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笔者参与社会调查项目样本访问的实践经历,以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为分析对象,通过后期文献研究、学科调研,从档案来源、史志资料收集的手段、司法实践中的证据体现等角度,阐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档案学意义,分析档案学与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在跨学科领域上的密切关系,并从中获取重视实证研究、给社会建档等方面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社会调查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档案学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11-07
社会调查研究是出于某种学术目的,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手段收集获取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从档案学角度来说,规范而有效的社会调查是对社会某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有针对性地对社会现实进行调查,如实地反应了某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是珍贵的档案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支撑和人文研究价值。本文以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为分析对象,对此类社会调查研究的档案学意义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试对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领域内档案界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思路进行初步考探。
一、档案与社会调查研究
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工作、生产、科研、学习等活动原貌的,按一定规则组合归档以备考察利用的各种文献[1]14-15。档案的本质特征是原始记录性。尽管涉及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多门学科范围内的社会调查没有引入档案学的概念,但社会调查所得的数据如实地反映了社会某方面的现实。以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为例,其调查所得的基础性数据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人们各方面的现状和变化,在调查、保存资料的管理操作中体现了档案管理的特征,而且对后代学者的社会人文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档案价值。
二、对社会跟踪调查的基本认知
1.国内外社会跟踪调查的实施现状。社会调查,即社会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用来收集和分析人口、社会和经济各方面情况的重要方法,所得的社会调查数据真实地反映了调查进行时的社会环境。最早在19世纪的欧洲,法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慈善家和其他对社会福利感兴趣的志愿者,针对监狱状况、精神病患者的治愈情况、社会底层人群的贫困程度等社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社会调查活动[2]4-5。
近些年来,中外社会科学界对社会调查给予了高度重视,开展了很多规模不一的社会调查。但是尽管社会调查的发生数量大、展开层面广,但是水平较高规模极大的社会调查并不多见,社会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常常受到质疑,更加系统和科学的跟踪调查应运而生。40年前美国已经开始把获得综合性跟踪数据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来对待。1968年,密歇根大学展开了世界上最早的家庭跟踪调查(PSID),内容涉及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几乎所有方面[3]。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社会经济体如欧盟、日本、美国、韩国、墨西哥都有类似的调查,中国台湾也于1997年开始了“家庭动态资料调查”(PSFD)。1995年中国大陆学者开始提出进行全国范围调查的设想,2010年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动态跟踪调查正式启动[4]1。这些调查数据为当代中国消费行为、风俗习惯、养老保险制度、生产生活研究等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后世留下极其宝贵的档案资料。
2.“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项目的概况。“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是北京大学设计、筹备,并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全国性家庭跟踪调查计划,以期通过对全国代表性样本村居、家庭、家庭成员的跟踪调查,历时性地反应中国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各方面现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获取中国家庭的动态变化情况,用系统的、可供比较的、基于家庭和个体层次的跟踪数据来准确、真实地反应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健康习惯、教育期待、交往模式、职业状态等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4]6。
三、社会调查研究对档案学的借鉴意义
1.社会调查研究的价值体现。专业意义上的调查研究,一般不仅仅局限于描述变量的“变化”,而是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调查的类型有很多种,从应用角度分,可以分为公众的民意调查、市场调研、描述性的调查统计和社会调查四类。民意调查最早在美国获得应用,早在1824年就被预测美国总统大选,这就是最初的民意调查。自此,民意调查经常被有关组织部门应用于选举、公共事務和其他涉及共同利益的主题。描述性的统计调查经常由政府部门发起,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人口和人口密度、劳动力构成、全民健康统计等方面的大量描述性信息,例如统计局所做的大规模调查。
依据调查所得数据,学者们可以进行研究总结,研究结果多用于企业决策、高校教学、政府的政策依据等。社会调查资料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调查所得数据对涉及民生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而且它为大众提供民生以及其他方面可供比较的维度,为学术界各相关学科进行主题性研究提供线索,为政府决策部门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信息。从档案学角度分析这类数据真实可靠性的相对性和作为资料支持的价值性,能够为档案学界的理论研究和调查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跟踪调查是社会调查中较为系统周密的一种新类型。它的出现,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科学和政府科学决策的发展。以美国家庭跟踪调查(PSID)为例,美国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中,大量的期刊文章运用了PSID的数据,作者中包括了四位诺贝尔奖得主。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的房屋与城市发展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劳工部、社会保障部、白宫、国会等政府部门,大量使用了PSID的数据作为决策依据[5]1。由于跟踪数据对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评选的50年资助的最有价值的50个项目中,PSID成为唯一的社会科学项目。
