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结合透视学与解剖学探究人自身的结构的教育策

2015-07-28 18: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结构在一般人的认识当中是看到物体表面上的一种可视现象,而不去分析表面背后隐藏的内在骨骼关键所在。它的存在决定了表面的形状。所以说那个隐藏在表面的后面(物体内部存在)才是物体形状上最实质性的东西。
  结构的内在关系
  结构从字面上看一般人会认为是组成物体的上、中、下等几大块实物的存在组合。用我们最熟悉的人体来作比喻:上面是头部,中间是胸腔,上肢和腹部,臀部下面是下肢部分。那么两个部分之间是怎么样的链接法呢? 现在来分析一下它的关键所在。第一,每一个事物都有形体,而形体的核心是隐藏在内部而不容易被看见的。第二,他又是物体的核心和关键部位,因为没有核心外表会失去存在的依据。第三,它有自己的生命规律,是事物生成的原本体。例如,一粒种子被埋进土里,在适宜的环境里面土壤、温度、湿度、氧气都很适中,它的生命体从内部开始蠕动,汲取营养,有秩序,有规律慢慢地产生新的细胞,再慢慢的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在此同时胚轴的细胞迅速生长冲出地面形成了茎部和叶部,随着茎叶的生长,小树一天天长大,树根深深地扎根于大地默默吸收土地里的水分和营养,树干担负起运输的职责及时地将养分输送到叶子,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通过光合作用后叶子本身可产生氧气并且在释放氧气的同时再将合成的养分输送到被叶子簇拥的花朵中,花朵伸开美丽的花瓣吐露出芬芳的花蕊,引来蝴蝶及蜜蜂采蜜,被采过蜜的花粉在受精的情况下而产生(果核),果核慢慢生长结成甜蜜的果实,而果实内又有坚硬的果核,当已经成熟的果子坠落于地面或被小鸟啄食后果核被抛在地面时,风吹过后被埋于土地,它又开始了生命的历程,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因此当一个事物产生时,它是一系列的生命工程,演变、成长直到结果最后才有了表面的结构,所以当你在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当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物体的形状,但如果只注意物体的表面形体不知其内部事物形成精神所在的话,想要表现出它的内部精神时,那是很难做得很好的。
  结构的外在关系
  一个事物从产生—生长—成型其过程是有规律和时间上受限制的,上面已经论述了内部结构的重要意义,表面结构它却是依附于内在而又把内在的实质得以现象化-可视化-依据化-结果化的具体显现。
  第一,外表一般是指可视的用肉眼可以看到的部分,被可视的部分如果是自然生成的事物比如人、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等等他们的表面是起伏跌宕、平滑、柔和、粗糙或是细腻等都显得很自然,因为活生生的生命的生成时是带有感情而且是在复杂的环境里并且需要漫长的成长过程。比如人有血有肉,他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而又发育在母体内经过10个月的生长而成的。在此之前精卵的结合并非容易,首先两个相爱身体健康的男女,做爱后精卵相结合才是生命产生的第一步。可见从内部的成长到外部可以得以呈现为止,需要一个漫长的爱的浇灌过程。爱是最最基本的条件。其次是时间(机会——环境——营养条件)在这个生命的生成中“爱”起始至终至关重要。而爱又是广义的它是指对自然环境、生命、动植物、同事亲人以及生活用品的“爱”以至于勤俭节约等等都是属于“爱”的范围。它对于一个有爱心的人来讲“爱”(关心、爱护)是和生命同在的至关重要的存在。通常在表现人物的时候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可以观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性格的内向、开朗、表情的犹豫、哀伤、喜悦等等都能从人物的外在表情以及现状和行动举止上观察出来。而这也是爱的结果的另一层表面外在反映。假如一个被双亲深爱的孩子或是被丈夫深爱的妻子她们的脸上闪耀的是喜悦、自信、幸福的神气。因此所谓的外因是内因之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化的产物不断被人类制造出来,东西也越来越多。但它们的造型是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通过生产和加工后所呈现的外形。特点性能也各不相同外表产生了直线、转折、平整的表面以及有规律的凹陷和凸起而所有这些外在形状又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下,经过实际的调查、丈量、设计是在切合人体工程学的合理要求下被制造出来的。成为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品,其表面的下面也包含了被使用材质的性质、特征、性能以及人类所赋予的精神特征,比如杨树和松树的坚硬度不同其表面光滑度也有所不同,被制造成品后其效果显而易见也会有所差别,再加之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如果没有良好的水分,养料,精心的培育,修剪,材质的质量也会大大的减退,那么成品的质量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精心的培育就等于爱心。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而是对整个社会和所有事物的“关爱”这就很容易被理解的了。因此外在结构的本质也是由内部成长来组成和烘托的。
  结构的意义
  每个物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在本质和外形特征的区别,因此我们依据所看到的表面形状,就可以加以区分具有不同名称的不同事物,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即使是相同的事物也有明显特征的不同,我们平时所说的千人千面,百人百姓也是这个道理,就连双胞胎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十分相似的,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达到表面的外在以及内面性格上百分之百的相同。现在我们知道了相同的人物是不存在了,那么有人说被人工制造的事物比如建筑物、碗、桌子、椅子、汽车等它们中间有没有百分之百相同的物质呢?答案是没有。原因在于第一,所用原材料是不同的,即使是使用同一棵树的材料,比如做椅子时所用的是这棵树的根部是坚实的部位,它被用在前面的左腿,而前面的右腿即使也是用这棵树的根部那么也肯定是另外一块木头,更不可能是同一块木头。再加之它的组成是由(椅腿、椅背、椅面)等等组成。第二,一个物质所占有的空间不同,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它又有南北半球之分,有赤道又有纬线,每一个国家都有省、市、区、县等明确而精细的位置划分,以至于小到喝水的杯子也可以找到它精确的位置。而一个物体又只能占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因为空间的不同,因此所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也不同,而又产生不同的投影是很自然的事了。第三,大部分具有飞翔、奔跑、爬行、行走的生命体都具有能看见事物的视觉功能。人类白天依靠太阳的光线可以看 见万物,夜晚依靠电灯照明可以看到眼前的东西,而不同的东西又具有不同的外表,那么我们通常白天作画可以观察得到事物显现真正的色彩,而色彩又是依据受光位置的不同,色彩本身所显露的亮度、纯度、明度、暗度又有着明显的变化。色彩是依附于物体表面的同物体合二为一显露出物体的形状,各种物体各种色彩又形成色彩缤纷的世界。所以有了物体结构的不同才有了不同的物体以及不同的名称。
