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对高校网络建设的思考

2015-07-10 0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实施的关键,应该宏观规划,并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论文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建设
  我们学院网络始建于1999年底,至今历时5年的发展,投资由最初的310万累计到现在的1000多万。建设初期采用atm协议搭建主干网络.桌面则采用iom/ioom自适应的以太协议,核心交换机为ciscocatalyst5509.边缘交换机为ciscocatalyst2924,ciscopix一520为校园网出口设立屏障,拓扑图如图1

  后期由于atm协议退出局域网,干兆以太协议成为主流,支持atm协议的设备无法购买,校园网的建设方向改为千兆以太,继续采购了c1scocatalyst5509上的干兆业务板ws-x5410,使主交换机具备了干兆以太接入能力,并且对点数较少的单位采用无线接入的方式,校园网出口也升级到100m,扩容后的网络拓扑图如图2

  从以上拓扑图的比较不难看出.学院的网络得到了发展,接入方式也得到了扩充。校园网的建设到底应该关心哪些方面的内容?以笔者之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校园网建设的成功:

  首先。Www.133229.Com网络建设的宏观规划和优选结构
  建设校园网的资金投入较大.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校园分布面广(校区多),距离远。因此校园网络的规模、结构也是干差万别,但无论大小,统一的规划是绝不能少的。
  我院在最初设备选型的时候就考虑到医学教育视频课程会很多,要求视频流并发时网络性能不能降低,atm协议在这方面的性能优于干兆以太协议,所以选择了支持atm协议的ciscocatalyst5509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从网络结构上看,因我院校区相对集中,物理上的汇聚层设备已经可以被成熟的vlan技术取代,由高性能的三层交换机完成其功能,这样使网络结构更加清晰。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十分快速,如果缺乏统一规划,建成的系统将会陷入相互不兼容或者前期投资浪费的情况。如果学校基础比较差,网络的应用水平较低,即使网络建起来了,也可能出现不好的情况。因此,重视规划、优选网络结构是校园网建设的重中之重
  其次。网络建设的可延续性和可管理性
  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考虑学校整体发展趋势,要有预见性的建设,特别要考虑到网络的扩容和升级。从学院的实际需求出发,也不要节约成本牺牲性能,那样得到的是短期的应用。从长远上讲不过是限制网络发展的绊脚石。设备的选型至少要能在5年内保证网络需求能够满足,而且能顺利升级到后续产品。网络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能力就建,建就建好,不要把摊子铺的很大,性能上不去,那样的建设就是在浪费。好的网络环境才有健康的发展,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院的核心交换机支持干兆业务板,在干兆以太成为主流的时候.同样可以为网络提供干兆以太接入,使核心交换机的服务寿命得到了延长,既为学院节约了再次采购核心设备的费用,又保留了atm协议主干为教学服务。
  网络建成后,网络管理上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到网络的稳定运行和网络利用效率。一个能基于多种方式,如图形界面和超级终端等,进行网络管理,而且提供多层次高效率的实施形势保证网络安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网络管理者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网络建成后要重视网络应用
  校园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它为教学、科研及管理服务。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应用.那么再好的网络也不过是一个架子,就如同高速路上跑马车,资源严重浪费。
  校园网络要发挥它的作用,必须要建立符合每个学校的应用管理系统。校园网建设都是围绕着应用系统展开的,系统是服务于教学、教研及学校管理等众多环节的综合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lntemet的浏览系统和一个信息播放系统。目前成熟的校园网综合系统功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手段;提供网络服务、方便师生教研;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对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笔者认为各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可以在以下方面开展应用。
  1.为教职员工提供上网的代理服务:
  2.利用注册的域名信息,建立学校的因特网站,对外发布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信息,提供对外信息服务;管理和规范学校的公务电子邮件系统和公务上网:
  3.建立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计算机辅助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4.建立学校教职员工、学生校内一卡通管理系统。
  以上是本人在几年的网络管理工作中积累的一点点经验,希望能给刚刚开始网络建设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工作中总结更多的经验,加速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走向成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