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教育部门推行素质教育,而“两课” 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两课”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两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地探索,总结经验愿与同行们磋商。
关键词:教学法;高校;“两课”教学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93年第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改革的任务提上了重要的日程上来,并进行了试点工作。因此,切实提高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深化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毛主席说过: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因此,探索高校“两课”教学新模式是党中央历来十分关心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党把它看作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国家命运的大事。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不少高校根据中央确定的“两课”课程设置的方案,加强对新方案实施工作的领导,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并及时地对“两课”课程设置进行了整合,在保证学时不减少太多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与多环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两课”教学模式。wWW.133229.coM在教材建设方面,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全国示范教材和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组织专家从多方面、多种角度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课程教学培训。总之,经过广大“两课”教师和全体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两年来的共同努力,全国各高校的“两课”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维护高校稳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知道,教学工作是一项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合作,完成对规定教材的体会理解而有益于学生行为和经验的活动。笔者进行多年的高校“两课”教学探索,认为多环节的教学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程度的有力保证,在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国内国际实际、社会热点问题、重大时事事件,积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
此项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措施,也是高校教育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针对与“两课”密切相关的问题、重大事件等热点问题应多做专题报告,深入研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教师结合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可精心设计一些专题,查阅资料,拟订提纲,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畅所欲言,重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或专家在报告中善于启发学生进行互动,并对讨论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总结。
(二)课外读书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为此,在“两课”教师指导、帮助下,组建“两课”理论读书小组或培训班,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发挥读书小组的骨干作用,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实现自我教育。
(三)电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把全世界发生的事情在有限的条件下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运用电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它可以加大信息量,通过形象化的教育来辅助“两课”比较枯燥的知识教学。学生十分欢迎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理论。
(四)社会调查
高校“两课”的社会调查就是让大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而掌握素材,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极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实践活动。毛泽东主席当年写作《湖南农民考察报告》,也是深入基层,了解下面真实的、客观的情况,然后将他的体会理论化,对中国革命路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我在“两课”的多环节教学中,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参观访问
师生外出参观是学校开展“两课”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促推各项教育教学发展的助动力。且现代社会是各种资源十分丰富的社会,也是需要互相沟通、和谐发展的社会。只有通过参观访问,使高校学生确立共识的正确政治理念,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等行动都在此理念的指导和照耀下,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因此,我校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两课”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一切可能之机,组织学生到“两课”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增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二、勇于创新,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困惑高校“两课”任课老师的莫过于如何把这些相对枯燥的理论上得生动活泼,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大胆尝试了如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创设问题是关键,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所设的问题应有新意、有趣味、并具有一定针对性。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此时的学生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自己就会积极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调查了解,学生更关心国内外大事,立志成才,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我校 97% 的学生认为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91% 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申请入党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82.46% ,学生党员比例超过 7.55% 。大学生积极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等活动,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学习动力较强,学习空气浓厚。
2、教师要围绕本学科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经过实践,学生对“两课”教学状况的总体评价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 98.8% 。
(二)以疑导读,自学解疑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迅速,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旧的知识不断被替换。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到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只有努力自学,才能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学会自学,是青年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习过程的调控、情境的创设上,变学生“学会”为“会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答所创设的问题。一般的问题,学生自学解决;较难的问题,教师启发解决;应用性的问题,学生查阅资料,组织讨论,共同提高,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师讲评,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