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目前创办研究型大学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所追求的目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一所具有矿业和安全特色,以工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相结合的国家重点大学,199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本科教育恢复初期,一切工作从基础开始。针对先有研究生、再有本科教育的特殊发展形式,如何继承中国矿业大学百年传统,在短时间内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实现“国家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根据教育部教高[2001]4号、教高[2002]5号文件精神和自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校提出了由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奋斗目标 [1],逐步建立起了以研究型本科教育理念为先导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由基础性实践环节、应用型实践环节和创新性实践环节相互联系和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2]但是,由于我国创办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尚短,研究型本科教育模式更是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改进。笔者结合近年来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实践,从微观层面对创新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及分析
我校“创新教学环节”以大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项目形式开展,为期两年。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性研究实践教学过程,融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实践,使学生经过系统而全面的创新训练和培养,达到培育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养的目的,着力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但是,笔者通过对三届本科生创新教学环节的指导发现,不少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热情不高。2010级的项目组有5名成员,只有2人真正参与研究并坚持到项目结束;2011级项目组学生整体积极性不高,很多活动都是在教师或学院要求下开展的,学生主动性不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学生对创新训练的兴趣不高。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但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状况下,大学生的学习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很多学生的学习以就业为导向,不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热衷于报考各种资格证书。笔者曾对我校2010级、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的68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据统计,有31%的学生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格培训,56%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直接工作或先工作,不到40%的学生有直接考研深造的打算,还有少数学生没有明确想法。
二是知识准备不足、缺乏研究能力。任何研究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由于本科生经历及知识面的局限,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加之对社会、经济发展缺乏直接的体验和认识,发现不了问题,更不用说提出较好的创新性课题了。即便由指导教师给出了选题,学生也缺乏研究性活动赖以开展的基础,不会查资料,更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工作。这也是影响学生研究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客观条件的局限。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学科实验平台建设长期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落后,没有开展讨论的场所,没有必要的软件,学生在接受科研选题后只能去图书馆或在宿舍上网查阅资料。而且大二、大三的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比较繁重,这也影响了他们在科研训练项目上的时间投入。
四是教师对创新教学环节热情不高、投入不够。研究型本科教育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然而在创建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学校对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的倾向性,经常让教师感到本科教育既不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不是最值得做的工作。而且要将一个个本科生引上科研之路,让他们了解科研、体验科研,需要投入极大的耐心和大量时间,这势必影响指导教师自身在科研工作中的投入。因此教师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在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在本科生科研训练上投入的精力必然不够。[3]
二、对策及建议
(一)充分认识创新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在创建一流大学的热潮中,创新教学环节是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构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实践来看,无论在认识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对于创新教学环节重要性的理解并不一致,这导致教师在实践中投入精力不足。必须充分认识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及其创新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努力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本科教育模式。
(二)积极营造科学研究氛围
研究型大学具有人才丰富、科研成果多的优势,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布告栏、会议等多种途径将教师、研究生取得的科研成果向本科生进行公开和宣传,使他们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为本科生营造从事科学研究的氛围,以激发其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4]还可结合学科特点和优势,以学院为单位成立学生科协和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小组,使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就有机会接触相应学科的研究生,与他们共同探讨科研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兴趣。要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实践与创新,开展大学生学术与科技成果奖励计划,对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获准专利、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等进行奖励,并在保研、评奖等方面给以倾斜。
(三)坚持因材制宜的施教原则
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决定了其对自身未来发展定位的多样性。有的学生希望大学毕业后能够继续读研攻博,在学术研究领域有所作为;而有的学生则希望尽快工作,成为脚踏实地的蓝领阶层。这是学生对科研训练项目态度不一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型本科教育必须坚持因材制宜的施教原则,应当突出教育与社会经济、与个人需要的关系,不能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推崇学术研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既要培养学术型、研究型高层次人才,也应重视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来确定个性化的培养发展方向,不能一刀切、死规定。在选择科研训练项目时,首先由教师做好说明引导工作,再由学生按照兴趣和自愿原则自主选择。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去领悟、去探索;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则应降低一些要求,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
学习。这样因材施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避免消极、被动的现象。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锻炼与培养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对研究型本科教育理念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集研究和教学于一体。不少教师由于本身缺少实践经验、缺少研究课题,创新教学环节的效果因此受到影响。因此,一方面要鼓励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积累实践经验,包括到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参与科研及企业咨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等,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对实践教学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在推进研究型本科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设计与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充分激发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要从过去以科研与研究生教育为重,转向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与并重的轨道,提高本科生实践教学工作在职称评定、考核评奖时的比重[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的制度,把研究生的教育方法融入本科教育中,鼓励教师将本科生引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把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可设立实践教学优秀教师奖,获奖者除可获得一定的奖金外,还可在评职、工资方面获得优先资格。
三、结语
本科教育始终是研究型大学的基石,研究型本科教育的成功推行对创建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教学环节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改进、提升创新教学环节的运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崔希民,彭小沾,杨可明.具有矿业特色的测绘工程专业研究型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9(8):74-76.
[2] 范迅,常维亚,邢鹏,朱郴韦.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