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关于高职生价值观与职业指导关系之探析

2015-07-10 09: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价值观;职业指导;职业价值观;个性心理
  论文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教育工作者加强了对高职生价值观的研究,探讨了高职生的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的特点。高职院校加强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2004年.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产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用人单位对高职生不够重视.高职生的专科学历在求职中没有优势.高职生要与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竞争.面临学历上的明显劣势。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冲击着高职生的价值观.使高职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学制较短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自卑心理严重等现象。
  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与自身主观因素的约束,加剧了高职生的就业困难。对个体而言,内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从心理需求理论的观点来看.个体的行为动力来自个体的信念与意识.即外显行为受内隐意识约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生的就业问题。必须研究其价值观.加强职业指导.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使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开发自身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wwW.133229.coM
  相关研究
  价值观指的是个体对周围世界中人、事、物的看法。价值观反映在职业选择上就成为职业价值观.即个体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高职生作为未来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职业价值观是其职业理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生毕业后投身于本职工作具有深远影响。
  马红梅、曹建斌、张艳、徐锋、覃雯等人以高职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他们发现.高职生既有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也非常重视个人品质的养成。梁润华、杨慧的研究发现.高职生选择职业时既希望职业有利于实现自我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特长,又期望工资高、福利好。工作稳定有保障。由此看来,在高职生身上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并存.这与普通高校学生没有差别。但梁润华、杨慧的研究认为.高职生的就业理念较为理性.不计较职业的社会地位.不理会工作环境是否舒适.从事职业工作就是顺应社会分工.至于自身职业满足社会需要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少则不太在意。
  为了深入探讨职业价值观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丁妙珍研究了高职生自我和谐与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职生自我和谐的程度总体水平较好,呈正态分布.并得出以下调查结果:男生较女生刻板:机电类学生较刻板:计算机类学生自信心较弱:学生党员的自我和谐度高于非党员: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自我和谐三者在个体择业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注重声望地位的学生择业时自我和谐度较差.注重发展因素的学生择业时自我效能感较好.主观能动性较强: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分别对自我和谐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心理发展理论可知.自我和谐程度水平较低的学生很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需要根据这些已有研究结果设置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以帮助高职生突破对学历与择业关系的刻板理解.发挥择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与自我和谐的心理机制通过加强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其选择职业的自我效能感.并有利于提高其就业能力与身心健康水平。
  高职生价值观与职业指导的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生加入到就业大军中来.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研究高职生的价值观.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把握价值观教育的主流方向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使高职生清楚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于良好的基本功、较强的动手能力、高度敏捷的思维等方面。由此可见.加强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
  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具有较强功利色彩的价值观念.家庭中“重学业培养.轻品格塑造”的不良教育方式.学校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青年学生的现实需求相脱节的现象.都冲击着高职生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灵.导致当今高职生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理想追求隐秘化.生活追求个性化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生厌倦学习、求知欲偏低、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作为承担教育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看到高职生有理想、有追求的积极的一面.挖掘这些潜在的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与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注意到高职生身上存在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其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就业岗位。

  研究展望
  职业价值观渗透在职业理想确立到实现的整个过程中.是以个体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为主导的择业心理和择业态度的综合反映,受到个体心理品质、自我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专业化程度不够.研究问题比较肤浅.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意义.这给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与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较.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处于探索过程中在我国.高职大专学历是一个较低的学历层次.参加工作后继续接受教育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创新教育模式.做好、做实高职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系统深入地研究高职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高职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比较研究.为职业指导与教学改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一)加强高职生的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与个性心理的相关研究
  加强高职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与竞争意识的相关研究当今社会竞争现象普遍存在.竞争意识及水平对个体的社会生活、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竞争心理是个体在对竞争的认知、态度、策略和动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积极健康的竞争心理是个体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健康自我与健全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然而.在这方面目前尚未发现针对高职生的相关研究研究高职生的竞争意识水平、竞争方式与竞争策略。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设置职业指导课程.确立有效的职业指导对策。
  加强高职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与学习行为的相关研究高职教育更强调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而能力、知识与素质三者缺一不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终身教育势在必行我国的高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研究高职生的学习观、学习取向、认知加工策略和管理策略.培养学习能力.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加强高职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与自我认知的相关研究个体的自我认知在其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个体的自我认知水平与程度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但是.目前对高职生的认知方式与能力倾向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在人的意识系统中。每个人总会对自己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对自己应该如何行动及他人对自己如何评价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只是不同的个体认知程度和认知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职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越高.其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水平就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越高..对此课题的系统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供理论依据。
  (二)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大学阶段是个性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高职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向职业、家庭、社会等多种角色的转变.我国的高职教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及学校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相对较少.相关职业培训与指导的覆盖面也远远不够在此背景下.高职生看不到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只得到一张含金量不足的文凭,这不利于高职生的就业、工作与长久发展。如果高职院校疏于职业指导教育,学生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丧失目标,导致放任自己的专业学习。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总之.研究高职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规律.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更好地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服务深入研究高职生的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指导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指导水平.使职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端正高职生的职业心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在求职过程中扬长避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