求。
教育学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转变思维观念,能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还具有情感性,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由研究的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对实验教学的不断加工,越来越明显的证明,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6]。所以,如果教学的活动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那么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体验知识,发展能力。
(五)有效改革教育学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对教育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包括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在学生登台试讲、多媒体展示或者微格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有批评和指导,更要有鼓励和赞赏。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指导学生实践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评价同时也具有双向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评,在民主平等的互动中共同进步。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手段对教学实施起着重要的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良好的教育学教学评价机制能引导教育学课堂教学各因素良性发展,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师范生的教育学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教育学课堂教学作为培养教育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教育学课堂教学质量对师范生教育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教育学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对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利因素,研究这些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成为当前必然要突破的课题。
笔者试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过程等的改进,实现教育学课堂教学中教材、生活及实践三者之间的平衡,最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培养教学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获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彦才,郭翠菊.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7~40.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
[4]夸美纽斯著,任钟印译.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郭翠菊.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6]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17.
作者简介:
尹伟伟(1982- ),女,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