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无差异的差异化:“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

2016-04-05 14: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高等教育的民族国家与时空等界域,高等教育的主客体、组织形式、内容、功能与价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传统高等教育的秩序产生巨大冲击,促使高等教育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不断变革。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依赖于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高度融合,在高等教育理念、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创新与转型,适应大学功能实现方式转变的革命。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过程,是一个在形式上无差异而重建差异的高等教育变革历程。

 

  一、信息化场域的互联网+高等教育范式

 

  传统社会围绕物质与能量建构高等教育秩序。当我们的时代迈人信息社会,高等教育面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的挑战,必须围绕信息这个中心而构筑全新的内外秩序。互联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行动,本质而言,依然是在信息化场域下高等教育理念、内涵和形式的变更、调整与创新。信息化场域的互联网+高等教育并非意味着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互联网作为高等教育的技术平台或工具的现实表征,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一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内嵌。受信息的现代性特征影响,互联网+高等教育在信息化的场域内,会展示出不一样的变革力量。

 

  ()“互联网+高等教育基于互链传递价值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初期,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为从事高等教育的组织提供信息技术层面上的支撑,帮助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是高等教育的辅助,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工具。高等教育信息网、校园网、多媒体教学以及课程上网等就是高等教育的需要依赖形式。除了高等教育政务平台、课堂PPT等以外,互联网发展初期的高等教育与传统高教形态未发生本质意义上的转换,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范式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业态的成熟,促使互联网从高等教育的辅助手段转变为高等教育的内容、平台、形式和机制等。信息技术的基因与高等教育的基因有机融合,教育理念、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平台等一系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互联网内在契合,产生创新的功效。互联网+高等教育从形式上而言,就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互链,互联网为髙等教育提供形式支撑,高等教育为互联网提供内涵条件,双方在结合中转化和一体化。也就是说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链接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之间相互的价值传递,是通过互联网的链接产生两者间无差异的价值传递。

 

  ()“互联网+高等教育基于互动创造价值

 

  在传统意义上,信息技术作为高等教育的手段,是高等教育内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向现代转型的催化剂,有个渐进的过程。互联网成为髙等教育活动的载体之一,高等教育各类信息在互联网公开,课程有互联网的技术支持,教学拥有互联网软件与资源,科研活动有互联网技术的融人等,促使高等教育对互联网的依赖逐渐加强。同时,互联网发展依靠于高等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但这种互动是线下的、零碎的。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信息化场域下,两者间内在亲密的融合,是相互发挥功能优势与价值互补的形式,催生信息化条件下价值的创造。互联网+高等教育会产生知识的互动,促使知识传播的无边界和知识传授的实时化,推倒知识的围墙;促使高等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突破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的固囿,以互联网思维确立先进的教育理路、教育手段和素养;促使互联网在线学习的兴起,增加互联网业态的内在品质和新的增长点。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高等教育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是基于数字和网络的价值创造,是在无差异的网络高等教育中产生更多差异性的高等教育形式和内容,实现人类髙等教育的无限需求。

 

  ()“互联网+高等教育基于互融共享价值

 

  互联网+高等教育作为信息化场域下的全新形式,是互联网和高等教育两种社会内在要素间的组合。在劳动分工逐渐精细化的今天,因为信息技术,不同的劳动形式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初级组合,仅仅是高等教育享受了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享受到了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和高效;而互联网从高等教育得到的利益与传统产业并无多少差别,无非是人才与技术的反馈。互联网+高等教育在融合中产生知识、技术、人才、体制机制尤其是产业利润等红利。互联网与高等教育融合打破知识垄断,开展知识创新,促使互联网产业和高等教育在知识变更和技术创新上获得巨大收益,从而共享知识利益。互联网+高等教育形成新的高等教育生态,培育多元拔尖创新型人才,为高等教育和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互联网+高等教育促使互联网和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整合,淘汰落后的组织和师资,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效益,不仅提升现有基础设施效益,还能规避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实现互联网设施与教育设施的共享。与此同时,互联网和高等教育融合中必然产生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方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经济利益的共享而相互促进发展。总的来说,互联网+高等教育除了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外,还有价值共享的功能拓展。

 QQ截图20160321155728.png

  二、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趋向

 

