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字:数据仓库 高校信息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数据仓库技术的讨论,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提出了建立高校数据仓库的可行性,分析设计了高校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已初具规模,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各部门都已建立,但各类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组织,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通过建设数据仓库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各类资源的作用,提升学校的管理与决策水平,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一、高校现存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不足
1.1高校现存管理系统的现状di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已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各部门都已建立,如学生考试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系统、试题库系统、教师基本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系统等等,它们的开发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高校现存管理系统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是,各类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功能只是局限于查询等初级的应用,不能实现一些高级应用如:历年分析、数据挖掘r=f等。Www.133229.cOm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结合实际,笔者认为高校现存管理系统存在的具体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系统缺乏整体统一规划
2服务质量差,缺少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3设备购置投人多,软件投人少
4信息化管理建设方向不明确
二、构建高校信息管理数据仓库的可行性
2.1高校构建信息管理数据仓库是否可行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许多高校的在校生由原来的几千人扩大到目前的几万人,学校教学资源日益紧缺、教学管理的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加,管理者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难度不断加大,教学管理手段的改进已成为必然条件,高校的各级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高效快捷的查询到各个分院所需资料,并将自己的资源与其他部门共享,对不同层次的大量信息迅速做出抉择,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时问的消耗。目前,许多高校构建数据仓库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迎接评估,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条件。这就要求高校的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从学校管理信息技术系统的大量数据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和抉择。学校管理是否及时和准确,是学校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的重要条件。而校内往往有很多数据是离散的,但这些数据之间又是有一定关联的。对于这些数据信息,急需一种方法对其进行整合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如果针对高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对这些数据进行结构上的重组,按更有利于决策分析的角度去设计,就会使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实现真正的信息价值,为高校的后续管理应用奠定基础;在数据仓库之上进行数据挖掘等分析,还能够发现许多手工无法发现的信息,进而提高对管理信息数据的利用率,改善管构建高校特有的数据仓库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2.2高校构建适合于自己的数据仓库的优势
1效率足够高
2信息是集成的
3数据相对稳定的
4数据能够反映历史变化
5数据质量高
6扩展性好
三、构建离校信息管理数据仓库
3.1构建数据仓库的要求闭
1.目标明确,统筹安排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构造技术环境、建立支撑平台
4.建好模型,选好工具
5.加强管理,搞好维护阎
3.2构建高校数据仓库的方法
构建数据仓库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高校信息管理数据仓库的建设应该采取渐进式、分阶段、分步骤的策略一自下向上首先设计、开发独立的面向一个院、系、部门数据集市,等成功后再建立所有院、系,部门的数据集市,最后集成为数据仓库。这种方式灵活性大、花费又低,并且能快速见效,更适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3.3高校数据仓库中的主题数据
现在,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都是分散在各院、系及各业务部门的,是面向应用的,是按院、系、部门业务应用的划分来组织数据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则是面向主题的,即数据是按其自然属性来进行组织的,主题是一个在较高层次将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分析的领域。
高校的主题数据是在学校决策层次上和评估中对学校中的教学、科研、后勤等宏观分析领域所涉及的分析对象进行完整、一致的描述。它综合、统一地刻画各个分析对象所涉及的各项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完成数据从面向应用到面向主题的转换,应先抽取主题,然后确定每个主题应包含的数据内容。
3.4高校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高校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可以分成前后台两大主要部分,具体包括:数据源、数据预处理、元数据、部门数据集市、数据仓库、前端应用等。可以用以下的简易图来表示:
高校建立起如此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后,能使高校的教学管理现代化逐步推行得到近一步的提高,初步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