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学生视野 高等教育 质量
论文摘要: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有何评判,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文章通过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质量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学生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并就学生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认同度的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纵观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这些评判结果几乎都是从教育管理者、实施者或学者的视角发出的,鲜见从学生视角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关于学生,人们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身心特征方面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且这种关注还不是学生主体的表达,而是由他人代言的。高等教育常常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表达,同时他们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事实上,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学生的感受最深,他们能真实地反映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现状,因此,他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最有发言权。然而,当前无论是高等教育的“服务质量”领域的研究,还是“学生应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观点的认识,都没有进入高等教育主流研究的视野。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判,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出发,阐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考问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www.133229.Com因此,我们对部分本科院校的高年级在校本科生和近两年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问卷调查,并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访谈,以期听到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评判的声音。问卷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被调查者的身份情况(见表1),如所读学校的性质(一般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本人身份(在校生或毕业生)等。二是调查的主要内容。内容涉及“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办学条件的评价”三大方面共18个选择题。同时,还有一个问答题为“您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统计(见表2)及对部分受访者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学生的视野中,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总体比较好,有82.2%的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表示“认可”或“基本认可”,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均衡现象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重点大学与一般院校学生的认同度存在差异。在“对校园文化的评价”“对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学术发展新成果的评价”“对师资质量的评价”三方面,重点大学学生的认同率(认可或基本认可,下同)分别为88.3%、80.2%、87.6%,一般院校学生的认同率分别为77.5%、56.7%、78.4%,重点大学学生的认同率高于一般院校学生。这与重点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较好的师资力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在“对管理制度的评价”“对学风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对教学条件的评价”“对实验、实践条件的评价”等方面,重点大学学生的认同率也高于一般院校。而“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评价”“对教师备课充分程度的评价”“对生活条件的评价”等方面,一般院校学生的认同率高于重点大学,重点大学学生的认同率分别为62.8%,67.3%,69.5%,一般院校学生的认同率分别为73.5%,76.2%,78.7%。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本科教学工作是一般院校的中心工作;二是重点大学的教师科研任务繁重,分散了教师投人本科教学的精力;三是有些重点大学实行多校区管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住宿条件存在差距。
2.毕业生与在校生存在差异。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方面,重点大学学生的认同率为83.1%,一般院校学生的认同率为81.8%。从总体上看,重点大学学生与一般院校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同率相差不大。然而,在这个项目上,重点大学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认同率分别为75.3%和85.3%,一般院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认同率分别为83.6%和81.1%。重点大学在校生的认同率高出毕业生的认同率10个百分点,而一般院校毕业生的认同率却略高于在校生。根据同部分毕业生的访谈我们得知,重点大学毕业生一般对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回报预期较高,参加工作后,与一般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觉得自己的优势不明显,因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有所回落。相反,一般院校毕业生工作后预期值却略有回升。“对课程设置的评价”的认同率为73.2%,重点大学学生与一般院校学生分别为76.9%和71.8%,其中重点大学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认同率分别为69.8%和78.9%,一般院校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认同率分别为70.1%和72.4%,毕业生尤其是重点大学毕业生的认同率明显低于在校生。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毕业生期望值下降;二是学校课程设置存在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三是学校专业教育淡化,学生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
3.学生认同度较低的几个方面。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看,学生认同率最低的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评价”,认同率为51.6%。与部分受访者交谈后我们得知,多数学生认为许多教师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应用过多、过滥,这在一般本科院校尤为明显。认同率排在倒数第二位的是“对教学内容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新成果的评价”,认同率为63.1%。这主要是因为一般院校学生对其的认同率(56.7%)较低所至。排在倒数第三位到第五位的是“对教学考核的评价”“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评价”“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其认同率分别为69.9%,70.6%,73.2%。可见,高校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工作,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二、提高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认同度的几点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关于课程设置,曾有过以下几种课程观:专业教育强调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价值观;通识教育针对社会发展对基础宽厚、视野开阔的通才的需要而提出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应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课程价值观;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之相应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课程价值观。这三种人才培养观或课程价值观,不是机械地割裂或对立的,而是应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受教育者的主体需求而相互渗透、同时并存的。因此,我们认为,提高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优化课程设置应做到:一是课程设置要符合学校定位。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办学条件准确设置,避免课程设置中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寻求课程结构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化之间的平衡点。二是课程设置要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高校,其课程设置应突出学术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其课程设置应突出应用性。三是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以使学生的素质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四是课程设置要彰显个性。既要彰显学校个性,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又要彰显学生个性,增大选修课与选修课程群的比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改革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为了使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工作。教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认同度的关键。高校应从管理制度人手,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教师提高对教学的重视程度。第一,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方面,高校应增加职称晋升中对教学水平的考评;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校应设立教学职称和科研职称两条线,两者待遇相等,从而使教师提高对教学的重视程度。第二,完善教学考核机制,提高教学在各类评聘工作中的权重。一是要建立一套便于操作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量化教学质量考评标准,促使教师在教学上投人更多的精力;二是要在教师聘用、奖惩、津贴决算中增加教学的权重,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质量、效果作为考评的必要条件。三要在学术带头人选拔、重点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及精品课程申报等方面向教学倾斜。
3.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掌握知识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教育成了一种知识储蓄行动。课堂是知识的倾倒处,学生的头脑是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倾倒的操作者。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知识倾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扩展了课时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多媒体滥用的现象,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使本应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成了教学的主要方法。多媒体的使用,教师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使讲课进度快速推进,这样使得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课的速度,只能被动地接纳,从而丧失了许多思考空间。同时,教师不写板书直接造成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学生不记笔记,会影响他们听课的效果,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对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行多媒体课件准人制度,将劣质课件拒之门外。二是对多媒体课件进行限制,根据课程的特点,限制多媒体使用的课时数。三是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提倡将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依赖。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要从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两方面进行。在考试内容上,要尽量避免对固定知识的考核,注意考核知识的变通,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目前,学校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标准化,其关键就是答案的唯一性,排斥或防止对某个问题多种理解的可能。这种唯一的答案不是由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的,而是教材中的内容或教师讲授过的内容。因此,学生为了在各种各样的标准化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不得不熟练地掌握教材或教师讲授过的知识。由此,标准化考核就将整个学习活动引导到对教材或教师给予知识的识记、掌握和再现上,从而排斥了学生个体知识以及其他各种与教材知识不同的知识,压抑了学生能力与创造性的发挥。在考试方法上,要大力推行口试、开卷考试、大型作业、实际操作、科研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尽量少用“题库”“考教分离”“标准化试题”等形式,以避免教师与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增加学生对知识灵活掌握、正确发挥和创新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