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要适应全球化发展,必须具有国际意识,进行“学以致用”的教学,培养国际交往能力与专业技能兼备的国际化人才。安徽大学作为国内“211”重点大学,从国家需要、学生个人发展及学校实际情况三方面综合来看,进行学以致用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上海高校的改革文件后,结合安徽大学实际情况,本文从课程分类、教学重点等方向对安徽大学的学以致用型课程设置提出五点建议,希望对安徽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一、安徽大学为什么要进行公共英语的学以致用型课程改革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我国随之进入了“全民英语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要适应全球化发展,实现与时代接轨的目标,就必须具有国际意识,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兼专业水准的国际化人才。这是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的。
从个人发展微观角度来看,21世纪是人才竞争时代,大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技能(语言运用能力)及新文化知识(专业学术能力),成了全球化过程中的“语言资本”[1]。这就要求公共英语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出发点。
从安徽大学角度而言,改革必须考虑学校内部实际情况。目前,安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综合能力参差不齐。至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既没有纳入实用性较强的通用学术英语内容,又没有在通用英语教学上取得明显的进步成果。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公共英语无用的片面认知,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受挫。
综上,从国家需要、个人发展和安徽大学实际情况三方面考虑,公共英语改革开设学以致用型课程势在必行。
二、安徽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以致用型课程应如何设置
国内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从几十年一贯的通用英语教学甚至应试性英语教学开始向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教学转型,这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里程碑[2]。
所以,在参考上海市高校改革文件后,结合安徽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对安徽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分为两部分,以通用英语(专打语言基础的语言教学)为基础进行过渡性教学,以通用学术英语(训练学生各学科通用的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为核心进行提高性教学。专门学术英语(即专业英语)课程由各院系专业老师进行相关教学,不纳入公共英语教学范围内。
因为安徽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工作都是由大学外语教学部承担的,教学对象为大约12000人的大一大二学生,而大外部教师人数仅100人左右,所以在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进行通用类英语教学。
公共英语为必修课,以入学英语考试为分班标准,成绩不及格和一般同学必须先学习一年的通用英语,再学习通用学术英语,成绩良好优秀的同学可以直接学习通用学术英语。通过分班教学贯彻“分类指导”原则,使老师的授课更具有针对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第二,通用英语课程应重点强化基础教学,广度大于深度。通过对安徽大学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在英语学习各个方面都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不足,反映同学们对英语学习大都缺乏自信心。其中,听力和口语是困难项目的现象尤其显著:81.79%的学生反映听力是自己的弱项,77.14%的学生在口语部分没有自信。因此,作为基础部分的通用英语课程应该重点强化学生的听说教学,从最基本的语言学习步骤弥补不足。
同时,这部分课程的教材应该重新选择,认知面要广,最好能涉及英语课题的方方面面,但水平程度要浅,教材数量压缩至一两本,便于学习吸收。建议特殊编订,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第三,作为核心部分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用学术英语不等于专业英语,并非只是研究生或今后搞学术研究的人要学的英语。
据了解,世界高校本科层面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无不都是学术英语,即使在教学语言为非英语的日本高校和我国台湾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是学术英语性质的,如开设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读写,目的是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3],故将其纳入大学英语教学范围并列为核心内容是针对所有学生而言的,对所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至于教材选择,根据问卷反馈建议考虑使用一些有难度的英语原文教材,既增强学生的原文阅读能力,又不会太过专业性而缺乏吸引力,为学生以后学习专门学术英语奠定基础。
以上三点只是对大学公共英语学以致用型课程改革提出的建议,希求在安徽大学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实现英语教学的焕然一新,解决众多学生“学英语难”的问题,真正发挥安徽大学在安徽省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引领作用。
作者:卿萍萍 梁琦悦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