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谈人类文明视域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015-07-02 13: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大学是体现人类文明的一种文化机构,应当放之于人类文明的大视角中加以认识,并作为国家文明战略的组成部分加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早期是多种文明综合性发展的自然结果,历史性地“耦合”欧洲文明生态体系;是人类文明互动发展促成了“欧洲模式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并演化为有国别特色的建设模式,其中20世纪前后以“美国模式”为主导。21世纪,
  [关键词]人类文明;世界一流大学;

 (二)一流大学历史性“耦合”欧洲文明生态体系
  大学史告诉人们,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诞生在欧洲,而后扩展到全世界。应当说,这是比较成熟的观点。我们注意到,曾任德国法兰克大学校长的瓦尔特·吕埃格(walter rtiegg)在其著《欧洲大学史》中坚持认为:大学是欧洲的机构,而且确实是欧洲最卓越的机构。各种理由都可以支持这个结论。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大学被赋予某些权利,……它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皇统治的欧洲——的创造物。而且,大学是欧洲唯一在历史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基本模式和社会功能与作用的机构。在他看来,没有其他欧洲的机构能像欧洲大学的传统形式那样扩展到整个世界,因为,欧洲大学所授予的学位——学士学位、资格证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育模式已被全世界大多数不同的社会所采用。确实,“四个中世纪学院——文学院(它有不同的称呼,如哲学、文学、艺术与科学、人文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和神学院保存至今,并且一直得到许多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充实。www.133229.Com在全世界,它们依然是大学的核心。”实际上,现代学者也认定,现代大学诞生于11世纪的欧洲,如世界上最古老大学是建于1087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其次,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在看到欧洲大学稳定性的同时也注意到其变革性特征,“除了变革以外,没有什么是持久的。”“关于历史上的大学,可以说,其他一切都变化,但大学多半是持久的。西方世界在1520年前建立的大约75个公共机构仍旧以可辨认的形式存在,有着类似的功能和未中断的历史,包括天主教会。……以及61所左右 的大学。”而且,“这61所大学大部分仍在同样的地点,拥有一些同样的校舍,教授和学生从事很相同的事情,学校管理按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据专家研究,欧洲中世纪建立的大学中有70%至今仍是世界知名大学,有16%位于当今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这不仅说明了大学的坚韧性、传承性和可持续性,而且反映了大学与欧洲文明的深度切合性。关于这一点,美国丹佛大学埃里克·古尔德(ericgould)教授说得透彻,他说,美国“高等教育院校实际上就是一个资本主义企业。”“大学对社会最为重要,因为,大学要为后代复制美国式的生活,还要用适当的精力来研究和保持自由资本主义,并且是在市场导向的文化中做这些工作。”这句话真切道出了美国大学的人文本性与制度特性。据上海交大公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07年版”的报告,世界500强大学中绝大多数是信仰基督教文明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大学;以美国为首的20个高度发达的创新型国家、地区聚集了世界80%以上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在制度设计、内部构造、人文品格等方面都匹配于欧洲文明生态体系。
  (三)“欧洲模式世界一流大学”孕生了多种模式
  世界一流大学在“欧洲模式”中充分体现了大学的人文特性,但同时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巨大挑战,变得难以适应形势,因此必须加以改变。从历史进程看,中世纪一文艺复兴时代,大学在欧洲(特别是意法英德等国)孕育、诞生、推动、变化、发展。至19世纪,首先在英国获得突破,然后在德国获得重大发展,再到美国大学获得更自由的发展,其间,日本、俄罗斯等国相继诞生了若干所著名大学。于此,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路线图”看,欧洲模式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可以分为几种“子模式”,即“意大利古典模式”及“法国古典模式”、其次是“英国模式”、“德国模式”以及之后的“美国模式”,还有“日本模式”等。具体说,学者们比较认同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起初是“学生型大学”,接着是肇始于1208年的法国巴黎大学,其开始是“教师型大学”。据历史记录:1300年前,巴黎大学设立了14所世俗性质的学院,14世纪大约设立了36所,15世纪设立了12所。可见,“法国模式”属于典型的大学院制。我们知道,欧洲1990年代制定的高等教育纲领性文件——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博洛尼亚进程文件,就是以“博诺尼亚”来命名的,说明了“意大利古典模式”的历史意义。至于“英国模式”,英国红衣主教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在《大学的理念》中阐述的是以教学功能为主导的大学模式,如模仿巴黎大学而诞生的牛津大学等;而以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yon humboldt)为代表的大学理念催生了“德国模式”,如成立于1810年、号称“现代大学之父”的“洪堡大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倡导“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大学理念。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大学发扬其“西部牛仔式”的开拓精神,引入市场竞争理念,并将欧洲大学缺少的“社会服务”功能和理念发挥到极致,从而造就了自由、开放、竞争的“美国模式”,如哈佛大学等起初是从欧洲引进办学模式,后来循自我发展特色,独创一片天地,至今为世界大学所景仰。其间,美国诞生了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同时,日本、俄罗斯、印度、

 (五)期待“

 (三)“人民满意”的建设动力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揭示了民本思想及其贯彻民本思想的途径和方法。哲学家冯友兰(1895-1990)说得好:“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理想的生活。”换言之,在中华文明中,做到让“人民满意”,首要的是让人民获得“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无非就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两个方面。显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仅应弘扬明德新民、奋发向上、止于至善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应使人民得到实惠。具体说,一是表现在一流大学培养精英人才上,就是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的栋梁人才,全体人民能得到“引路人”;二是表现在一流大学

将引导各种教育追求卓越、超越自我,从而有利于各类教育的成功。然而,世界一流大学客观上只能培养少数精英人才,而国家富强更多的是要依靠基层受过成功教育的人民大众。就是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