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高等教育自身的缺陷也不可避免的呈现了出来,虽然其也通过一定的调整、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中的去行政化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就“去行政化”问题论述一些笔者自己的观点。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逐步从量的层面转移到质的层面上来。面对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瞻前顾后,在承认了问题的客观性后,就要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来解决问题,问题与困境的出现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通过不断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于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国家也尽量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调整,关于行政化的去留问题却步履维艰,这无疑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行政和行政化
“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特定手段发生作用的活动的总称。行政化是指通过行政手段加以管理,具有行政特征。
“行政”区别于“行政化”不单单因为多了一个“化”字,朱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李中梓引用朱熹的话,阐发变与化的关系,可见变是渐变、量变的意思,化是渐变已经完成了,即质变。所以我觉得行政化可以理解为行政的质变,而质变是由一定的行政量变积累而来的,这在量变的过程中,行政的一些管理、实施方法或手段就难免出现一些失误,行政管理过程中经常生搬硬套的做法也屡见不鲜,而行政化就是将这些或对或错的简单相加结合起来。
既然这样,我们要纠正错误,就一定要从根儿上改起,否则其他改变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与其说是去行政化,不如说改行政化,而改革行政化就需要抓住行政过程中实施不当的问题,即改革行政过程中的不足,坚持行政过程中得当的做法。当行政中所有合理的做法积累起来形成行政化时,这必然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高等教育的去行政化应该先着手于改革高等教育行政中不当的做法,而不应该把问题的矛头指向“去”还是“留”的问题上,只有找到了症结所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才会事半功倍。
二、“行政化”问题该如何走下去
1.认清客观事实
“行政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它如同我们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是一个长期的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这由我国历史传统和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决定的。首先,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官场对学术精神腐蚀我们有目共睹,但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说这种思想是对是错,因为这种思想虽说让学习蒙上了一种功利性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它确实也是读书人用心读书学好知识的一个动力,为中国的发展培养出来了大批人才,无论是在学术造诣上还是治国理政上都功不可没。其次,中国现处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而且我国人口数量之多,在校生人数更是蔚为大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高校的任何一次失误都有可能给大学发展带来灭顶之灾,而采用这种阶层制的管理也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权责到人。
认清客观事实,立足中国实际国情,既不能一味的否认行政化的弊端,而否认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也不能重行政轻学术,每个人都盲目的追随官位上的发展,而对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个教育目的弃之不顾。
2.转变观念
在韩国,行政就是指服务。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影响下:行政即权力,但处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种种诟病的考虑,改变这种观念是势在必行的。这就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进行处理:第一部分是行政人员,他们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不可在职位上作威作福,要尽心尽力把行政工作做好,认真落实服务的思想,对于非行政人员要鼓励其参与到行政中来,使其意识到这也是他们的责任;第二部分是非行政人员,他们必须摒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错误思想,身为社会的一份子就要为中国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身为教育工作者更要以教育为重,凡事和教育有关的事情,都和自己有关系,对于行政工作人员要不忘监督。
3.化整为零,量变直至引起质变
发生量变首先就是高校外部行政化的消除,做到强化监督,弱化控制,给高校充分的发展自由,这就涉及到政府内部职能的转变,以服务高校工作为主要目的,而非控制。谢运策说过,“法对高校管理的规制并不是要捆住高校管理的手脚,而是一种积极的保障(有效行使)与消极的防范(防止滥用治校权力)的统一。”[1]法律就跟我们政府的功能是大相径庭的,它只是一种来保障高校更好地发展,而非束缚。其次就是高校内部,高校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但每个整体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高校各部分就像自行车上的零散配件,只有它们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才能使得自行车自如的前进,所以我们要想一下子把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彻底落实就需要把各部分零件修整好,这就需要把学校各个部分,从小单元开始解决这种行政化的错误理解,行政就是服务必须让每个人都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去。
我们无论是对待高校的“行政化”还是整个社会的“行政化”问题,都应客观对待,切不可盲目着手,一定要立足现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我们都是可以拿来加以利用的。
作者:王丹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