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发展趋势的辨析,提出了促进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化的相关思考和对策,即要仔细分析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和确定培养目标;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注意解决“宽”和“专”的矛盾。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出现了许多与现实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培养目标的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培养目标分级不明显。三是培养目标没有涉及为继续教育服务的内容。高等体育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体育教师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狭隘的专业培养模式,根据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制定相适宜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新模式下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器求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各级各类的体育教师为主,新模式下高等院校和普教系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应该是:l要由正确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思想修养,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作风。这就要求他们本身要又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思想修养,才能用正确的言行去教育和影响教育对象。(2)要由敬业精神。要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并积极努力投身到这个事业中去。(3)要以身作则,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WWw.133229.CoM(4)要成为多面手。学校教育的特点是教师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5)要具备一定的带队训练和管理能力。(6)要掌握与体育教育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科研活动,解决理论和时间中遇到的具体问题。(7)要求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8)要求毕业生品学兼优,性格活跃,喜欢接触青年学生。(9)熟悉设计和简单的维修场地器材的技能和一定的保健技能。而对于不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学生要求就会更多。
2根据社会招求来调整和确立培养目标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目标会出现多元化趋势,国外体育教育专业单纯培养体育师资的现象已经改变,鉴于这种发展态势,加上我国体育师资稳定数量、提高质量的现状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应着重于解决培养目标多元化的问题,要改变单纯以竞技体育为主导,向健身、康复、娱乐、竞技和生活等全方位的育人方向发展。同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拓宽专业口径,着重培养适应面宽,应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坚持实行主辅修制和主选修制。要求学生毕业是能够主教一门术科,还能兼教一门术科和学科。这就要求教学计划制定的必修课要精,要增加选修课的时数,应全面实行学分制,多开选修课的门类,重视课内外实践活动,加强教育实习和科研活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注意以下几点: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早就全面发展的人和不同单位特殊需求的人,应符合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要有中国特色,并且坚持以提高办学效益为中心,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此外,为制定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还要在拓宽专业以及在专业面上打好基础,要有柔性的专业方向。尤其是体育已经渗透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并且性别年龄不同,采用健身方法和训练手段都有区别。面对现实巨大的需要,学校只能从培养学生人门能力、适应能力和人专业门的能力人手。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在整体优化上提高素质,同时还需配合主辅修或双学位制,一二年级学习以归类知识为主,增开设体育经济、管理、公关、数理、外语四级考试,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等课程。三年级开设分流培养,三年大专应以专业为主,四年本科应以沉淀知识为主,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培养。
3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还要注意解决宽和专的矛盾
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注意宽和专在实质上并不是对立的。宽广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导致“不宽不专”的原因和理由。在所制定的培养目标中,有一点必须突出,就是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这里所指的体育教育专业水平并非指运动技能水平,而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必须重新设计休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由注重单一转变为注重多样,由注重值化转变为注重弹性,由注重对口转变为注重适应,专业主要是针对社会就业而言的,它同时兼顾人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是针对专业本身,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社会的反映敏感力,避免舍本逐末。在实践中可考虑增设相近的副修专业,或是增设与社会需求相联系的专业课程,如公共卫生,营养学,健康诊断等。这些做法不仅不会丧失既有的统一性,而且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特色,不仅不会丧失专业性,而且会在原有狭义“专”的基础上上升为广义的,高水平的“专”,即由过去的单纯的“体育教师”转变为博、专结合的“体育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