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试析新时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2015-07-10 09: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 价值观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在当今杜会转型、世界变迁、文化多元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不仅决定着大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乃至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伴随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等多维度全球化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l“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就业形势挑战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中国大学的主流教育模式是一种精英主义的,大学生出众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且必然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一定程度上讲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所谓“精英”了。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有30万大学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2002年有40万,2003年有60万,2004年有66.6万。这种毕业生“待就业”状况的存在虽然有着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潜在原因,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wwW.133229.cOM据共青团中央与北京大学日前对大学生就业所做的联合调查显示,“无论是大学生的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还是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而且这种断层已构成就业难的一个因素”。调查显示,有”.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中存在期望过高的情形。应当说,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回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具备较高的人生期待和较完整的职业规划,其职业期待高于就业环境的实际水平应在情理之中。但这一现象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恰恰折射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的的偏差,是对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
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不确定性挑战高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明显增强;表现为求职行为的回归理性务实;表现为成熟、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对社会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但是,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相当一些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正处于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交织之中。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仍保持传统职业价值观所倡导的“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愿望,但在实践中又常常表现“短视”行为,不进行全局、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重视短期效益,职业价值口标短期化和矛盾性。他们希望物质与精神并重,实惠与理想兼得,但在求职过程中更偏爱经济利益,反映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标准的现实化和功利化。他们既渴望竞争,不惜冒险,但又期待工作稳定;既期待专业对口,发挥专长,又准备随时改行跳槽;既迫求白我奋斗,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希望轻松、自山、安逸,职业价慎观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化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诸多不确定性,对高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理性定位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高等教育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面对诸多挑战,进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首要的是科学、理性的定位,从新特点、新情况出发,确定新理念,寻求新突破。
1.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元与多元的关系,把多元价值取向融于一元主导的共同理想体系
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其职业价值选择和职业价值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而今,社会价值观存在的内容上的多重性,范围上的广泛性,构成上的主体性等多元化特性,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现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那种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一幅异彩纷呈的价值图像。面对社会现实情况,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弘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使大学生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真正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取向。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价值取向多元化于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多元价值取向中积极、合理的成分与消极、不合理的成分,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加以评判和指导,把大学生多元的职业价值取向融合于一元价值主导的共同理想体系,融人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体系之中。

2.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把继承传统与创新思维有机结合
深处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面对新的价值选择,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有着敏锐感受力的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在价值观和重建的历史阶段,其职业价值观体系中的传统成分和现代成分纠结并激烈冲突着。面对此种情形,高校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从历史渊源和时代要求的视角,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既要与时俱进,树立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又要深人发掘我国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资源,坚持优秀的民族传统、历史传统、革命传统,使传统价值观的精华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时代精神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观念,为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力。
3正确认识和处理大环境和“小气候”的关系,强化高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意识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其价值观形态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成为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价值的制约。但是,由于高等教育是教育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固有的基本价值目标,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的范围和强度较之社会教育更具有独立性和优越性,高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教育主体的角色责任和时代使命,把大学生职业价低观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小气候”。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承认价值评价标准的时代变化和实现手段的多元化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但是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不等于所有的价值观都值得提倡,尤其是不等于在高校里都应该提倡。要正确处理大环境与“小气候”的关系,把握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倡导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观。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1.把握教育原则,坚持“四个统一”
一是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尊重,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特殊性就在于他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人在本质上就具有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的双重需要。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是脱离实际的。若只讲自我价值,不讲社会价值,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白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页)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两点论,还必须坚持重点论,白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承认个体利益的现实合理性,也必须坚持社会本位的思想。要让大学生懂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平行、并列关系,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因此要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二是坚持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相统一的原则。利益认同是指人的物质、精神利益需要方面的一致性。价值认同是指在价值理想、价值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统一性。兰是坚持共同倾向性与个体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成功的教育应当适应两种客观需要,一个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即时代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体现时代性。另一个是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即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把握教育规律性。应当说,以往的教育活动往往把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共性的倾向性问题上,而对大学生个体差异性问题研究解决得不够。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都在变化的时代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多元、多层次、多矛盾的状况,他们的思想认识、能力素质、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打破传统的“大一统”的思维模式,要在注重广泛性教育、注重解决共同的倾向性问题的同时,根据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个体差异,建立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育,把两个着力点统一起来,增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四是坚持知识价值与素质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全面的职业价值观是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的综合反映,这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要敏锐分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要的前沿,转变教育思路,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需要的教育模式,把知识传播和素质教育统一起来,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创新教育内容,强化“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职业理想教育,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反映人们的生活口的和为之奋斗的标,是成就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力量。要坚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不同职业类型在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当前人才分布不均衡的趋向,鼓励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目标,指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明确“就业大众化”趋势,减少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逐步解决大学生的职业期待一与社会需求的断层。使人生不但树立远大理想,而且能够脚踏实地的立足现实。二是注重职业价值取向教育,纠正大学生的价值定位。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广泛深人地开展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导价值观教育,倡导艰一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成才意识和成才途径的引导,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定位和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三是注重职业能力教育,培有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瞄准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按照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的人才标准,开展职业能力教育。同时,要融人时代要求,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缩小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市场需要之间的落差。四是注爪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在行为上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除了重点进行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还应突出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是责任教育。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贵任、民族责任、道德责任、职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的教育,从而确立贵任意识,增强责任心,提高责任能力,使之成为有高度责任感的“四有”新人。第二是诚信教育。要使大学生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人们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第三是团队精神教育。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帮助他们把对事业的热爱转化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把自己锻炼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3.创新教育方式,做到“四个结合”
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四个结合”。一是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职业价优观是人生价硫观在职业评价、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中的体现,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际问题。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专题讲座、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头脑,从理论上弄懂何为价值,何为人的价值,何为大学生的价值,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认知水平,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和信念。另一方面,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宗旨,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扎实推进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人社会,深人实际。积极参加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在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升白我的基础上,调适自己的价值取句,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二是坚持科学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一与自我教育并不矛盾。灌输是白我教育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灌输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大学生自我教育。要通过政治理论课、职业指导课、专业课、党课、团课等多种教育渠道,采取灵活多样、实际有效的方式,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育乃自我教育”,教育家叶圣陶则说:“真正的教育是为不教育”。
  不教育并非放弃教育,而是说通过自我教育达到非被动教育的状态,自行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通过典型引导、榜样感召、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渠道,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进而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现实,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三是坚持继承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教育作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党许多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要继承传统教育方法中的精髓,善于赋予传统方法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要创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们新价值取向的永恒追求和最高境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创新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三进”,即进寝室、进网络、进社团,是新时期、新情况、新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要创新教育载体,充分发掘寝室文化、网络文化、学生社团、群众文化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功能。要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好“三支队伍”,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完善教育体系。要特别注重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以教师职业道德风范影响、激励学生,形成有利于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形成的良性教育生态环境。四是坚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一方而要靠教育、引导和自我教育、白我调适,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从大学生是既需要出发,注重解决职业选择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座位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区别层次,突出重点,明确口标,分步实施。对一年级学生应侧重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四年大学生活,确立职业理想。对二三年级学生应侧重于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适应能力等职业能力。对四年级学生应侧重于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理想,进而实现职业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的科学统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