  在社会进步的历程中,每个新生事物或每项事业都有纵横两个发展方向,纵向往精深拓展,横向则相互协作。在信息化时代,本不相干的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跨界合作,虽说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两者间的互联、互动和互享,但从本质意义而言,主要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推动力量。可以说,互联网+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史上发生的第四次重大变革和转型。这种变革呈现出与前三次革命不同的发展趋向和逻辑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从组织化形态演进为人、物、网的无差异协作

 

  在高等教育的历史变迁中,高等教育从发端直至工业社会为止,通过社会组织形态型构教育教学的组织体,从附属性组织成为相对独立性组织,从教学组织发展为各种形式的内在组织,均以分工和合作作为开展高等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有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机关组织、髙等教育的实施组织和教学活动组织、科研活动组织等多层面的组织体系和形式。仅从教学层面而言,大学——部门、院系——班级——宿舍、小组等已经成为科层式的组织体系。大学内部还有党组织、行政组织、群团组织、学生组织等形式,包罗万象,几乎涉及高等教育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由此而产生高度的分工协作,也才有了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科研人员、服务人员和各类学生的组织体内的身份区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链接后通过组织体内外的协作产生效能,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运作。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人不再是组织体内的元素,而是与整个世界的物和网自由链接的个体。个体可以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投资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人接受高等教育途径不一定是在大学校园、课堂教室和实验室内,而可以在线上听课、网上虚拟仿真等;不再受制于课程授课时间的限制,而时刻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科目。高等教育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彻底冲破固有的主权、地域、空间等界限,变成随时随地的人与物和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内在融合,通过数字编码,将不同个性的自然人的生理和心理信息与现实世界的物勾连起来,从而达到除魅与人类延展的目的。冲破组织化枷锁的高等教育必将呈现不一样的现实样态,全球化的高等教育信息网络将逐步形成。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从主体性迈向主体间性

 

  传统髙等教育在组织化形式下,教育行政部门是高等教育机构的主导者,教师是大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管理者是教学以外管理和服务的主导者。高等教育活动的所有内容和形式,均以管理者和教师作为中心,即使是西方高等教育,教师依然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和方向把握者。在这样的链条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成为了附属物,只能接受组织化框架内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与形式,只能作为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只能处在附属地位。受教育者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显然只是一句口号。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能为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建良好的数据平台,为个性化的髙等教育活动提供支撑。每个接受教育的个体,均能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以强大的算法和数据分析获得个性化数据,建立不同的培养方案,充分挖掘个体发展潜力。在学业与就业创业的线上融合进程中,聋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并非通过简单的知识传递获取专业技能,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错中,以网络教学和企业实践的共融,从知识传播提升到体验式和参与式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按照受教育者的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随时随地地满足学习需要,解决学业困难。应该说,互联网+高等教育促使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交互共融,促使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共通,促使高等教育活动的线上和线下的共用。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不再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中心,而是所有参与者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抛弃了中心化的主体性,而实现了多元主体间性。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交互是信息条件下高等教育活动的交往特点,也是高等教育变革的阶段特征,从而使人成为高等教育活动的内核。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从价值差异转向价值衡平

 

  高等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在自身价值选择上都因时而异。在农业时代,高等教育活动要满足农耕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更加重视技能培养和知识除魅,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现实秩序。在工业社会,人才效益是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高等教育必须满足产业化需求,在社会分工精细化中提供足够的人力支持,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但是,受社会组织形态的影响,不同组织体的需求是不一致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丰富,人才培养的规格、科学研究的技术规范都产生了丰富的类型化诉求,高等教育为满足全社会的需要,必须在不同的价值之间进行衡平,以确保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价值衡平是弥合价值冲突的必然选择,是以牺牲高等教育部分功能为代价的。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就是以牺牲质量换取效益的。互联网+高等教育使得高等教育进人了数字时代,进入了个性时代,进入了质量时代。信息传播的无界性和实时性,让高等教育的内容通过网络传递给所有信息接收者,人人都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即使农民工也可以实现自主的高等教育,也就破解了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难题。互联网+高等教育又在构建高等教育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师资、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市场竞争态势,促使劣质髙等教育内容逐渐被淘汰。任何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从而确保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市场体制下,遵照市场规则的互联网与高等教育融合,必然会有基本的秩序要求,并按照市场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产品,实现高等教育的效益。多重的高等教育价值在信息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调节下实现了价值衡平与和谐。

