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物种质资源是阐述作物遗传多样性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一门新兴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情况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对农学类专业选修课“作物种质资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作物种质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受浙江农林大学校级教学项目(KG14016)资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90-01
作物种质资源学是农学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重点使学生了解作物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作物品种分类及其近缘种在形态、生态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多样性情况,并结合各国农业领域对种质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情况,加强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事遗传育种与农业生产工作的能力。
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且生态环境多样性,拥有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1]。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实际应用体现在作物的分类和遗传关系分析、比较遗传学研究以及作物核心种质构建,这些都为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优良基因,如抗病虫性、抗逆性、优良品质、细胞雄性不育及丰产性等[2,3]。无论是常规育种还是分子育种,目前来说比较好的改良的性状仍是那些遗传上比较简单的性状,利用的基因多为单基因或寡基因。而对于产量、品质、抗逆性等复杂性状,育种改良的进展相对较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现代品种中针对目标性状的遗传基础狭窄,因此,进行作物种质资源的整理与鉴定对提高育种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作物种质资源学这门课程对于农学类相关专业学生认识种质资源在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作物的分类和遗传关系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农学类培养计划中作物遗传育种课程对作物种质资源的内容和课时较少,不能完全体现作物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基于上述对该项研究内容的深入,迫切需要在农业科研院校农学类专业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的课程内容,让农学类学生充分了解作物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的了解和学习,掌握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现状。本文对作物种质资源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一些探索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应用。
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作物种质资源学课程内容在农学类专业课程作物育种学总论中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强调了作物种质资源在现代育种工作中的重要贡献以及现阶段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情况[4,5]。对农学类专业学生单独开设作物种质资源学这门课程,需要补充和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1.1教材建设:以董玉琛和郑殿升版主编的《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教材为基础,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分类介绍,重点突出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收集整理与应用价值。同时,参考国外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和评价分析现状,对课程主题和内容进行优化和再选择,突出作物种质资源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性及利用现状。
1.2课程前沿信息获得: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参与中国植物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和科普活动计划,交流植物多样性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植物多样性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习近年来我国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成果,获得当前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最前沿信息,丰富作物种质资源学教学内容。
1.3课程辅助信息获得:通过考察学习,获取民族植物学与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情况;传统知识与社区遗传资源保护;民族植物学、种质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遗传资源获取与分享等相关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广博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探索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
2.1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的方法,结合实例详细准确的讲解相关概念,使学生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遗传多样性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实际应用中有初步的认识。
2.2设置自主学习和课程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重要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种质资源自学内容,并进行课程示范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选择具体某一种感兴趣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为学习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资料查阅收集、小组讨论和分组限时PPT试讲的形式,总结自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作物种质资源的认识及研究利用情况;课程讨论设置提问和解答环节,加强学生关于知识点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3尝试引入网络化教学手段,在BBC纪录片等网络媒体中搜集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视频资料,经过筛选整理,在课堂上播放,使前沿的媒体资源融入课堂,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认识和了解作物种质资源的兴趣。
3.构建合理的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方式
3.1加大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将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列入平时成绩评价体系,增加这部分的比重;从综合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自学内容的各个环节均有较高的积极性,特别是最后的PPT试讲环节与提问互动环节。通过合理分布平时成绩、出勤率和课程论文等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使学生均匀用力,避免期末考查的应试学习。
3.2课程论文考察内容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程论文作为最后课程考查的环节,将自主学习内容与课程论文结合起来。以自主学习内容为主线,加大开放性内容的设置,不断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自主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4.结语
作物种质资源学课程通过一年的课程建设创新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较好的课堂学习和课下自主学习效果。结合课堂分组讨论和试讲形式,不仅加强学生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利用优良种质资源从事遗传育种与农业生产实际工作的能力。在今后的课程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探索更积极灵活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作者:刘宏波,本文来自《作物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