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聋人高等教育与民间手工艺传承

2016-05-17 15: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民间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国民性格最原始最纯真的精神载体。如何将我国本土传统艺术的根基更好地传承下去,找到合适的继承人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聋人的心智特性非常适合部分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加强聋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使之与民间手工艺传承有机结合,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民间手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艺术与听障大学生之间通过学校联系起来,学校整合自身教学与民间艺术资源为聋生就业、创业提供相关支持。

  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是我们要发展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在保护与传承中去发掘与创造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研究与保护传统民间艺术,使人们看到它们的过去和现在,把它们的未来发扬光大。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愈来愈重视文化在发展中的作用,人们更加需要民族的、民间的文化,并把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依然发挥它独有魅力,从它身上汲取到养分。发展民间艺术的关键是找到适合的继承人,听障群体因其生理特点在某些民间艺术领域里具有成为继承人的能力。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中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大约有2075万听障人。听障群体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关乎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水平。在我国,听障群体高等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层次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扩大和提升,90年代后期,针对听障群体开辟了专门的教育模式。

就听障群体艺术教育方面来说,一切的教育思想均以促进听障群体的自身发展为向导,在关注听障群体身体缺陷的同时,开发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能,进行相关的补偿教育,重视听障群体群体的发展需要是当代听障群体艺术高等教育的重点。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参与社会就业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结合听障群体的心智特性,发现他们比较适合部分民间艺术的传承。

绥化地区文化底韵深厚,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10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桂冠。其中,海伦为中国民间剪纸和东北二人转艺术之乡、兰西为中国民间挂钱艺术之乡、望奎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之乡、绥棱为中国黑陶和农民画艺术之乡、庆安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肇东为中国民间国画艺术之乡、北林为中国民间风筝艺术之乡、安达为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

全市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政府对文化发展高度重视,坚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助推绥化地区崛起。

QQ截图20160226113959.jpg

将绥化地域民间艺术的具体形式与听障群体高等艺术教育相结合,达到即促进残疾人就业也使得绥化地域民间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同生产实践环节的街接根据聋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强化生产实践教学。许多聋人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最后进入大学校门,受其生理特点的影响,经历的全是理论教学。进入高校后,许多特教学院由于考虑聋生的特点,常常是为了便于管理,把专业教学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沿用理工科教学模式。

显然,这不适合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社会和市场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是如今各个学科教学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穿插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传承人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吃苦耐劳、静心做事的优良个性,还要具有较高的审美底蕴和文化素质,听障大学生恰恰符合这一要求,他们有过系统的美术专业训练,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文化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修养。从他们中选拔合适的人才进行专门培养,对听障群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劳动品质、审美底蕴及文化知识进行全面培养,选拔适合传承民间艺术的学生来学习。

师资配备师资队伍是传承质量的保证。师资配备要以传承项目的需要来配备,不能以班级人数来配备;要以传承项目的知识需求和实践操作来配备,不能局限于学校的教师资源来配备;充分利用绥化经济优势和学院实际,打造一支双师队伍。一方面强化专业教师对民间艺术历史、技能和创作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将优秀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请进课堂,充实师资力量。

传承模式力争做到车间与教室统一,学生与学徒统一,教师与师傅统一,作品与产品统一。学制设计要实行弹性学制,根据传承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程度来确定,以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项目,能否独立操作为依据,不能以学时限定为依据。教学过程中要模拟工作室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充分利用当地文物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民间艺术资源,聘请民间大师、手工艺人走进课堂,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培养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

  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必须科学规划与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本领。学习民间艺术技术。学习传承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选材知识、造型艺术、制作工艺、反复实践、艺术创作、民间艺术经营等,让学生掌握该传承项目的技能诀窍和艺术灵魂,通过经验积累和传承创新不断推出民间艺术精品。

  听障艺术高等教育可以成为民间艺术传承的又一有效手段,同时民间艺术为听障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机会和可能。高等教育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将学校教学资源、师资优势与民间艺术具体形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使聋人高等教育有的放矢,在培养过程中让聋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同时使得民间艺术在听障大学生的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作者:张智昊 闫英慧 徐洁 来源:青春岁月 2016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