 

  ()“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从权力管理迈向规则治理

 

  传统的高等教育结构是科层式的,依赖于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层次结构。在工业社会时代,高等教育体系是由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教育机构和教师及学生组成,每个成员在体系内享有不同的权力(权利),并各自履行自身的职责,即使在高等教育机构内部,几乎也是由学术、行政和师生个体权力构成。在这种严密的结构体系内,受社会分工的影响和权力的强弱制约,高等教育内部往往无法形成三者相互制衡的现实关系,导致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张,极大地侵蚀了学术权力和师生的话语权。因此,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备受社会各界批判。而高等教育内部的所有成员均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权利在获得和延展过程中显得特别敏感,容易造成相互的冲突进而影响高深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传承与创新。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没有偏见,直接破除了权力触角的延伸,尤其是教育行政权力的强制霸道,充分考虑了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是在不同的权力主体之间实现无差异化的利益衡平,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内部良善治理。这种在高等教育公共决策中的无差异化,实际是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师生权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公平和法治原则下的规范平等。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信息跨界的组合,是社会关系的再融合,是无边界的社会要素整合。传统的权力无法实现这些目标,唯有依靠法治时代的规则治理。互联网+髙等教育变革需要理论与制度的创新,恰恰就是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行为处理各种变革事项。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教育领域各种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已经不能适应变革的需求,亟需在新的情势下重建规范体系,并以规范作为开展高等教育治理的主要依据。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革命促使高等教育所有法律关系主客体和内容的变革,通过提供不同的规则,赋予不同高等教育主体以权利,从而在无差异的规则体系中实现差异化的规范格局。以规范为前提,髙等教育治理从传统的主体性与叙事性转向讯息性与沟通性。

 

  三、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无差异的差异化变革的现实路径

 

  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环境、模式和资源等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与之前高等教育革命不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变革更为全面和深人:教学对象由数字移民变为数字原住民;教学环境由线下的教室课堂变为线下线上融合的环境;教学资源由纸质的教材课本变为海量的在线资源;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这种变化倒逼着我们加快适应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信息化、现代化和全球化交错的思维和方式去破解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难题,在新的教育革命浪潮中把握先机。

 

  ()构建互联网+高等教育无差异的差异化思维

 

  信息技术极大地破除了开展高等教育活动的时空设定,改变了高等教育形成的各种关系和规律,蕴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无限可能。互联网+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内人、物和社会关系的重构,意味着高等教育本质、规律、场域、范式、方法和资源的各种变化,势必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技术和新的方向,需要以互联网的精神、价值、规则和方法来引领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和方式去协调和创新高等教育的变革路向和内容。互联网+高等教育思维首先是平等思维。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提供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年龄、地域有何差异,均平等地享有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的高等教育内容和技术,一切不平等的标识均被弱化。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摧垮了教师的中心地位,使得教育过程的对话更为平等。我们需以平等作为首要思维去处理高等教育变革的具体问题。互联网+高等教育思维是多样化思维。互联网+高等教育下,受教育者的选择是多元的、兴趣是多元的、观念是多元的、基础是多元的、价值也是多元的。普通大众与社会精英对于互联网高等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意见表达和学习进程是不同的,学习效果和激励反馈也是不同的。在互联网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面对多元的需求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用多元的思维去面对纷繁复杂的角色体验。互联网+高等教育思维是个性化思维。既然互联网+高等教育破解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时空限定,那么必然面对个体的个性化表达和需求。高等教育变革必须适应个性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必须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必须营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思维,则无法面对个体需求,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方案,无法解决个性化的问题。互联网+高等教育是开放型思维。信息技术无边界,形成了无疆的网络,促使高等教育呈现无限开放的样态。高等教育变革的思维不能局限于传统和当下,而必须开拓自我的想法和主意,借鉴别人的创意和思路。

 