 结构在绘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画了一幅画,而这幅画的内容所涉及的人物、动物、建筑物没有其明显的形状特征,或者说形状的不准确都会导致这幅作品成为失败之作。
  综上所述结构是绘画的关键所在,所谓结构是指事物的内部关键部位,在外部表面上的关键反眏,以人物头像为例子:它的主要结构在于,骨骼上所显现的凹凸关键部位描画要准确无误且用笔要肯定,有依据。
  透视和解剖在结构素描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是绘画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美术学院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透视在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知识。但是要将它运用和理解得很透彻或掌握得很牢固,运用于绘画上却需要认真的研究一番。
  被人们广泛理解的透视是指各种空间的表现方法。绘画透视学的最早启蒙者是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前位艺术家布鲁内来斯基(1377-1446年)发现、传播、并确立起来的,再现空间线性透视原理的基本方法。使画面上的全部平行线及面的边缘线均呈现同一角度的倒退,并且最后集中于同一消失点。这种合乎科学规律的再现物体实际空间位置的方法为以后的写实性绘画的发展奠定了正确的基础。
  研究透视学基本原理的方法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再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等这种科学的绘制方法被称为透视学。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其中包括直线透视规律和曲线透视规律。
  由于人的眼睛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所以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也相应存在不同的变化。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随着绘画历史的发展和透视学的运用,现代人类科学已将透视学有规律地化分为以下7项内容:1.纵透视:将平面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2.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3.重叠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4.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5.近缩法:有意识地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处透视的正常而挡住远处的表现。6.空气透视法:物体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越远越偏色重,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7.色彩透视法。因空气阻隔,同颜色物体距近则鲜明,距远则色彩灰淡。
  除了透视学之外,解剖学在绘画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透视和解剖在结构素描中像是一对孪生兄弟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解剖学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培养学生掌握理解以及运用专业解剖知识,来塑造人体造型结构提高绘画能力的专业课程。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姿态基本规律和特征的。
  对艺术家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掌握以骨骼和肌肉为基础的人体结构之后,绘画才可能达到准确、自然无误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人体结构仅从骨骼上看就有206块,它们借助于韧带、筋腱和肌肉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构成了人体的外形。骨骼上的关节包括不动关节和半动关节及可动关节。人体肌肉也同骨骼一样,由于形态不同,产生展阔、细长、微小等不同变化。总之,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形体,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才能较为全面地掌握它。我们应当采取由浅至深、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渐进方式研究学习、观摩临摹对人体的解剖、结构、形态以及运动规律的掌握,有个全面了解后再将这些知识进一步地融入到自己的表现技巧当中。
  人体自古就被人类认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创造物。因为人体蕴含了均衡美、对称美、曲线美、协调美,所以研究和塑造人体美,始终是各个时代美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
  因此想要画好结构素描首先要掌握以上知识并且将它们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绘画实践当中去。用心观察、用心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