2.对档案学的借鉴意义。
(1)社会调查资料是档案的重要来源。社会调查因其实证主义的研究思路,大部分调查所得的数据和资料对后世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档案价值。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例,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9)以及毛泽东的《农村调查报告》(1930),都是在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的基础之上写就,如今其原稿和当时发行的不同版本都成为珍贵的档案资料。可见社会调查资料是档案的重要来源。
(2)社会调查是史志资料收集的有效手段。史志资料收集是修史编志、档案编研过程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编纂成果的质量。社会调查学作为社会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丰富史志资料的收集渠道和手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历史文献并不能完全独立、全面地反映事物要素,社会调查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性采集手段。通过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发现已掌握的史志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资料或提出补充资料的具体意见。②社会调查,尤其是描述性和解释性调查研究的基础性数据能够为史志资料提供可对比数据[6],完善史志资料的要素和内容,可以和已有史志档案相印证,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
(3)社会调查报告在司法实践中的证据价值。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它使档案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7]4-5。这种凭证性使档案,尤其是房产档案等在涉及民事案件的司法证明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的民事、行政法庭中已经出现了社会研究报告这种全新的证据形式。在司法证明实践中,有一类特定的证明事项往往需要裁判者对社会公众就与涉案事实相关问题的观点、意见、态度进行考察或判断。为了对这种特殊的事项加以有效证明,我国的民事、行政审判中都出现了不少“社会调查报告”(socialsurveyreport)这种新的证据类型[8]。
将社会调查报告放在司法证据的框架之下进行研究和应用,这是证据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也启示着档案学界用全新的视角对档案的证据属性、证据形式、公信力大小等重点问题加强研究。
四、社会调查研究所带来的档案学思考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实施形式虽各有不同,但理顺其与档案学的关系可以给档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带来全新的参考思路,主要结论如下。
1.是档案资源建设的新型路径选择。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大多数档案馆的馆藏结构非常单一,所藏文书档案所占比重大,多为机关单位、社会团体职能活动方面的档案,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档案少,能被社会普遍利用的司法、民生档案少,真正具有查考价值且对利用者有吸引力的档案少。
社会调查资料转化为档案入藏档案馆后可丰富馆藏档案的门类,使馆藏档案的结构比例合理化,与原藏档案互补互生。而且社会调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调查资料及其后期成果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这为提高和改善档案利用服务奠定了基础。
这要求我们以“大资源观”的新理念为指导,突破传统思维习惯,遵循档案资源建设的自身规律,实施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促进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体系各个向度、各个层面的协调发展[9]。
2.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突破口。档案馆可以提供档案利用的领域广泛,包括领导决策、落实政策、选拔人才、房屋产权、民事纠纷、编纂史志等,但实际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却普遍表现滞后。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多局限于坐等利用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因此可把加强档案利用者获得档案信息的要求和欲望作为打破目前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僵局的一个突破口[10]。
社会调查资料及其后期成果,对专业学者因其学术性和专业性具有参考查证的利用需求,对普通大众因其趣味性和可读性具有休闲消遣的利用需求。档案部门要重视档案收集和编研,加强档案利用者的信息需求,以期扩大档案利用对象的范围,激活档案利用服务,提高人们利用档案的意识。
3.建立档案的新领域。建档问题是目前档案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家庭建档、企业建档、信用建档、非物质文化建档等屡屡被提及和探讨,但给社会——人类活动的重要组织建档,目前在档案学界还是一项空白。
国家统计局等官方组织进行的家庭记账式调查,多是对个体浅层次的资料整合,且偏重客观数据的记录,对大众的主观态度则缺乏详细周密的采集和统计。已有的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规模不一,调查深度和广度也参差不齐,比较科学和系统的社会调查,如“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则是通过个体的变化来观察、判断宏观社会的格局和变迁趋势,通过跟踪样本家庭及其成员从生到死生命历程中的社会、经济、教育、健康等指标,将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作为控制变量,从而获得社会各方面的准确数据[11]。这符合给社会建档的基本点。档案部门可以通过收集不同时期的社会调查资料,丰富馆藏档案的途径,也可以通过与实施社会调查的机构和团体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社会建档,本文在此不展开探讨。
4.丰富档案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大多重视人文科学的思辨性,但缺乏社会科学的实证性。但人类学科的研究前提就是对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目前我国的档案学研究亦然,重视定量描述、逻辑推理,而忽略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
社会调查研究为档案学提供了一种思路,启示着档案人重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重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升华,开展学术研究与临床实务并重的双元流程。而且“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是系统地针对中国社会的持续性样本调查,涉及人类学、人口学、心理学、档案学等多门学科,不同学科间的研究重点和核心议题或有相异,但皆有共通之处,这启示着档案学界宜以跨学科或跨科域的观点来分析档案学领域的相关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在多个学术领域的共同努力之下,可以预见将继续以跨学科和跨科际的研究模式来进行。重视实证调查,最大程度地挖掘社会调查资料的档案学价值和意义,藉以比较研究的优势,无疑将会为档案学提供重要的学术贡献和更多的借鉴意义。
作者: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