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析高职学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的有效模式

2023-12-10 10: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据我国卫生部及教育部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人员总数量将达到232万人以上。也就是说,护士数量以每年11.5万人的数量呈递增趋势,所以说我国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是相当广阔的。[1]

  高职学校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是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学校学生在入学、毕业后,其就业方向更有针对性,高职学校所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个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业机会和就业辅助指导,使其正确平稳地完成学业,步入社会,这也是高职学校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那就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本文就提出几种目前较为有效的护理专业就业指导模式,希望能在广大高职院校中得以正确开展。


  1.个体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会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中心,其中的主要服务就是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相关的个体个性化就业指导。护理专业学生属于注重实践技能与经验积累的专业,所以该方法是针对学生在实习前的一种心理型就业指导模式,旨在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启发教育、理想共同探讨等形式,从学生的心理上打开通路,帮助学生构建良好心态,从而解决就业问题。当然,个体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强调个性化,所以学生在这里可以咨询一切关于护理专业的问题,包括各大目标医院单位的具体情况、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种不受任何外部因素限制、气氛宽松且灵活的就业指导模式最受目前护理专业的学生欢迎。在指导风格上,也更适合护理专业中众多性格内敛的女性学生。


  2.伴随式就业指导模式

  所谓“伴随”就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迈入工作岗位,就业本人还一直会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联系的一种就业指导模式。这种伴随式的就业指导模式有两个好处,对学生来说,它解决了学生就业初期的一些与用人单位的沟通问题,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就业市场和行业需求;而对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来说,这种伴随式的服务方式让他们通过学生了解了目前该学生所在医院的相关行情、现状,并且也能够快速得到用人医院的意见反馈与实时评价。学校可以根据市场反馈这一点来及时调整自身的办学条件、丰富就业指导资源、进一步完善将来对新一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最终打造自身高职院校在护理专业的良好声誉与社会地位。[2]


  3.贯穿式就业指导模式

  贯穿式就业指导模式强调对高职学生在学期间的全程就业指导。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具有很强的就业目的性,所以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不能仅仅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而是要将就业指导与就业理念从学生踏入学校开始就贯穿始终。所以说,高职学校应该改变就业指导观念,因为就业指导不是为了就业而展开的应急性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事实证明短期培训达不到就业指导的理想效果,所以就业指导应该成为高职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护理专业中分学年、分层次、分人地开展下去。简言之,这就是学校通过将就业压力施加给学生,让他们认清现实,将压力转化为学习中的动力,从而做好自己的学生期间规划;到了大二学期,学校就应该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相应的就业指导活动,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医疗机构的用人机制,进而为他们设计自我推荐材料;过了后,就业指导会逐渐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时地在学校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并培训他们的应聘技巧。此时的就业指导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心态为重,从心理学的角度鼓励他们要勇敢自信,敢于担当和竞争,摆正心态迎接和步入社会。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就业指导模式,都希望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对自我审视的能力。因此,各个高职学校应该针对自身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与对市场的了解,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并且丰富和完善自我的业务能力,真正地去调查和了解学生,在帮助护理专业学生顺利完成课内辅导和课外实践的同时,也为自己在社会与市场上营造了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邓腊梅.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基层就业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汪庆玲,戴鸿英,巫向前,等.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08(10).


  (作者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求知导刊 2015年12期

  作者:刘静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