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革命已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秘密武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当今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大变革中的创业一代自1980年以来创造的。美国发展经验表明,创业教育成功开展依赖成熟、稳定的创业生态系统支持。基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影响创业教育发展和成效的生态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成功经验与做法,就如何优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因子进行探讨。
一、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及生态因子
1935年,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坦斯利(A.G.Tansley),基于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首先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他认为,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是息息相关,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生态因子组成的复合体,其重要特征在于系统内部各因子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对生物体的支持。生态因子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强调各因子之间通过相互关系与作用,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即所谓的生态平衡。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立足创业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独特性,“正是创业活动不同于一般管理活动的独特属性使得这一领域能够充分应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框架”。因此,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被理解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创业教育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之间,通过信息流动、激励保障、辐射带动等途径构成的统一体。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都会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起一定的制约和调控作用,并影响到创业教育成效,这些起作用的因素被称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在其系列因子中,教育理念、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及实施教育的高校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四个生态因子,且前三个因子均通过高校这一因子对创业教育产生作用。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因子的现状分析
创业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整体情况来看,成功者少,失败者众。究其原因,“某些生态因子阻碍甚至限制了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从创业教育效果上看,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创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原动力,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成效还不尽如人意,需要我们对当前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生态因子进行深入分析。
1 教育理念因子——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开始重视创业教育,从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课程设置、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等多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但在风起云涌的“跟进”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旨在调动创业热情、传授与训练创业技能、体验创业操作的创业教育活动,是在高校原有教育体系不变基础上,另行“添加”的教育活动。即原有教育思想是合理的,开展创业教育无须改变现有的专业教育和课程体系。这种内含的价值判断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存有偏差,导致创业教育被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化,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差距较远。如部分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只是旨在营造一种创造与创新活动的氛围,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是选拔和培育全国“挑战杯”种子选手,以“工具取向”设立创业园来培养“速成式的企业家”等。
2 国家政策因子——大学生创业保障系统尚未健全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了众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总体而言,政府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受资源制约,我国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当前资金短缺已成为实施创业教育的最大障碍。除资金匮乏外,其他方面的配套政策也存在滞后现象。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回答结果是,63.4%的人认为是无法找到贷款担保;61.2%的人认为贷款申请时间长且手续烦琐;53.0%的人认为是政策不细化;47.6%的人认为能申请到的金额太少。创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进程及成效。
3 社会环境因子——企业对创业教育尚无实质性响应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基本上还停留在政府号召层面,企业界尚无实质性响应。而高校所提供的“创业基金”大多还停留在“种子基金”层面上,资助额度一般为3000至10000元不等,高校的杯水车薪难以支撑一个“准企业”开办,而社会各类机构又没有实质性资助,因此,大学生创业“种子”无法成批地成长为“企业”。另外,总体而言,我国社会环境缺乏对创业失败者的宽容和理解,创业者的成绩得不到社会广泛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大学生从事创业的热情。
4 高校因子——缺乏整体性的设计
由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教育理念、国家政策及社会环境等因子均通过高校因子发生作用,因此,高校对创业教育成效影响重大,但由于缺乏整体性设计,其现状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健全。当前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是按照管理职能来构架的,并根据现有的学科、师资等资源来设计课程内容,人为地割裂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缺失,无法满足学生作为初次创业者对创业知识的整体需求。第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创业园内真正参与学生创业实践的企业寥寥无几,创业大赛的多数项目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有些高校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类似勤工俭学,技术含量不高,与专业、市场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关联不够紧密。第三,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从各高校实际状况看,承担创业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由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和负责商业学科教学的专职教师组成,这些师资普遍缺少创业实践经验。为克服不足,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家或其他有创业经历的人士担任客座教师,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加之部分外聘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难以获得在实际创业过程所需的技能。
三、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因子的应然研
究
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而复杂的作用机制,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变化,因此,为提升创业教育成效,需要优化创业教育生态因子,使创业教育这一生命体和周围生态因子和谐共存乃至持续发展,才能培养更多创业人才。
1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
美国将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创业教育已成为其现代教育理念。美国认为,创业教育主要任务是揭示创业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以适应社会变革,而不再以岗位职业培训为内涵。百森商学院是美国创业教育引领者,学院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而是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因此,百森创业教育核心是一种思维的突破、一种变化的理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为其今后在任何岗位上的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开拓性的价值取向和综合素质。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理念表明,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高校需要在整体人才培养框架下考察并确定创业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创业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体现与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致性,与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的相融性。
2 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
美国政府是创业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以《贝多法案》为代表的公共政策对近二三十年美国高科技创业提供了重要支撑。美国政府在创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是社会创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造者。创业教育政策已成为美国公共政策的中心议题,由于创业活动的相关影响及其对经济的巨大贡献,创业政策已经具有与其他社会、经济政策同等重要地位。为充分发挥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首先,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切实促进中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次,从加快大学生创业申请流程、减轻创业申请成本、鼓励自主创业等方面入手,对高校创业服务平台的搭建、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最后,设立专门职能部门,为大学生提供相关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切实保障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各项权益。
3 开拓创业筹资多途径,营建有利于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高校创业教育成效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营造全社会都关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其发展才有基础。政府应倡导知名企业和成功人士以设立基金的方式资助大学生创业,并鼓励从中获得过资金支持的学生,在创业成功后以反哺基金的方式回报社会,滚动发展创业基金,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奔向创业洪流。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众多社会机构的资金支持,许多非营利组织、机构和企业界等长期为创业教育提供经费支持或资助。除不断寻求企业、基金会、风险投创机构等社会资金支持外,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让高新技术园区或创业园区的企业参与或融入高校创业教育,为学生创业成果转化等提供多条途径。
美国社会将创业失败或挫折看作是一种学习经验,他们认为创业过程“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具有很大不确定因素,存在失败的可能性”。这种宽容失败的氛围和美国社会倡导的宽松环境相吻合,也是很多大学生能够接受创业并愿意尝试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应借助媒体力量正确引导和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尊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大批创业者在试错、证伪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成熟、成功。
4 构建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
首先,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把一个成功创业者所必需具备的意识、个性特质、核心能力和社会知识结构系统地进行整合。在“做中学”原则指导下,围绕创业教育理论阐述、典型案例分析、仿真模拟演练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把创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打破传统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束缚,以保证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同时,组织教育专家与实战派创业企业家开发实用型特色课程与教材,为创业大学生量身打造课程内容。
其次,知能并重培养,构建类型多样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更好地发挥实践平台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作用。这些平台可以是教学实训平台、企业孵化支持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其中,教学实训平台应以理论知识与应用方法高度融合为导向,实现学生操作能力与实战经验同步提升;企业孵化支持平台,可采取“基地建设-基地运营-创业培育-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服务产业链,保证所有创业学生都能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投入实践活动,亲历创业各步骤、阶段,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应着力为学生提供创业企业参观、与创业企业家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大赛、创业名师讲坛、项目投融资对接会、专利项目对接会、科技创新与创业教育论坛等系列创新活动。
再者,以“双师型”标准,打造创业教育教学团队。通过建立“以跨学科为研究项目的研究中心与实验室”实施创业师资培训,培育具有专业化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此外,高校还应积极邀请各领域既熟悉理论分析又具有实战应用的资深专家、一流创业导师、金融界、企业界实战派担任创业学生的兼职导师,其经验授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把握,保障教学实训、实战计划的圆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