  ()创建互联网+高等教育无差异的差异化生态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直接作用下,传统高等教育的生态会被逐渐打破,亟需在新形势下重建髙等教育的生态系统。受信息化革命的影响,互联网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从组织、体系、内容到方法和评价,都需要以信息化形式加以重构,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并且不断创新的全新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互联网+高等教育生态是信息化条件下的生态,是基于互联网和高等教育融合的生态,是沟通一合作一共享的生态,是一个个体成长和服务进化的生态。创建互联网+高等教育生态,并非创制一个概念,而是创立一个互联网+高等教育生态体系。与传统高等教育相比,互联网+高等教育生态建设,需要从以下多个层面展开:一是要重建高等教育模式。让高等教育生态中囊括高等教育的平台、组织机构、教师、学习者,还有必须具备的技术、资金及市场。在最优化模式下,让大学拿出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让互联网企业拿出最优质的技术平台,让投资者投人最优质的市场要素资源,让学习者实现最佳的学习目标。二是要重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互联网+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止是简单的网络课程,还必须在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形式、课程的内容等方面有全面的变革。在海量的互联网课程中,要成为热点课程和受欢迎的课程,必须要以个性化和创新的形式与内容吸引受教育者。课程也要从标准化转为个性化,从功利型转为可持续型,从同质型转为创新型,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价值的回归。三是要重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传统教学系统是以学校、学院和班级为脉络,而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不再是教室、实验室和宿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性和灵活性M,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创客运动成为主要教学形式,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成为教学系统的必备要素。四是重建高等教育学习体系。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达,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都发生重大改变。高等教育要适应这些变化,迎合这些需求,通过翻转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网络协同科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可以说重建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个大课题,是个革命性的创造性工程,需通过顶层设计,逐步推进。

 

  ()构筑互联网+高等教育无差异的差异化评价系统

 

  信息化时代,课程、教学等可以以数据的方式进行整合、传递、链接与分析。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要数据来源和效果分析依据。除了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析、完善课程体系和机构、优化教学手段与方式等功能外,互联网条件下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呈现出完整的教学与学习的效果,给予教师和学生、市场和管理者准确而完整的评价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变革进程中,必须要构筑一整套准确高效的评价系统,以满足互联网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条件下,完整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互联网+高等教育资源绩效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和学习评价体系等。传统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物质能量守恒的前提基础上的,已经无法完成对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效评估。互联网+高等教育资源绩效评价体系是基于互联网和高等教育资源融合前提下的对于基础资源、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契合度、作用发挥和功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更为科学与市场化,是基于大数据的效率分析,有助于系统内要素的整合与剥离。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涵盖所有接受网络高等教育的学生对每次视频等课程教学条件进行的评价、对网络教学者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与监控等。所有这些均基于网络和每次的网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引导教学的趋向。互联网+高等教育学业评价体系则完全与现在的单一的评价不同,以唯一的身份认证为基础,积累所有高等教育学习和网络行为的数据,实时反馈学业进行和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业进行整体评价给予考评结果,在数据体系中对整个学业情况评价后作出是否符合颁发学业合格证书的决定。在互联网评价系统中,市场、网络和高等教育在数据下高度融合,大数据通过系统组织与整合,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高等教育资讯,反馈给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促使高等教育实现自身的本质和目标。

 

  四、结语

 

  当然,面对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人类永远能够在其中发挥主动性,不会淹没在变革的浪潮中。互联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高等教育模式内容、工具方法和体系评价等,但是无法摧毁高等教育促进人类发展的本质和目标。当我们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变革时,不能也不需要抛却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教育作为促进人类参与社会和提高生产力的社会形式,是人的发展必不可少的要件,虽然在信息化时代会面临客体、空间和时间的革命性变化,但是依然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超越了个人、社会、国家等维度,而变成人类交往和发展的内化过程。我们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从线性系统向非线性系统的变革,诸如操作系统、路由器、后民族的人权、解体的家庭、异结构的公司、跨国贸易集团等,这些再地域化或多或少是非线性的,……是自创生的”[3]。因此,高等教育革命必将是无差异的差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宋述强.我们是否在见证一场新的教育革命[N].中国教育报,2015-06-02.

 

  [2]杨天明,杨天舒.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院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57.

 

  [3][]斯各特拉什.信息批判[M].杨德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1-18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