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 高校教师 信息化 教育技术培训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普遍侧重于科学研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重视不足。面对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拓展知识结构,追求知识多元化;注重师德培养,完善人格魅力与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高校人事部门应形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来提升教师的素质,这包括宏观层面上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微观层面上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注重技能的培养。
一、前言
总体而言,我国的高等学校在设施上走在了教育信息化的前列,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已经形成。但长久以来,高校教师普遍侧重于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重视不足。同时,高等学校类型多,自主性强,没有实施像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性的课程改革。面对伴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许多教师还不能驾驭现代的信息工具和交互模式。因此,高校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则显得重要而迫切。
二、高校教师素质提升的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受教育教学思想的支配,只有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WWw.133229.CoM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存储、传播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多种媒体信息的展示,使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发展,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光盘、ppt等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了,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增强了。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念,由封闭单一化的教育转变为开放式多元化的教育。
2.拓展知识结构,追求知识多元化。在信息时代,高校教师必须掌握和精通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其学科最新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探索学科发展的前沿。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早已明确提出:教师必须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的诞生,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出现了新的特征。一方面,知识凭借互联网,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无疆界天地里迅速展开;另一方面,面对一个真实的全球世界,一个多元化文化的世界,面对已拥有个性和求异思维的发展空间的大学生,教师能否以开放性眼光评估和引导大学生五彩缤纷的心智流向,科学对待母体文化和外来文化,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考验。因此教师应具有“全球化课程新理念”,追求知识的多元化,培养自己面对快速变革的世界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应具备的包容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也是日新月异的全球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的本质要求。
3.注重师德培养,完善人格魅力与修养。多媒体网络的普及,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传统模式。人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也可生活在非现实社会—虚拟社会、网络社会中。在这全新的自由度非常大的空间中,道德规范尤其重要,否则网络就有可能成为恶魔,因此教师的信息道德观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的化身,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切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在网上传播或发表不健康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尊重他人在网上发表的各种成果,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学会正确处理文化知识学习和游戏、聊天之间的关系,不沉溺于虚拟时空而玩物丧志。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爱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网恋的比例人数不断增加,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爱,缺乏与学生交流。如果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功能。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基于多媒体技术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授科学知识的相应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技能趋向综合化,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编制多媒体教案,组织教学过程并实施。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加强相应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要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它对教师、学生的思维、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影响,要感受到教师、学生的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也要感受到教师是教学新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对教师适应新形势下能力的挑战。
媒体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和优势,为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计划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媒体教学的普及,“书本搬家”、大信息量灌输现象尤为严重。这些现象正是缺乏媒体教学设计造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是每一名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三、高校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
从高校人事部门管理的角度而言,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素质,需形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
1宏观层面,应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仅仅建立了教师的竞争机制,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实行教师资格认证、评聘分离、竞争上岗等举措,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学习,自觉提高素质。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施了多层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尽管内容和措施各异,但最终目的都趋向于提高教师水平,实现绩效评价。这些宏观措施一方面推动了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如高校中的众多青年教师积极地参加在职和脱产等形式的学习,信息技术也成为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教师的学历和“学力”都得了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2.微观层面,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注重技能的培养。作为具体措施,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练就“师能”十分关键。“师能”是教育教学能力,它包括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经验和教育研究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学科知识,增强学科教学的有关技能,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和水平,完成从“教书匠”到“能师”“名师”的转变。特别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职能趋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更高了,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还要具备梦一种理论,两个设计,三项操作”的能力。“一种理论”就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两个设计”就是教学设计和教学软件设计;“三项操作”指“编”—会编制多媒体教案和课件,“演”—会进行各种媒体的操作演示,会选择媒体,组织教学过程,“藏”—会检索和收集各种信息,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就应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
山东省教育厅2007年起实施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体验并感受到新的教育与学习方式所具有的魅力。在操作中,培训组织者采用了“工作坊”的形式和任务驱动的模式,使学员们在具体的案例和真实的任务中培养了能力,并通过合作与分享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结语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也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明了教师适应信息时代的成长方向。因此,未来教师的工作历程应变成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的素质只有不断重构与提升,才能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