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论系统分析师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3-12-11 13: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高校建立CIO机制,由系统分析师担任CIO,充分发挥系统分析师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战略的角度把握数字校园建设,在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生存环境中,为高校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系统分析师CIO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07-03


  一、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我国教育行业真正的信息化是从1994年开始,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正式启动为标志。1998年以后到2000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成为教育界和IT界的热点话题,教育信息化热点逐渐浮出水面。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设施落后。许多高校校园网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大部分是在1994-1998年建成,这些学校的校园网存在着设备和技术落后、无法适应新的应用需求等问题;


  (2)信息系统互不兼容,连通困难很大。这主要出现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高校中,已经建立起较多的应用信息平台,可是因为当时建设时标准不一,现在想相互连通困难较大;


  (3)设备的应用率较低。在规划和选择设备时,考虑设备先进性较多,而考虑对其应用率和应用方案适用性关注较少,造成花了不少钱,却对学校的实用性不大;


  (4)高校投入中,注重前期投入,对后期维护信息资源的更新及深度加工投入不足、不够;


  (5)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严密的安全措施保障、信息对外发布的保密审查程度不够规范;


  (6)高校存在着缺少技术人员的问题,特别是在文科类院校,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


  (7)在管理组织上,缺少统一管理的人员,建设步调和标准不一致,执行人员与决策人员职责与职权不对称;


  (8)解决方案的实用性不强:针对高校市场的整体解决方案,多是一些系统集成和基于硬件设备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高校今后的应用问题;同时,解决方案中的应用软件针对性差,缺少对教育应用的认识,对学校的管理、教学的运行方式不了解,开发出的产品不实用,无法满足高校特定情况的需求。


  二、CIO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过程,也不能超越时代的发展。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容易产生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在建设数字校园的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于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因此,迫切需要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必然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及优化,也必然会涉及高校领导职责变化和各个部门的利益,这些都会成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阻力,因此需要来自学校高层领导的积极推动,需要进行很多跨部门的协调。而“信息中心主任”或者“网络中心主任”是无法名正言顺地完成上述工作的。


  随着建设的深入,以及信息系统的不断增长,更多的问题必然会显现和突出。因此,应当向企业学习,必须进行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在高校建立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机制。CIO应该是校级领导,直接参与高校的领导决策,是高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强有力支撑,全面负责高校信息化推进的计划和规划。


  高校的CIO不仅是IT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还要领导跨机构的协作过程。通过开发信息资源,提高教学、学术和管理的效率,去除多余的工作流程和行政机构。具体说,其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校园信息化远景规划;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基本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领导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阐述学校全局范围的信息化策略,如安全等;领导与其他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没有IT全局战略和方向的环境下,由于缺乏一个标准的IT环境,就会建立起各种分散的系统,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时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得数字化校园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且,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批信息系统纷纷上马,这些项目超过了以前单个项目实施的含义,它关系到整个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信息中心”所能胜任的,需要学校高层领导的介入。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它的建设需要领导发挥一把手作用,保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最终决策、保证信息化建设中必要的投资力度。尤其网络应用系统的建设,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一个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受到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所以只有单位的最高领导才有权力完成网络应用系统建设的指挥和协调工作。高层领导一旦决策,需要通过中层管理人员实施,其中,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而信息标准化是管理制度规范化在技术上的具体体现,这一切都要求建立合理的体制与机制,这是学校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人员


  信息系统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内容和主要方面,而建设信息系统,特别是建设大型信息系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间不但要有大量物质、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而且要克服技术、组织、思想、观念上的种种困难。因而,建设信息系统必须有一支训练良好的技术队伍和开发队伍,在这支队伍中,起着重要作用、处于最重要地位的成员,就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人员,即系统分析师。系统分析师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一个组织建设信息系统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反过来,把组织目标转化为建设信息系统的计划方案和实施步骤,这个过程往往交织着管理和专业技术两种因素。因此,只有那些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领导者才能承担起组织实施的重任,而系统分析师正是这样的角色。系统分析师是组织决策层的重要成员,能够较深入地理解组织的总体目标;同时,系统分析师是信息系统的专家,能够科学地规划、设计信息化建设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目标,科学地分析、设计信息系统。系统分析师是信息系统建设每一个阶段工作的主导人员,是每一项重要工作的组织者和技术带头人。


  我们知道,建设一项大型的建筑工程,要经过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工作之后,才能进入到施工阶段。而建设大型信息系统,往往要比建设一项建筑工程复杂得多,它同样需要经过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工作之后,才能进入到系统开发阶段。


  信息系统建设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且与传统的建设项目有着许多不同的本质特征,必须采用几乎是全新的方法和技术,而系统分析师正是掌握了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的专家,因此系统分析师能够恰当地、科学地选择并采用有效的、先进的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选择或设计系统开发的配套工具和支撑环境,从而实现方便适用、灵活高效、界面友好、便于维护的系统开发目标。


  一个大型信息系统从开发完成到投入运行往往还有非常繁重的工作要做,还要解决一系列甚至比系统开发阶段还要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要做到原来手工系统到新系统的无缝衔接和转换;要做好与系统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要解决运行体制问题;要对各种人员进行培训;要制定新系统运行所必需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工作制度等等,所有这些组织领导工作都要落在系统分析师的肩上。由于系统分析师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决定了对系统分析师的要求比其他的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要求都要高,都要严。


  信息化建设要求系统分析师应该做到科学和技术的统一。一个信息系统,特别是大型信息系统往往十分复杂,因而,要做出好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是很困难的,要求系统分析师必须具有系统科学的观点,并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站在组织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做到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同时,又要善于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找出其内部联系,抓住主要矛盾,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由于信息系统是复杂的人机工程,因此,系统分析师应该是具有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人员,而那些只具有某种专业技术,如只具有计算机硬件知识、软件知识或通讯知识的人员不能算是合格的系统分析师。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这个社会大环境对系统分析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系统分析师不但要具有深入广博的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经济分析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信息化建设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因而,系统分析师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系统分析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他们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恰当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系统分析师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人员,必须具有组织和管理的才能;他们必须能够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富有与人合作的精神;他们必须具有深入观察问题的能力;他们应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还应该具有善于谈判和协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只有这样,系统分析师才能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得心应手地工作,才能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才能开发出强健的系统。


  四、把CIO交给系统分析师


  “中国的CIO从哪里来?应从系统分析师中选拔。”2004年,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中国系统分析与设计大会上,中国系统分析师高级会员刘兴提出这样的观点。


  系统分析师是CIO的基础。为了推进政府、企业和高校信息化,实行CIO制度,只有那些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才能准确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并担当组织实施的重任,而系统分析师正是这样的角色,他们往往影响到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甚至成败。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对高校的结构、运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信息化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生存环境。高校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制度驱动,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制度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高校建立CIO机制,由系统分析师担任CIO,充分发挥系统分析师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战略的角度把握数字校园建设,在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生存环境中,为高校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筅


  作者:孙鸿飞等

    参考文献: 

  [1]John W.Satzinger[美].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 

  [2]陈松乔.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 

  [3]罗晓沛.系统分析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4]张友生.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