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

2015-07-13 08: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号召各高等学校要“根据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尽快启动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对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出发,阐明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并对加强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就此成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号召各高等学校要“根据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尽快启动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和行动起来,掀起了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高潮。而在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师资队伍建设自然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和重点工程。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目标,所谓精品课程应该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Www.133229.cOm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明确把师资队伍建设列为首要指标,强调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并明确指出“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培育和扩大一批优秀教学骨干队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显然,师资队伍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精品课程实现的首要的前提条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完成精品课程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实现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
二、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而一门课程之所以名冠“精品”,是主讲该门课程的教师群体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标志与智慧结晶。要保证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最为紧迫的是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依靠师资队伍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方面有所作为,并可持续性地处于先进水平。而实际上,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良性平台,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多层次、多内涵的要求。对于课
程负责人,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突显引领方向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培育完善、协调配合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并保证有充足时间掌控统揽课程建设全局;对于主讲教师,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对于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要求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教师队伍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
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尤其对于中青年教师,要求有科学
合理的培养计划,并取得实际效果;担当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整体,要求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以教学研究活动和学术研究推动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三、我院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探索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自2004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与智慧,筚路蓝缕,坚持不懈,在临床检验诊断学、生物科学学科领域,实现多门类体系精品课程建设,体现了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孵化培育出多门市级、省级直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如临床血液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市级),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省级),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国家级)等。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师资队伍建设的主线,专注于课程内涵建设,在建成精品课程的同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础。具体做法有:
1、选好带头人,完善责任制
精品课程负责人或带头人是指在该门课程领域具有高度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课程组人员开展课程建设和研究,并取得现实成果的专家。好的课程带头人应该有能力带领课程组成员共同搞好课程建设,同时具有较高凝聚力,领导能力强,能把握本课程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有突出教学成果。
课程带头人是课程建设的领头雁,对于课程优势的形成、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了实施教学强院、课程强院、人才强院策略,我院始终把培养、造就优秀的课程带头人队伍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课程带头人的选拔,把真正具有带头能力或具有带头人潜质的教授确定为精品课程带头人。学院制定了《课程带头人选拔条例》,明确规定课程带头人的条件与职责。课程带头人的一般条件有:1)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成果卓著;2)治学态度严谨,尤其能起到设计、组织和指导课程建设的作用;3)有较强的教学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4)学术民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学院对每门课程遴选本校编制内、具有教授职称的专职教师担任课程带头人,且要求近3年主讲该门课程不少于2轮。保证课程带头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精品课程建设。同时,学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提高课程带头人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2、改善队伍结构,注重知识交叉
所谓精品课程,是因为有优秀教师的参与才可以称为精品课程。纯粹的、不依赖好的教师的精品课程是不存在的[1]。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推进现代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构成方面,在组织分工上,要考虑教学梯队组成的合理性;在年龄结构上,符合增长型结构,以学术带头人为龙头,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在学历结构上,要求整体学历高;在知识结构上,要求知识的互补性[2]。
历年来,学院坚持采用引进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方式,改善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学历和学缘结构。现已引进多名留学回国博士作为各门课程的带头人、主讲教师或特聘教授,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也有了提高。积极吸收外校毕业生补充师资,把好进口关,力避近亲繁殖,打破知识固化。师资队伍中学科背景多元化,涉及诸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临床检验诊断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知识的交叉、互补与融合,有利于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及本学科的横向延伸发展,有利于队伍在合理性结构的基础上发挥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完成课程建设。
3、制订前瞻性计划,实现个性化培养
教师素养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效果。其中,青年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更是关系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3]。多年来,学院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委以重任,给青年教师提供空间搭建舞台,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热爱教学与科研的青年师资梯队。学院坚持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与特长,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青年教师各有专长,教师中有在专业英语方面取得很大发展的,有在教学方面独挡一面的,也有在科研方面迅速冒尖的,使他们成长为本学科的中坚力量。注重青年教师在学历方面的培养,鼓励和推荐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全部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全方位培养,通过以老带新、集体备课、督导听课、观摩教学和技能比赛等制度和方式,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树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必须为教学服务的观念,反思教学中的现象和规律,开阔视野,为创建精品课程奠定基础。树立开放式教师培训观念,制定计划,创造条件,安排青年教师以业务培训或访问学者的方式赴国内外大院名校进修深造,通过实践锻炼和联合培养,使年轻教师最先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先进技术,迅速成长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4、提倡教学科研融合,培养创新型队伍
当今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只有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才能跟踪科技前沿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在科技创新中获取的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之中,运用科技创新思维指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学院坚持提倡教学与科研融合,教学与科研并重,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通过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杠杆,让教师把握好投身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最佳平衡点。学院营建良好的科研平台,让每位教师都顺利加入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小组之中;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凝练了与学科建设及课程建设相关的科研方向;支持教师申报各类课题,从事科学研究,使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两相促进、相得益彰。目前每位教师具有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充足的科研经费,使得每位教师在积极投身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卸下了无力兼顾科研的现实性后顾之忧,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精品课程建设。同时,科学研究反过来也可以更加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研究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5、依托教学与学科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
学院着力通过构筑学科平台、承担学术课题、教改课题、主办国际性与全国性会议,来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开阔教师眼界,及时了解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并使他们有机会结识某一领域的大师和专家,建立学术联系。近几年,学院的科研业绩、教改成果屡创新高;学院已经陆续建成重中之重重点学科,若干重点实验室、学科性研究所,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部级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等称号;学院已经连续三年主办三届国际线粒体生物医学学术会议,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组织、学术团体,并积极发挥作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的研讨会议,注意借鉴一流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加强与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合作和联系,推进本门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四、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建章立制,以课程建设带动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
精品课程建设给师资队伍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有利于集聚优秀教师资源形成和谐、富于向心力、互补互动的教学、学术团队,有利于吸引更多、更合适的高层次人才的加盟,有利于形成人才优质引进、优质培养的良性运作。因此,应该从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要求出发,充分尊重师资队伍价值追求、理想目标,充分重视师资个体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贡献度,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合理配置、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团队建设与教学建设相结合、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完善激励制度,完善考核监督制度,提高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通过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规范建设、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开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2、树立共同体意识,实现课程与师资的共同成长
精品课程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与付出。课程组全体成员树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课程带头人树立共同体意识,能在对课程建设重点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与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课程组主干教师树立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在教师专业的多样化、学缘结构的多样化、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基础上,实现积极高效的效能整合。精品课程的建成与发展过程,也是师资队伍进步、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3、注重基础与实践的结合,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为标志的“组学”时代的来临,新技术、新思维被不断引入医学领域,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医学检验、生物科学类专业,必须要顺应以组学技术和转化医学为先导观念的当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实现造就复合型人才的总目标[4]。同样的,作为医学检验、生物科学领域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应该走顺应组学技术和转化医学理念的新路,塑造“双师型”教学人才,注重教师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结合,强调医理工多方向的融合。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一直实施的“院系合一”教育管理模式,很好地对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进行了重组利用,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骨干教师都成为了“双师型”教学人才,为成功申报精品课程储备了优质的师资资源。这一师资知识结构的优化模式,对于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研究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1
[2]徐亮等.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6):1084-1085
[3]芮继刚.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
(12):67-68
[4]叶建伟.医学发展的未来:从基因组学到整合医学[j].中华医学杂志,2007(27):
1873-187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